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民間育俗—撫養(yǎng)
為了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人們竭盡心思,想出了許多辦法,這些辦法世代口耳相傳,逐漸演變成種種非常虔誠的習俗。
晉中一帶,當奶奶的要背負孫兒走街串巷,到各家討取少量米面和小布塊,如行乞的樣子,稱為“討百家”?;丶液?,用米面為孩子做飯,把布塊拼湊起來做成小衣服,稱之為“百家飯”和“百家衣”。民間認為,這樣能使孩子身體強壯,無病無災。
臨汾等地,講究用奶奶穿過的舊藍布衣服給孩子改制小衣服,取的是“藍”、“攔”諧音,表示孩子穿上這種衣服,生命就有了可靠的保證。
戴“長命鎖”,是山西各地都時行的育兒習俗。早先的長命鎖多為銀制,呈古式鎖狀,一般正面鐫刻著“長命富貴”、“長命百歲”等字樣;背面鐫刻著麒麟圖案,表示“麒麟送子”,也有鐫刻“龍”、“虎”、“壽”等字樣的。人們把長命鎖戴在孩子脖子上,表示根基永固,吉祥長命,并祝福孩子以后龍騰虎躍,前程遠大。
忻州一帶生了男孩后,次年元霄節(jié)期間,在街上壘旺火、架燈山、請響班,熱鬧慶賀,謂之點燈。親朋好友們都帶花饃、禮炮、酒前往扶燈,以借百家之福,護佑孩子健康成長。一些不生育的已婚婦女,要在燈山上祈愿燒香,完了偷一盞燈回去,謂之“端燈”,據(jù)說必可生育。
孩子小時常流涎水,山西各地都時興給孩子戴“ 圍嘴嘴”。“ 圍嘴嘴”是用布縫制的一個圓環(huán)形墊子,套在孩子脖子上,涎水打濕一片,就轉(zhuǎn)動一下,使下巴頦接觸部位總是干的。“圍嘴嘴”有做成老虎形的,還有做成青蛙形、蓮花形的,等等,既實用,又美觀。
孩子長到一歲左右,一般都要斷奶。除了逐漸減少哺乳次數(shù),逐漸添加米面、雞蛋、蔬菜等食品,為斷奶做好準備外,還要選擇黃道吉日,即“看日子”。民間大多以“伏斷日”,即日干十二地支與二十八宿中的利宿配合日為斷奶吉日。
山西有些地方為防止男孩、特別是獨子夭折,每次理發(fā)時都要特意在腦袋后頭留一撮頭發(fā),稱為“百歲毛”,呂梁地區(qū)又稱為“后扯辮”。有些地方的小男孩如果長住舅父家,腦袋后邊留下的那一撮頭發(fā)都叫“舅舅毛”,是以此表示不忘舅父家的養(yǎng)育之恩的?!?百歲毛”也好,“ 舅舅毛”也罷,越長越好,干脆就梳成一根小辮子,直到滿12歲或者回到生身父母身邊以后才剪掉。
體弱多病的孩子或者獨生子,在山西許多地方都講究認干爹干媽,晉中祁縣一帶稱為“認義”,雁北等地則叫做“寄寶”?!罢J義”的對象一般為多子女的人家或長壽老人,以求人丁興旺或壽命長久。河曲一帶,孩子“寄寶”還要起相應的奶名,如認姓李的為義父,則稱“李保大”;認姓王的為義父,則稱“王保大”。除了多子女或長壽的人家外,有些地方還時興認殘疾人為干爹干媽,取其不幸代人受難以保孩子平安健康。再就是把孩子的無病無災寄托于神靈的庇佑。有些地方是讓孩子在神或僧道前“寄名”為弟子,但不剃度出家。民間認為既然是神或僧道的弟子,自然會得到他們的保佑,長命平安。
