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研究的學術空間
宋代文學研究的學術空間,新春伊始,上海辭書出版社推出了王水照先生主編的《新宋學》第一輯。本書由饒宗頤
新春伊始,上海辭書出版社推出了王水照先生主編的《新宋學》第一輯。本書由饒宗頤先生題箋,襯以宋畫,古雅雋秀的裝幀表現(xiàn)出了這份學刊厚重清新的風格。
以《新宋學》作為宋代文學學會會刊,是2000年4月首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的一個成果。如卷首語所述,會刊馭名“新宋學”,乃取陳寅恪對近現(xiàn)代學術的命意:“吾國近年之學術,如考古、歷史、文藝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蕩及外緣薰習之故,咸有顯著之變遷。將來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斷論。惟可一言蔽之曰:宋代學術之復興,或新宋學之建立是已?!本幷呷〈耍环矫嫦M映嘘愐∷沂镜默F(xiàn)代學術傳統(tǒng),以中西匯通的眼光力預世界學術之流;另一方面也想以綜合性的“新宋學”概念為宋代文學研究拓展新的學術空間。編者以為宋代文學研究如果要在理論觀念、學術格局、研究視野上深入發(fā)展,尚需依托相鄰學科的支撐。因此,作為宋代文學研究的專業(yè)學刊,不僅強調(diào)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同時也關注其它學科中與文學相關的新成果。本輯共刊載了二十五篇論文,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是錢鐘書的《<宋詩紀事補正>摘抄》。讀過錢先生《宋詩選注》等書的人無不驚服他對宋代文獻的精熟,本文則更具體地展現(xiàn)了錢先生這一神采,讓人感受到“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的學養(yǎng),更真切地體味到那種淵博、嚴謹、精細的學術精神。
實證性論文在本輯中占有相當?shù)谋戎?,如陳樂素《<宋史·藝文志考證>摘抄》首次對這部正史目錄志作了匡補;王兆鵬、陳為民的《鄧肅年譜》、陳福康《鄭思肖詩文考述》也對宋代兩位特殊人物的生平與著述作了具體考證;劉榮平《釋“知君種年星在尾”》由細解一句詩來考釋元初遺民一次活動的時間;此事已經(jīng)黃宗羲、萬斯同、夏承燾等名家多次發(fā)覆,但作者仍能運用古天文學及現(xiàn)代天文學資料提出新見;李劍國《秦醇<趙飛燕別傳>考論》通過考證,將這篇傳奇的著作權完全還給了宋人,進而分析了這類托名傳奇的創(chuàng)作特點;王偉勇《唐詩??彼卧~示例》,以一些成功的??眰€案說明唐詩在宋詞的??鄙系奶厥庖饬x,并總結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薛瑞生、孫虹的《清真事跡新證》為一篇洋洋四萬余言的論文,全面檢討古今關于周邦彥生平的史料與研究,對其生平事跡作了更細密的考證,匡正了自王國維以來諸多誤說,堪稱近年清真研究中的力作。原創(chuàng)性的發(fā)現(xiàn)本身是學術研究本體,回歸這一學術本體也是近年來學界強烈呼吁的問題,實證性與原創(chuàng)性,也應是實踐新宋學精神的首要之務。
又如關于宋代科舉與文學的關系此前較少有人作深入研究,可能是因為科舉制至宋代已成熟定型,可探索的話題不多。在本刊中,傅璇琮、龔延明《<宋登科記考>札記》、朱剛的《論秦觀賢良進策》、祝尚書《論北宋科學改制與南宋文學走向》三篇論文部表明了這一課題對于宋代文學研究仍極有價值。傅文介紹了他們從事了近十年的重大工程——《宋登科記考》,對宋科舉制度變遷及相關史料作了考辨。這項工作,如同實物考古一樣,不僅善于發(fā)現(xiàn)直接文獻,而且還能在其它文獻中獲取有關信息,復原出宋朝這一盛制的原始形態(tài)。作者指出在兩宋118場考試中登第人數(shù)達十萬至十一萬之間,而可考人物已達四萬,令人嘆服;朱文從考定少游進策時間及與蘇軾關系入手,以翔實的史料勾勒了元祜三年科場內(nèi)外復雜的關系,還原出了一幕逼真的歷史場景;祝文分析了兩宋舉試中詩賦的罷禁與恢復對宋代文學的影響,其中于南宋四六文之再興原因的分析確實切中肯綮,揭示這一文體在唐宋古文運動后得以紹續(xù)與興盛的原因。其它如周裕鍇《元詩風的趨同性及其文化意蘊》,從詩論、創(chuàng)作及學術背景方面解釋元祜詩風形成原因,表明作為“三元”之一的元祜詩風及一代才子有意追求的結果;趙維江《論12至13世紀南北詞壇的不同走向與互動關系》,從詞風地域特征方面分析了南北文學交流的問題;施議對的《以批評模式看宋代文學研究》,以詞學研究中的具體實例分析了現(xiàn)代詞學批評模式的演變及宋代文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強調(diào)了解讀詞體結構的意義。這些文章體現(xiàn)了學刊思辯與實證并取的學術取向。
