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wǎng) 頭條 歷史文化

                  越文化—文化名人—李叔同

                  2018-01-28
                  出處:族譜網(wǎng)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1156
                  轉(zhuǎn)發(fā):0
                  評論:0
                  越文化—文化名人—李叔同,弘一法師(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xué)名文濤,又名成蹊、廣侯,字

                    弘一法師(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xué)名文濤,又名成蹊、廣侯,字叔同、息霜,號漱筒、演音等,別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緒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xùn)|地藏庵(今河北區(qū)糧店街陸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圓寂于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學(xué)名文濤,字叔同。法號弘一,世稱弘一大師。
                  李叔同是我國新文化運(yùn)動的前驅(qū),近代史上著名的藝術(shù)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為中國新文化運(yùn)動的早期啟蒙者,他一生在音樂、戲劇、美術(shù)、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xué)、法學(xué)等諸多文化領(lǐng)域中都有較高的建樹,并先后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藝術(shù)人才。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zhì)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門下。

                  其父李筱樓,曾任吏部主事,后辭官經(jīng)營鹽業(yè)與錢莊,為津門巨富。文濤5歲失父。13歲知篆書,15歲能詩,17歲善治印,18歲與茶商女俞氏成婚。戊戌變法失敗時,有人說他是“康梁同黨”,他遂攜眷奉母南下,避居滬上城南草堂,加入城南文社。22歲入南洋公學(xué),從蔡元培受業(yè)。課余參加京劇演出,還為滬學(xué)會補(bǔ)習(xí)科作《祖國歌》,并編有《國學(xué)唱歌集》。

                  光緒三十二年,為求救國之道,東渡日本留學(xué)。到日本后,肄業(yè)于東京美術(shù)??茖W(xué)校,主修油畫,兼攻鋼琴。課余熱心于話劇藝術(shù)活動,聯(lián)合留東同學(xué)組織“春柳劇社”。在東京,他創(chuàng)辦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發(fā)表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多首。在寫生課時,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藩籬,被譽(yù)為我國新文化運(yùn)動啟蒙時期的急先鋒。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文濤學(xué)成歸國,先執(zhí)教于天津高等工業(yè)學(xué)堂,任圖案教員,后轉(zhuǎn)到上海城東女學(xué),講授國文和音樂。翌年,加入“南社”詩社,與南社同人組織文美會,主編《文美雜志》,兼任《太平洋報(bào)》文藝副刊編輯。不久,到杭州執(zhí)教于浙江省立兩級師范學(xué)校(即第一師范學(xué)校),并到南京高等師范學(xué)堂兼課。他從事藝術(shù)教育工作達(dá)七年之久,培育出許多藝術(shù)人才。文濤本有改革社會的理想和抱負(fù),但眼見當(dāng)時中國社會腐敗黑暗,自己又無力改變現(xiàn)狀,遂悲觀厭世,于民國7年(1918年)8月19日遁入杭州虎跑寺削發(fā)為僧,皈依老和尚了悟門下,法名演音,號弘一,后又采用一音、一相、圈音、入玄等幾十個法號。民國17年,弘一參加僧侶南下服務(wù)團(tuán),到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qū)弘揚(yáng)佛法。12月初從上海乘海輪抵達(dá)廈門,受到陳嘉庚胞弟陳敬賢的熱情款待,在南普陀寺下榻,旋即轉(zhuǎn)南安雪峰寺度歲。過了元宵,又回南普陀住了三個月。

