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樂壇—中州古韻—河南箏派
河南箏派以河南南陽為中心,流傳范圍很廣。河南地處中原,古稱中州,河南箏樂又稱中州古調(diào)。
河南箏曲的形成與河南豫劇、河南大調(diào)曲子、河南曲劇等民間戲曲音樂和民間說唱音樂密切相關(guān)。
河南箏曲一般分為:板頭曲和小曲兩部分。其中:
板頭曲是純器樂曲,源于大調(diào)曲子演唱開場時的前奏曲,用于調(diào)節(jié)和渲染氣氛。常稱為中州古調(diào)或中州古曲。另外,過去藝人相見,首先演奏一首板頭曲,并取名《高山流水》,寓千古知音之意。
板頭曲代表曲目:《陳杏元和番》、《陳興元落院》、《打雁》、《嘆顏回》、《高山流水》、《哭周瑜》、《蘇武思鄉(xiāng)》。
板頭曲結(jié)構(gòu)工整對稱,旋律進行有很強的程式性。
小曲又稱牌子曲,帶有唱詞。牌子曲的傳統(tǒng)箏曲多沿用原來曲名。
小曲代表曲目:《山坡羊》、《剪靛花》、《銀紐絲》。
小曲特點:結(jié)構(gòu)精致短小,情緒輕快活潑,地方風格濃郁。
河南箏曲在風格上以渾厚純樸見長,明朗粗獷,潑辣高亢,富有地方韻味。演奏上要求運指有力,滑音鮮明,按音準確。
河南箏派獨特的演奏技法:
有一首《掐箏詩》形象地概括了河南箏派獨特的演奏技法:
《掐箏詩》
名指扎樁四指懸 ,勾搖剔套輕弄弦 。
須知左手無別法 ,按顫推揉自悠然 。
右手技巧:“拇指靠彈重托”、“短搖”、“倒剔正打”
拇指靠彈重托:即,右手大指彈奏后要靠近相臨的弦。這種演奏方法力度強,音質(zhì)淳厚。河南箏派與其他流派相比,右手大指的使用頻率最高。
短搖:河南箏派多用快速托劈的短搖表現(xiàn)其特色,音樂效果強烈緊張。
倒剔正打:河南箏樂大
左手技巧:以韻補聲
以韻補聲:即,左手利用按、揉、吟、顫等技法,奏出大、小顫音和上、下滑音,使旋律獲得裝飾效果,以增強音樂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和地方特色。
“以韻補聲”是河南箏派的最大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獨特的延音處理和顫音、滑音運用上。左手按至音位,彈弦時略退少許,迎音迅速滑上,快無痕跡。
河南箏曲旋律中的延長音,多以各種變奏、變音手法加以裝飾,單純的長音和同音反復(fù),在河南箏曲中很少見。
“以韻補聲”現(xiàn)已經(jīng)被各家箏派在箏曲創(chuàng)作中廣泛運用。
河南箏曲的顫音技巧分為:小顫音、滑顫音和大顫音。
小顫音:左手在發(fā)聲弦上反復(fù)吟弦,造成震顫效果,用以表現(xiàn)肝腸寸斷的凄苦悲愁情緒,有很強的感染力。如:傳統(tǒng)箏曲《陳杏元和番》。
滑顫音:邊滑邊顫。
大顫音:是一種左手大幅度揉弦的技巧,顫弦幅度大,動宕有情,形成大、小三度的音色變化。在演奏風格上,不管是慢板還是快板;不論曲情的歡快與悲傷,都不刻意追求清麗。大顫音,是河南箏派最富特色的表現(xiàn)技巧。
另外,河南箏曲歌唱性較強,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頻繁使用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使箏曲具有樸實純正的中州韻味,雄渾豪放。常用游搖(即:右手從靠近琴碼的地方開始,游動地彈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時,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顫,使音樂表現(xiàn)富有戲劇性的效果。在河南箏派中,這一技巧稱為“游搖”。三國時期的才子曹植詩曰“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皧^逸響”就是指“游搖”)和慢滑急顫相結(jié)合,奏出悠長連綿的脫腔樂句。這種長句在一首箏曲中還往往以移位、問答形式反復(fù)出現(xiàn)。激昂處如引吭長嘯,聲振林木;悲哀處似嗚咽微吟,哀轉(zhuǎn)不絕。
河南箏曲代表曲目:《陳杏元和番》、《陳興元落院》、《打雁》、《嘆顏回》、《高山流水》、《哭周瑜》、《蘇武思鄉(xiāng)》、《山坡羊》、《剪靛花》、《銀紐絲》、《漢江韻》等。
河南箏派代表人物:曹東扶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