關于年齡的計算,舊時山西民間習慣以夏歷紀年為標準。孩子一生下來即為一歲,以后每過一個夏歷年元旦即長一歲。這種計算年齡的方法稱為“虛歲”。 孩子至12歲生日,也即滿11周歲時,舊時各地都舉行“開鎖”的儀式。忻州河曲一帶,孩子要把11年來攢下的22條紅線鎖一齊掛在脖子上,然后再在脖子上掛一把舊式銅鎖,由孩子的干爹、千媽象征地用銅鑰匙打開。呂梁柳林等地,稱過12歲生日為“過大生日”。這一天,孩子要坐在笸籮里,頭上打著雨傘,嘴里咬著燒餅,手里拿著大鏟或銅鈸。所用之物都取圓形,以此象征孩子終于圓滿成人。臨汾一帶,孩子則要坐一種特制的彩車。這是老式的鐵鈷轆大車,布置得異常華麗,孩子坐上它上街,鄭重地向人們宣告,他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正式一員。
晉中祁縣等地,“開鎖”儀式極為隆重。家人在宅神前設供,并請孩子“認義”下的人來主持。當?shù)刂v究每年春節(jié)由父母、親友贈送孩子用紅頭繩穿銅制錢做成的鎖。這種線繩鎖上的銅錢按年齡增加,每年一個,另外再加2個,如5歲穿7個,7歲則穿9個。至此,孩了要身纏3丈紅布。跪在地上拆卜歷年來所得線繩鎖上的銅錢,放入簸箕內(nèi)。主持人一邊口中念念有辭,一邊把簸箕里的銅錢往地上拋撇。凡漢字面朝上的銅錢由孩子拾起,以此占卜一生福祿;其余的則歸主持人所有。然后主持人一手拿笤帚,一手扯布頭,讓孩子原地旋轉(zhuǎn)以使布解脫。在旋轉(zhuǎn)中,主持人也要邊念咒邊用笤帚掃孩子。待紅布全部脫下,即送給主持人以作酬謝。最后把蒙過12層紅布的項圈取下,摘下鎖,把項圈掛在棗樹枝上,整個“開鎖”儀式方告完畢。
對于孩子的12歲生日,舊時人們非常重視。這一大家人往往要張燈結彩,歡宴親友,問時備辦豐盛的祭品 ,讓孩子“ 戴枷畫睫”,前往娘娘廟或后土廟祭祀獻供,有錢人家甚至還要唱幾大戲。這一習俗稱為“還愿”?,F(xiàn)在“還愿”之俗不多見了,但有些地方仍然時興請客擺筵、大鬧“12”之風,動輒二、三十席,花費三、四白元甚至上千元。在雁北、忻州、晉南及晉東南一帶,這一現(xiàn)象尤為嚴重。
過12歲生日,山西民間稱為“成人”。嚴格地說,它已經(jīng)不屬于誕生禮儀的范圍,但又不同于久已絕跡的“成丁禮”,即冠禮,是人在少年期轉(zhuǎn)入青年期的時刻舉行的一種特殊的禮儀。從此之后,這個人便要對家族和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
通過對山西民間誕生禮儀的瀏覽,不難理會其中最主要的含義,即在于表達人們希望孩子平安無恙,健康成長的美好心愿。其次,便是對孩子的美滿未來的祝福。由于時代的局限,誕生禮儀中的迷信成分與重男輕女傾向十分嚴重。
現(xiàn)在產(chǎn)婦生孩子,一般都是到醫(yī)院婦產(chǎn)科的產(chǎn)房,“坐草”、“忌門”等習俗自然而然日漸消失。當嬰兒降生時,人們講究贈送孩子的父母一本紀念冊,從第一頁專印嬰兒腳趾印的欄目到最后“銀婚”、“金婚”的有關記載,幾乎囊括了一個人一生的生活經(jīng)歷。在嬰兒誕生一兩天內(nèi),人們還要給孩子照誕生照,以作為留念。嬰兒的健康成長,人們不再乞靈于各式各樣的“鎖”,而是及時到各級防疫部門之注射預防疫苗。
親友們前來探視,現(xiàn)在一般是饋送各色糕點、罐頭及小孩的各種衣物,各種傳統(tǒng)食品在城鎮(zhèn)地區(qū)幾乎見不到了。
每逢孩子過生日,現(xiàn)在都時興給孩子買生日大蛋糕,上面插上與孩子歲數(shù)相等的小紅蠟燭。在全家人關注的目光下,由孩子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這一風俗已經(jīng)逐漸由城市推廣到農(nóng)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