                  民國18年4月間,取道福州赴溫州。同年10月,弘一第二次入閩。先到廈門,后應(yīng)泉州開元寺慈兒院院長葉青眼之請到泉州,為該院學(xué)童早晚禮佛的贊歌《三寶歌》譜曲。當(dāng)時性愿法師在泉州承大寺創(chuàng)辦“月臺佛學(xué)研究社”,弘一幫助整理寺內(nèi)所藏的古版佛經(jīng),先厘訂六條凡例,將目錄編成五輯,每輯分成禪宗部、律宗部等,每部再分為甲乙兩種(甲種為全本,乙種為殘本),頗為周詳。民國19年4月,離寺云游江浙。
                  民國21年10月,弘一第三次入閩,足跡遍及泉州、廈門、福州、漳州各大寺院,其中以住泉州的時間為最長,而在永春普濟(jì)寺一住就是573天。弘一第三次寓居福建期間,正值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民族危機(jī)空前深重,他時時以國家民族的命運(yùn)為念,得到僧俗群眾的普遍景仰。

                  民國27年10月,為勉勵泉州承天寺僧眾發(fā)揚(yáng)愛國愛教精神,他舉筆題詞:“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詞末又跋:“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jìn),救護(hù)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辟x予佛說以時代精神。弘一十分關(guān)心歷史文物。

                  民國22年10月,他在泉州西郊潘山發(fā)現(xiàn)唐詩人韓偓的墓道;民國27年在惠安縣的《螺陽文獻(xiàn)》中發(fā)現(xiàn)一首韓偓在惠安松洋洞所作而未為《全唐詩》收入的佚詩,于是撰寫《香奩集辨?zhèn)巍芬晃?,認(rèn)為韓偓并不是一個風(fēng)流才子,而是一位與自己有同樣愛國思想的偉大詩人,為研究韓偓提出獨(dú)創(chuàng)性的見解。他還為晉江摩尼教寺草庵撰寫寺門對聯(lián)和庵記,為朱子書院補(bǔ)題匾額,為開元寺補(bǔ)書朱熹所撰寫的對聯(lián),為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像題贊,使泉州的傳統(tǒng)文化更得到發(fā)揚(yáng)。弘一晚歲十年,積極弘法,他先后在廈門、漳州、安海、泉州、惠安、永春等地城鄉(xiāng)開展講經(jīng)活動,就律宗、華嚴(yán)宗、凈土宗學(xué)說及藥師經(jīng)、彌陀經(jīng)、地藏本愿經(jīng)、心經(jīng)等經(jīng)義作了詳細(xì)的闡明。并且關(guān)心佛教教育,在泉州開元寺尊勝院倡辦南山佛學(xué)苑。民國25年,在泉州請得日本大小乘經(jīng)律萬余卷,親自整理編成《佛學(xué)叢刊》四冊,交上海世界書局出版,閩南一帶的僧徒因之增進(jìn)佛學(xué)知識。他的佛學(xué)思想體系,以華嚴(yán)為境,四分律為行,導(dǎo)歸凈士為果。十年虔修未有間斷。他潛心圈點(diǎn)校注唐代道宣律祖所撰“南山三大部”(《行事鈔》、《戒本疏》、《羯磨疏》)及宋代靈芝元熙律師釋三大部的“三記”(《資詩記》、《行宗記》、《濟(jì)緣記》),為后世治南山律者留下正確的范本。佛教界尊他為近代重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師。民國31年10月13日,弘一圓寂于泉州溫陵養(yǎng)老院。7天后,在承天寺火化。遺骨分兩處建舍利塔,一在泉州清源山彌陀巖,一在當(dāng)年落發(fā)處杭州虎跑定慧寺。另建生西紀(jì)念塔于溫陵養(yǎng)老院過化亭。他的力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于民國13年出版。寂后,海內(nèi)外諸緇素將其遺著結(jié)集出版的有《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律學(xué)講錄三十三種合訂本》、《南山律苑文集》、《晚晴集》、《晚晴老人講演錄》、《弘一大師大全集》等。
                    

                  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全才,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藝術(shù)、金石、教育各個領(lǐng)域都有極深的造詣。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從此精修佛教律宗,又成為佛門一代高僧。代表作:《南山律在家備覽》、《四分律戒相表記》、《弘一大師遺著合編》、《清涼歌集》、《李息翁臨古法書》等。

