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徽學—杏花村實屬安徽貴池(八)
清《江南通志》卷三十四記有:“國朝郞遂有杏花村志?!崩伤欤?654-約1739年),貴池杏花村人。康熙時由諸生入太學,一生布衣,不求仕進。博學多才,擅長詩文。自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方二十歲的郎遂即起稿撰修《杏花村志》。他“苦心搜輯,不遺余力,凡夫、搢紳、韋布,無不咨詢;巷議街談,無不茹納。朝考夕思,以成此志”。(卷首·序一)歷經11年的艱辛,遂于康熙乙丑二十四年(1685)仲夏授梓成書?!盀榫硎?,分村中、村南、村北、村東、村西,人物、閨淑、仙釋,題詠、詞賦、宸漢、文章,戶牒、族系,傳奇、雜記,共為子目十有六,可謂富矣?!?村志·跋)除正文外,繪有總圖(杏花村景圖)、分圖(即十二景圖)和《杜牧行春圖》共14幅。郎遂自撰《杏花村圖序》,作了更明確的表述:“池州杏花村在郡治之西,立名不知昉于何代。自唐刺史杜牧行春后,名始著。清明一絕,凡樵夫牧豎無不取而歌詠之?;蛟?,村以杜牧之詩傳,實杜牧之詩以村傳也。相傳盛時,老杏千萬株,連村十里,炫爛迷觀,誠勝景也。至今鞏井、大塘諸地皆以杏花名村,其村境不只限于今之一區(qū)一隅也?!保ň碇皇摚┕P者曾在上海圖書館閱讀多卷本中國古代各地名村志集成,全國那么多“杏花村”只收貴池《杏花村志》入集。而在全國那么多名村志(如“周莊”)中,也只有貴池《杏花村志》,作為惟一的村級志被收進清乾隆年間《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此《杏花村志》經總纂官、大學士紀昀(1724-1805年)等人審定,并撰《提要》以示肯定:“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國朝郎遂撰。遂字趙客,號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池陽守,清明日出游,詩有‘借向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蓋從言風景之詞,猶之楊柳蘆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實之,則活句反為滯相矣。然流俗相沿,多喜附會古跡以夸飾土風。故遂居是村,即以古今名勝、建置,及人物、藝文集為是編,亦志乘之結習也?!?/p>
其二,“詩因景而靈秀,景因詩而名重?!碧扑沃?,自明至清,歷代留有杏花村的遺跡甚多。州縣官吏相繼在此筑亭、建坊、葺祠,比較著名的有“杏花亭”、“杏花村坊”、“牧童遙指處”、“黃公酒壚”、“杜公祠”等。在“演武場”前,明嘉靖中郡丞張幫教立“杏花亭”,亭內立有杜牧《清明》詩碑記。撰聯(lián)曰:“千村紫霧香,紛紛花雨謝太守;萬樹霞明斗,濛濛煙景浴牧童。”(22)因遭兵亂,明崇禎初郡守顧元鏡重修“杏花亭”,顧書亭聯(lián):“馬嘶芳草地,人醉杏花天”,亭額為“有花有酒”。跡以名重,地以人傳。貴池杏花村,自杜牧行春作《清明》后,歷代文人墨客、仕宦賢人紛至沓來,訪古探幽、飲酒賦詩。自杜牧后,晚唐杜荀鶴、羅隱,南唐伍喬,宋梅堯臣、黃庭堅、朱熹、曹天祐、明佘翹、顧元鏡、吳應箕和清吳襄、袁枚等名家,在杏花村各景點留下許多珍貴的詩文。《杏花村志》卷之五至八中,就收有自杜牧之后至康熙年間的數百人詩作。在2002年出版的《千古杏花村》書中,除分別介紹杏花村十二景和輯錄關于杏花村的古文獻資料、記游文章外,收入歷代(至清末明國初年)的文人墨客諸多詠吟杏花村的詩詞歌賦。筆者粗略地作一統(tǒng)計,計收有317位古代文人所作的詩詞歌賦共798首(篇),其中標題點明“杏花村”的就有234首(篇)。貴池杏花村可謂“天下第一詩村”。
其三,滄桑有變,杏花村名沿襲至今,村里一些古跡仍冠以“杜”字。今日貴池杏花村雖非前比,但“杏花村”名一直沿用至今。曾先后叫過“杏花村”、“杏花鄉(xiāng)”、“杏花大隊”、“杏花公社”和“杏花村居委會”等,村內還有以“杏花村”命名的中學、酒廠。杏花村范圍內的一些古跡和地名,至今仍冠以“杜”字,如“杜公祠”、“杜湖”、“杜塢橋”等?!洞逯尽酚浻校骸岸艍]在城西四里?!薄睹麆僦尽吩唬骸百F池杜塢以刺史杜牧賞游,故名?;蛟?,杜牧遺腹子荀鶴別業(yè)在焉?!痹诙跑鼹Q《和友人見題山居水閣八韻》詩后,《村志》題注:“順治間杜塢掘地者賞得古甑,上有唐朝年號。此山居水閣,即杜塢別業(yè),何疑?!?/p>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