巴蜀文化—四川民居—羅城、江口等古鎮(zhèn)民居
1.犍為羅城“船形街”
羅城位于犍為縣城東北31公里,在鐵山北麓。該城始建于明崇禎年間,初起于掉換耕牛,因地理位置好,迅速羅集四方之人都來交易,因此得名“羅城”。因鐵山軍事地理位置較佳,成為晚清農(nóng)民起義——李永和、蘭朝鼎義軍抗清根據(jù)地和紅燈教起事駐地。
始建于明代末年的羅城,經(jīng)清代的屢修后,已成為一個建立驛站的集鎮(zhèn),從高處俯視其全貌,如一只揚帆的大船。俯視“船形街”:上段街道兩旁的房檐靠攏,中段兩邊的街道逐漸分開如青果狀,直到最寬處為20米,那里有一個古戲樓,街房兩邊的房檐又逐漸收縮靠攏,結(jié)尾于靈祖廟。古戲樓恰似船倉,石桅桿像船桅,過街樓似船舵。房屋沿船身依街連排,排架為穿逗式或抬梁式,過街樓和戲樓是硬山,靈祖廟是重檐硬山?!按谓帧钡奈蓓斎切∏嗤?。從船頭到船中,屋檐寬廊破能擋風雨,集市攤位就鱗次櫛比地擺在寬闊的檐廊下,看戲、擺龍門陣(即聊天),皆是好地方。在檐廊兩邊有數(shù)家茶館。年代久遠的一家大茶館名“船中樓旅館”,約有一、二百余年歷史,老茶客在其間品茶,其坐落為看戲的最佳部位。戲樓的左右兩柱上書有對聯(lián):昆高胡彈燈曲繞黃梁;生旦凈末丑工出梨園”?,F(xiàn)在戲樓雖已多年沒有演川劇(川劇有五種聲腔:即對聯(lián)上聯(lián)中寫的“昆高明彈燈”),但這副對聯(lián)卻記載了昔日的輝煌。羅城至民國初年已有街道9條,被稱為“船形街”的是正西街、正南街和中菜市,寬闊的屋桅廊被稱為“涼棚”。古老羅城人,或前店后院居,或店中為居室,或老街(巷)幽居。古老完好而美麗的小城民居,至今吸引著中外觀光者。
2.榮縣蓮花古場鎮(zhèn)
蓮花場在榮縣東西40公里處,明代已有場鎮(zhèn)。該場因寺得名:相傳場邊小河里半夜蓮花開,山上建有寺廟蓮花寺。據(jù)《榮縣志》記載:“蓮花場南北走向,長108米,寬3.5米左右。街道上面有過街棚覆蓋,行人不受日曬雨淋。過街棚西高東低,與兩邊店房聯(lián)成一體,靠棚上亮瓦采光。場鎮(zhèn)東面有小河繞場流過,靠河店房后為吊腳樓,樓上開窗,于樓可垂釣。是縣內(nèi)今存的唯一清代古場鎮(zhèn)。
3.彭山古鎮(zhèn)江口
古鎮(zhèn)江口距彭山縣城4公里,位于府、南二河交匯處,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末張獻忠與南明總兵楊展激戰(zhàn)于此。是時,張獻忠義軍損傷過半,船只多被毀,船載資重沉入河中,民間流傳有張獻忠沉銀江口之說。江口至今仍保持古鎮(zhèn)風貌:五里長街依山傍水,吊腳樓房伸入河面,茶房酒肆接二連三。鎮(zhèn)場口的轎樓子一帶,是世界最早茶葉市場,西漢宣帝(公元前73—49年)時,著名辭賦家王褒《僮約》中所記“武陽買茶處”,即是此(今屬新津縣)。中央農(nóng)業(yè)電影制片廠在1962年專程來此拍攝了《世界茶葉發(fā)源地》、《武陽茶市》等專題片。1985年中央電視臺來此古鎮(zhèn)拍《茶葉的故鄉(xiāng)》、《茶葉史話》等專題片。轎樓子東北約1公里處梅花村九龍山有石林,在川西平原邊出現(xiàn)石林,實為罕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