                    代表作評價(jià):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并非詞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diào),歌詞也參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于歷史的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yuǎn)的生命?!伴L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比绱似嗝躁幦帷⒃~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dāng)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shù)滅裂的二十世紀(jì)。這首歌已經(jīng)成了新的“陽關(guān)三疊”,“四千余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jì)中國人,已經(jīng)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李叔同年表
                  1892年(光緒十八年壬辰)13歲
                      讀《爾雅》、《說文》等,始習(xí)訓(xùn)詁之學(xué)。攻各朝書法,以魏書為主,書名初聞于鄉(xiāng)。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15歲
                      讀《左傳》、《漢史精華錄》等。是年誦有“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句。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6歲
                      考上文昌院輔仁書院,習(xí)制藝。又延館教學(xué)英文、算術(shù)等。
                    1896年 (丙申 光緒二十二年) 17歲
                      夏,出素冊廿四幀,請?zhí)凭磭?yán)師為鐘鼎篆隸八分書。秋,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xué)詩文。喜讀唐五代詩詞,尤愛讀王維詩。又從津門書印名家唐靜巖學(xué)篆書及治印,并與津門同輩名士交游。
                    1897年 (丁酉 光緒二十三年) 18歲
                      與俞氏(時年二十)完婚。同年,以童生資格應(yīng)試天津縣學(xué),學(xué)名李文濤。

                  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
                      10月23日(農(nóng)歷九月二十日)辰時生于天津河?xùn)|區(qū)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銳,原籍浙江平湖,寄籍天津,經(jīng)營鹽業(yè)與銀錢業(yè)。父李世珍,字筱樓,清同治四年進(jìn)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辭官承父業(yè)而為津門巨富。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學(xué)名文濤,字叔同。
                    1884年(光緒十年甲申)5歲
                  1898年 (戊戌 光緒二十四年) 19歲
                      傳李叔同刻有 “南??稻俏釒煛币挥?,表示對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的支持。暮秋,奉母攜眷遷居上海。十月加入“城南文社”,曾以《擬宋玉小言賦》,名列文社月會第一。
                    1899年 (己亥 光緒二十五年) 20歲
                      是年春遷居許幼園家的“城南草堂”。與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結(jié)金蘭之誼,號稱“天涯五友”。
                    1900年 (庚子 光緒二十六年) 21歲
                      農(nóng)歷九月十九日(11月10日),子李準(zhǔn)生。
                      是年出版《李廬詩鐘》、《李廬印譜》。與畫家任伯年等設(shè)立“上海書畫公會”。每星期出書畫報(bào)一紙,由中外日報(bào)社隨報(bào)發(fā)行。
                    1901年 (辛丑 光緒二十七年) 22歲
                      正月,為許幼園所撰《城南草堂筆記》題跋。春,曾回天津,擬赴河南探視其兄,后因故未果,遂返滬。
                      是年秋,入南洋公學(xué)就讀經(jīng)濟(jì)特科班,與黃炎培、邵力子、謝無量等同從學(xué)于蔡元培。
                    1902年 (壬寅 光緒二十八年) 23歲
                      各省補(bǔ)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鄉(xiāng)試,叔同先后以河南納監(jiān)應(yīng)鄉(xiāng)試,以嘉興府平湖縣監(jiān)生資格報(bào)名應(yīng)試,均未中。仍回南洋公學(xué)。
                      11月,南洋公學(xué)發(fā)生學(xué)生罷課風(fēng)潮。蔡元培同情學(xué)生辭職,李叔同等繼而退學(xué)。
                    1903年 (癸卯 光緒二十九年) 24歲
                      與退學(xué)者在上?!皽麑W(xué)會”內(nèi)增設(shè)補(bǔ)習(xí)科,常舉行演說會。以“李廣平”之名翻譯《法學(xué)門徑書》及 《國際私法》二書由上海開明書店相繼出版。
                    1904年 (甲辰 光緒三十年) 25歲
                      三月,曾為“鑠鏤十一郎”(張士釗)傳記著作《李蘋香》撰序,署名“惜霜”。常與歌郎、名妓等藝事往還。在上海粉墨登場,參加演出京劇 《蟲八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12月9日(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三)子李端生。
                    1905年 (乙巳 光緒三十一年) 26歲
                      3月10日,生母王氏病逝。攜眷護(hù)柩回津。
                  出版《國學(xué)唱歌集》。是年秋,東渡日本留學(xué)。行前有《金縷曲·留別祖國并呈同學(xué)諸子》。在東京為《醒獅》雜志撰寫《圖畫修得法》與《水彩畫法說略》。
                    1906年 (丙午 光緒三十二年) 27歲
                      正月,在東京編輯《音樂小雜志》。7月1日,首以“李哀”之名在東京首次參與日本名士組織“隨鷗吟社”之雅集。9月29日,以“李岸”之名注冊,考入東京美術(shù)學(xué)校油畫科。與同學(xué)曾延年(孝谷)等組織“春柳社”,此乃中國第一個話劇團(tuán)體。從川上音二郎和藻澤棧二朗研究新劇演技,藝名“息霜”。是年曾回天津,有《喝火令》一詞記己感慨。
                    1907年 (丁未 光緒三十三年) 28歲
                      2月“春柳社”首演《茶花女》,李叔同飾茶花女一角。此為中國話劇實(shí)踐第一步。7月再演《黑奴吁天錄》,飾美洲紳士解爾培的夫人愛密柳同時客串男跛醉客。
                      留日期間,因與美術(shù)模特(姓名不詳)產(chǎn)生感情,后隨同回國。
                    1908年(戊申 光緒三十四年)29歲   退出春柳社,專心致力于繪畫和音樂。
                    1911年 (辛亥 清宣統(tǒng)二年) 32歲
                      春,創(chuàng)作畢業(yè)自畫像。3月,畢業(yè)于東京美術(shù)學(xué)校,偕日妻回國抵滬,在直隸模范工業(yè)學(xué)堂任圖畫教員。同年家道中落。
                    1912年 (壬子 民國元年) 33歲
                      春,自津返滬,在楊白民任校長的城東女學(xué)任教,授文學(xué)和音樂課。
                      是年加入“南社”,被聘為《太平洋報(bào)》主筆,并編輯廣告及文藝副刊。
                      與柳亞子創(chuàng)辦文美會,主編《文美雜志》。秋,《太平洋報(bào)》停刊。應(yīng)經(jīng)亨頤之聘赴杭州,在浙江兩級師范學(xué)校任音樂、圖畫課教師。
                    1913年 (癸丑 民國二年) 34歲
                      浙江兩級師范學(xué)校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5月,校友會發(fā)行 《白陽》雜志,設(shè)計(jì)創(chuàng)刊號封面,全部文字亦由李叔同親手書寫石印。
                    1914年 (甲寅 民國三年) 35歲
                      是年加入西冷印社,與金石書畫大家吳昌碩時有往來。
                      課后集合友生組織“樂石社”,從事金石研究與創(chuàng)作。
                    
                    
                  1915年 (乙卯 民國四年) 36歲
                      應(yīng)校長江謙(易圓)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圖畫音樂教員,在假日倡立金石書畫組織“寧社”,借佛寺陳列古書、字畫、金石。二十四年后,南京高師校長江謙大師六十周日甲詩云:“雞鳴山下讀書堂,廿載金陵夢末忘。寧社恣嘗蔬筍味,當(dāng)年已接佛陀光。”
                      是年夏,曾赴日本避暑。9月回國。秋,先后作詩詞《早秋》、《悲秋》、《送別》等。
                    1916年 (丙辰 民國五年) 37歲
                      因日本雜志介紹“斷食”以修養(yǎng)身心之方法,遂生入山斷食之念。冬,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試驗(yàn)斷食17日,有《斷食日志》詳記。入山前,作詞曰:“一花一葉,孤芳致潔?;璨ú蝗?,成就慧業(yè)?!狈敌:螅_始素食。時,受馬一浮之熏陶,于佛教“漸有所悟”。
                    I918年 (戊午 民國七年)39歲
                      春節(jié)期間在虎跑寺度過,并拜了悟和尚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農(nóng)歷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出家前,將所藏印章贈西泠印社,該社社長葉舟為鑿龕庋藏,并有“印藏”題記:“同社李君叔同,將祝發(fā)入山,出其印章移儲社中。同人用昔人‘詩龕’、‘書藏’遺意,鑿壁庋藏,庶與湖山并永云爾。戊午夏葉舟識?!本旁拢腱`隱寺受比丘戒。十月,赴嘉興精嚴(yán)寺小住。年底應(yīng)馬一浮之召至杭州海潮寺打七。
                    1919年 (己未 民國八年) 40歲
                      春,小住杭州艮山門外井亭庵,后移居玉泉清漣寺。夏居虎跑定慧寺,秋至靈隱寺,專事研佛。
                    1920年 (庚申 民國九年) 41歲
                      春,居玉泉寺,為《印光法師文鈔》題詞并序。稱“老人之文,如日歷天,普燭群品”。6月,赴浙江新登貝山閉關(guān),研究律學(xué)。秋,離貝山赴衢州,客居蓮花寺
                  1921年 (辛酉 民國十年) 42歲
                      正月,自新登返杭州,居玉泉寺,披尋《四分律》,始覽諸先師之作。春,曾在閘口鳳生寺小住,豐子愷游學(xué)日本前夕曾前往話別。3月,自杭州赴溫州,居慶福寺。撰 《謝客啟》,掩關(guān)治律。6月,所撰 《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初稿成。
                    1922年 (壬戌 民國十一年) 43歲
                      正月初三,在家發(fā)妻 (俞氏)病故于天津本宅,俗家仲兄文熙來信囑其返津一次,因故未成行。仍居慶福寺。
                    1923年 (癸亥 民國十二年) 44歲
                      2月,在上海與尤惜陰居士合撰《印造經(jīng)像之功德》。赴上海途中曾在上虞白馬湖、紹興、杭州等地停留。6月,為杭州西冷印社 《彌陀經(jīng)》一卷刻石。9月重至衢州,居蓮花寺。
                    1924年 (甲子 民國十三年) 45歲
                      4月,由蓮花寺移居三藏寺。不久,取道松陽、青田抵溫州。5月,至普陀山,參禮當(dāng)代善知識中最膺服之印光大師。6月,返溫州整理《四分律》,8月完稿。赴杭州,因交通有阻,暫止寧波,居七塔寺。應(yīng)夏丐尊之請,至上虞白馬湖小住。10月返溫州。
                    1925年 (乙丑 民國十四年) 46歲
                      春,云游寧波七塔寺、杭州彌陀寺、定慧寺。應(yīng)夏丐尊之請,至上虞白馬湖小住。不久返溫州慶福寺。
                    1926年 (丙寅 民國十五年) 47歲
                      春,自溫州至杭州,居招賢寺,從事《華嚴(yán)疏鈔》之厘會、修補(bǔ)與校點(diǎn)。夏丐尊、豐子愷曾自滬至杭專程拜訪。夏初,與弘傘法師同赴廬山,參加金光明法會。路經(jīng)上海時曾與弟子豐子皚等訪舊居城南草堂等處。冬初,由廬山返杭州,經(jīng)上海,在豐子皚家小住,后返杭州。
                    1927年 (丁卯 民國十六年) 48歲
                      春,居杭州吳山常寂光寺。7月移居靈隱后山本來寺。
                      秋,至上海,居江灣豐子皚家。主持豐子皚皈依三寶儀式。期間與豐子皚共同商定編 《護(hù)生畫集》計(jì)劃。是年春,豐子皚等編《中文名歌五十曲》出版,內(nèi)收李叔同在俗時歌曲13首。豐子愷在序言中說:“李先生有深大的心靈,又兼?zhèn)湮牟排c樂才。據(jù)我們所知,中國作曲作歌的只有李先生一人?!?br>1928年 (戊辰 民國十七年) 49歲
                      春夏之間,在溫州大羅山誅茆坐禪。秋至上海,與豐子皚、李圓凈具體商編《護(hù)生畫集》。冬,劉質(zhì)平、夏丐尊、豐子皚、經(jīng)亨頤等共同集資在白馬湖 筑“晚晴山房”,供大師居住。
                    1929年 (己巳 民國十八年) 50歲
                      正月,自南安小雪峰至廈門南普陀寺,居閩南佛學(xué)院,參與整頓學(xué)院教育。春,返溫州,途經(jīng)福州,在鼓山涌泉寺藏經(jīng)閣發(fā)現(xiàn)《華嚴(yán)經(jīng)疏論纂要》刻本,嘆為稀有,發(fā)愿刊印。 9月,在“晚晴山房”小住,10月重至廈門、南安,與太虛法師在小雪峰寺度歲,并合作《三寶歌》。
                      是年2月,《護(hù)生畫集》第一份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50 幅護(hù)生畫皆由大師配詩并題寫。大師在跋中曰:“我依畫意,為白話詩;意在導(dǎo)俗,不尚文詞。普愿眾生,承斯功德;同發(fā)菩提,往生樂國?!辈⒃疲骸吧w以藝術(shù)作方便,人道主義為宗趣?!笔悄辏呢ぷ饘⑺卮髱熢谒讜r所臨各種碑帖出版,名《李息翁臨古法書》(上海開明書店)。是年,仲兄李文熙卒,年62歲。
                    1930年 (庚午 民國十九年) 51歲
                      正月,自小雪峰至泉州承天寺,與性愿法師相聚。4月赴溫州,后至白馬湖“晚晴山房”。秋赴慈溪金仙寺,講律兩次。11月赴溫州慶福寺。時人稱弘一大師為孤云野鶴,弘法四方。
                  1931年 (辛未 民國二十年) 52歲
                      2月,自溫州過寧波,旋赴白馬湖橫塘鎮(zhèn)法界寺。發(fā)愿棄舍有部律,專學(xué)南山,從此由新律家變?yōu)榕f律家。9月,廣洽法師函邀大師赴廈門。同月在金仙寺作“清涼歌”。歲末在鎮(zhèn)海伏龍寺度歲。
                    1932年 (壬申 民國二十一年) 53歲
                      是年在鎮(zhèn)海龍山伏龍寺為劉質(zhì)平作書法。年底,至廈門,住山邊巖 (即萬壽巖),在妙釋寺講《人生之最后》。
                    1933年 (癸酉 民國二十二年) 54歲
                      2月初曾赴廈門,旋返妙釋寺。是年在妙釋寺講《改過經(jīng)驗(yàn)談》,在萬壽巖開講《隨機(jī)羯磨》,重編蕅益大師警訓(xùn)為《寒茄集》。在開元寺圈點(diǎn)《南山律鈔記》,在承天寺講《常隨佛學(xué)》。
                    l934年 (甲戌 民國二十三年) 55歲
                      2月,至廈門南普陀寺講律。協(xié)助常惺院長整頓閩南佛學(xué)院。見學(xué)僧紀(jì)律松弛,認(rèn)定機(jī)緣未熟,倡辦佛教養(yǎng)正院。是年,跋《一夢漫言》,作寶華山《見月律師行腳略圖》。冬移居萬壽巖,講《阿彌陀經(jīng)》。又編 《彌陀經(jīng)義疏擷錄》。
                    1935年 (乙亥 民國二十四年) 56歲
                      正月在萬壽巖撰《凈宗問辨》。3月,至泉州開元寺講《一夢漫言》。5月抵凈峰寺,后應(yīng)泉州承天寺之請,于戒期中講《律學(xué)要略》。
                    1936年 (丙子 民國二十五年) 57歲
                      春,臥病草庵,數(shù)月方愈。5月居鼓浪嶼日光巖。年末移居南普陀寺。是年,《清涼歌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1937年 丁丑 民國二十六年) 58歲
                      年初在南普陀寺講《隨機(jī)羯磨》。2月在佛教養(yǎng)正院講《南閩十年之夢影》。3月為廈門市第一屆運(yùn)動大會作會歌。5月應(yīng)邀至青島講律,10月返廈門。歲末赴泉州草庵。
                  1938年 (戊寅 民國二十七年) 59歲
                      1月31日在草庵講《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2月19日入泉州。3月2日講經(jīng)于承天寺。后赴梅石書院、開元寺、清塵堂及惠安、廈門等處講經(jīng)。5月4日,即廈門陷落前數(shù)日離廈門至漳州南山寺。冬初至泉州承天寺,后移居溫陵養(yǎng)老院。
                    1939年 (己卯 民國二十八年) 60歲
                      4月入蓬壺毗峰普濟(jì)寺閉門靜修。著《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等書。9月,澳門《覺音月刊》和上誨《佛學(xué)半月刊》均出版《弘一法師六秩紀(jì)念??贰G锬?,為 《續(xù)護(hù)生畫集》題字并作跋。
                    1940年 (庚辰 民國二十九年) 61歲
                      春,閉關(guān)永春蓬山,謝絕一切往來,專事著述。10月,應(yīng)請赴南安靈應(yīng)寺弘法。
                    1941年 (辛巳 民國三十年) 62歲
                      4月,離靈應(yīng)寺赴晉江福林寺結(jié)夏安居,并講《律鈔宗要》,編《律鈔宗要隨講別錄》。冬,入泉州百原寺小住,后移居開元寺。歲末返福林寺度歲。
                    1942年 (壬午 民國三十一年) 63歲
                      2月赴靈瑞山講經(jīng)。但弘一提出三約: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請齋。
                      3月回泉州百原寺,后居溫陵養(yǎng)老院。
                      7月,在朱子“過化亭”教演出家剃度儀式。
                  8月在開元寺講《八大人覺經(jīng)》。
                      10月2日下午身體發(fā)熱,漸示微疾。10月7日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
                      10月10日下午寫 “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
                      10月13日晚7時45分呼吸少促,8時安樣西逝,圓寂于泉州不二祠溫陵養(yǎng)老院晚晴室。
                      在天津。8月5日,父病逝,終年72歲。乃父臨終日,延高僧誦《金剛經(jīng)》,時,初見僧人。是年起從母王氏誦名詩格言。
                    1885年(光緒十一年乙酉)6歲
                      從仲兄文熙受啟蒙教育。
                    1886年(光緒十二年丙戌) 7歲
                      從文熙學(xué)《百孝圖》、《返性篇》、《格言聯(lián)璧》及文選等。
                    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8歲
                      從常云莊家館受業(yè),攻《文選》、《孝經(jīng)》、《毛詩》等。約是年,又從管家、帳房徐耀庭學(xué)書,初臨《石鼓文》等。
                  弘一法師紀(jì)念館
                  弘一法師紀(jì)念館簡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泉州開元寺內(nèi)尊勝院,陳列有我國新文化運(yùn)動先驅(qū)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寶。弘一法師圓寂后遺骨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bào)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回復(fù)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推薦閱讀

                  · 越文化—文化名人—秋瑾
                  秋瑾(1875-1907),字睿卿,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出身于仕宦家庭,自幼喜讀杜甫、辛棄疾詩詞,騎射擊劍,立志救國。1896年,從父命與湖南湘潭王廷鈞結(jié)婚,意不相投。1904年沖破封建束縛,東渡日本,在東京實(shí)踐女校學(xué)習(xí),期間創(chuàng)立近代中國第一個婦女愛國組織“共愛會”,創(chuàng)辦《白話報(bào)》月刊,鼓吹排滿革命。年底回國,參加光復(fù)會,次年7月再次赴日,加入同盟會,為同盟會浙江主盟人。1906年10月,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女報(bào)》,鼓吹民主革命。1907年2月接任徐錫麟大通學(xué)堂督辦,組織光復(fù)軍,策應(yīng)徐錫麟安慶起義。事敗被捕,就義于紹興城內(nèi)古軒亭口。
                  · 越文化—文化名人—馬臻
                  馬臻,字叔薦,東漢武陵(今陜西興平縣)人,東漢順帝永和五年,馬臻為會稽太守??吹浇B興平原沼澤一片,北臨后海,南傍群山,每當(dāng)潮汐倒灌,山洪暴發(fā),即成茫茫澤國,田園淹沒,百姓流離失所。于是他在考察平原水利情況后,制訂了治水規(guī)劃,發(fā)動民眾,營建鑒湖。筑堤長127里,蓄會稽山36源之水于湖內(nèi),是面積約200余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使紹興北部平原千余年間9000余頃土地免遭洪水威脅,墾殖之利,使紹興富甲天下。如此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必然有許多房屋,墳?zāi)贡谎?,有豪紳千余人假冒死亡者名字將馬臻告上朝廷,馬臻遭五馬分尸死于京城洛陽。越人念其功,將其遺骸運(yùn)回山陰,在鑒湖邊建墓立祠,春秋祭掃不絕。
                  · 越文化—文化名人—任頤
                  任頤(1840-1896):字伯年,海派中的佼佼者,其繪畫發(fā)源于民間,重視繼承傳統(tǒng),吸收西畫技法,形成風(fēng)姿多采的獨(dú)特畫風(fēng)。任頤是我國近代杰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藝術(shù)成就受到世人矚目。任頤初名潤,字小樓,后字伯年,浙江山(今紹興)人。生于鴉片戰(zhàn)爭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已是名聲顯赫的畫家。少時受家庭的薰染,已能繪畫。十來歲時,一次家中來客,坐了片刻就告辭了,父親回來問是誰來,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紙來,把來訪者畫出,父親看了,便知是誰了。這說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寫真畫技巧。任伯年曾在十幾歲青年時期,在太平天國的軍中“掌大旗”,當(dāng)時軍旗較大,“戰(zhàn)時麾之,以為前驅(qū)”。直到天京淪陷,任伯年才回家鄉(xiāng),后至上海隨任熊、任薰學(xué)畫。以后長期在上海以賣畫為生。任伯年為人率真,不修邊幅...
                  · 越文化—文化名人—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詳),姓施,名夷光。越國句無人(今浙江諸暨)人。西施才貌雙全,志在以身許國。公元前491年,她被勾踐貢獻(xiàn)給吳王夫差。西施在吳國深得吳王夫差的寵愛,但始終不忘復(fù)仇雪恥,重返故國,終于協(xié)助越王滅掉了吳國。吳亡后,勾踐“班師回越,攜西施而歸”,不料,途中變卦,竟把她視為“亡國之物”,沉于江中。也有西施隨范蠡泛舟江湖而不知所終的說法。
                  · 越文化—文化名人—文種
                  文種,字會,楚國人,曾任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令,跟范蠡一起來到越國,輔佐越王句踐,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家。吳敗越,范蠡陪句踐夫婦去吳國作人質(zhì),由文種主持越國政務(wù),與范蠡配合默契,使句踐得以順利返國。文種陳治國之道,又獻(xiàn)“九術(shù)”,為句踐滅吳霸關(guān)東立下了汗馬之勞。吳國滅亡之后,范蠡勸文種明知進(jìn)退,文種不聽。越王句踐果然聽信讒言,猜忌文種,賜劍讓文種自刎。文種死后,句踐把他葬在“國之西山”,即今之府山。府山一名種山,即由此而來。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