本期中有幾篇“非純文學”論文,也反映了編者注重多學科滲透的用心。如諸葛憶兵《論宋代三省制之演變》、黨芳莉《論宋元之際呂洞賓傳說》、陶豐《王安石新學興廢述》、曾亦《從朱子與湖湘學者論知行關系看陽明對朱子“知而不行”的批評》等,或論職官制度,或論民俗、或論學派傳承。作者多能不受專業(yè)局限,由文獻自身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將研究對象落實在文獻自身,而不只是由專業(yè)分工來預設命題,切割材料。受西方文學觀念影響,在現(xiàn)代學術史上,文學研究可能最早脫離了傳統(tǒng)學術模式,然而由于片面追求學科的獨立性,也使得現(xiàn)代古典文學研究的空間日趨狹窄,主觀化的形異實同的重復結論越來越多。其實,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立意識與學術研究的規(guī)則是兩個不同領域里的話語。作為學術研究,古典文學在本質(zhì)上與傳統(tǒng)考據(jù)學仍是不可分割的,學術的“文學化”與文學“學術化”一樣是不可取的。因此,現(xiàn)階段強調(diào)文學研究與史學、哲學等學科的交叉,不只是拓展文學背景的研究,同時也是強調(diào)對傳統(tǒng)學術的回歸與檢討,全面汲取古典文本資源。
近年來,宋代文學也一直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關注。他們以自身的學術背景來解析宋代文學,往往能新人耳目。如貢布里希的藝術史理論在西方學院派藝術理論中影響甚大,他既注重以藝術的外在條件如文化交流、制作工具、生活方式等因素分析各時期的藝術風格,也重視分析藝術形式諸要素中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變遷信息,這種互動式研究對于文學史確實是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本期刊發(fā)的傅君勱《中國詩歌經(jīng)驗的理論闡釋:對宋詩史的反思緒言》一文,極自然地將這一研究模式導入到文學研究中。作者先以康德審美判斷力及天才藝術論闡釋貢布里希藝術風格論,再分析唐宋文人的情感意識與詩歌模式的構成與變化,并提出了宋詩的“美學史”問題,認為詩歌的審美要素反映了經(jīng)驗的可釋性,應從作品形式要素作具體分析。又如內(nèi)山精也《蘇軾文學與傳播媒介——試論同時代文學與印刷媒體的關系》運用印刷史相關成果,分析了蘇集在宋代廣為流傳的歷史現(xiàn)象,以傳播學的觀念說明印刷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些新特點;淺見洋二《標題的詩學:論宋代文人的“著題”論及其源流》分析了宋人詩論中關于詩題的看法與源流,作者由蘇軾畫論入手,將這一“著題”與詩話詩格中“形似說”相聯(lián)系,從題目與內(nèi)容的角度對“形似說”作出了新解釋。他們都善于選取細小常見而又未曾為人說透的問題,不僅角度新,而且考釋文獻也較細密。另外,如原正樹的《森川竹溪的詞牌》一文介紹了日本近代詞宗森川竹溪的《詞律大成》一書中所收詞牌的特點與價值,此書雖未全部刊行,然由本文介紹看,作者以后學之精與新見資料之長對萬樹《詞律》作了新的補正,如其中引用了中國學者不太關注的《高麗史·樂志》材料,就很有價值;又如金貞熙《對幾種朝鮮宮廷舞源流之考察——唐宋樂舞流入高麗研究》也是利用《高麗史》及其他韓籍中的記載,說明了北宋大晟樂舞傳至高麗的情況,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國典籍已失載的詞曲表演特征;曹圭白《宋朝蘇東坡與李朝金秋史比較研究———以蘇東坡海南島與金秋史濟洲島流配文學為中心》將兩種同質(zhì)異時的文學家作比較,由此亦可見出東坡在韓國的影響。這些都顯示了域外漢籍對于研究宋代文學的意義。
以《新宋學》作為宋代文學學會會刊,是2000年4月首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的一個成果。如卷首語所述,會刊馭名“新宋學”,乃取陳寅恪對近現(xiàn)代學術的命意:“吾國近年之學術,如考古、歷史、文藝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蕩及外緣薰習之故,咸有顯著之變遷。將來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斷論。惟可一言蔽之曰:宋代學術之復興,或新宋學之建立是已?!本幷呷〈耍环矫嫦M映嘘愐∷沂镜默F(xiàn)代學術傳統(tǒng),以中西匯通的眼光力預世界學術之流;另一方面也想以綜合性的“新宋學”概念為宋代文學研究拓展新的學術空間。編者以為宋代文學研究如果要在理論觀念、學術格局、研究視野上深入發(fā)展,尚需依托相鄰學科的支撐。因此,作為宋代文學研究的專業(yè)學刊,不僅強調(diào)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同時也關注其它學科中與文學相關的新成果。本輯共刊載了二十五篇論文,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是錢鐘書的《<宋詩紀事補正>摘抄》。讀過錢先生《宋詩選注》等書的人無不驚服他對宋代文獻的精熟,本文則更具體地展現(xiàn)了錢先生這一神采,讓人感受到“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的學養(yǎng),更真切地體味到那種淵博、嚴謹、精細的學術精神。
實證性論文在本輯中占有相當?shù)谋戎?,如陳樂素《<宋史·藝文志考證>摘抄》首次對這部正史目錄志作了匡補;王兆鵬、陳為民的《鄧肅年譜》、陳福康《鄭思肖詩文考述》也對宋代兩位特殊人物的生平與著述作了具體考證;劉榮平《釋“知君種年星在尾”》由細解一句詩來考釋元初遺民一次活動的時間;此事已經(jīng)黃宗羲、萬斯同、夏承燾等名家多次發(fā)覆,但作者仍能運用古天文學及現(xiàn)代天文學資料提出新見;李劍國《秦醇<趙飛燕別傳>考論》通過考證,將這篇傳奇的著作權完全還給了宋人,進而分析了這類托名傳奇的創(chuàng)作特點;王偉勇《唐詩??彼卧~示例》,以一些成功的??眰€案說明唐詩在宋詞的??鄙系奶厥庖饬x,并總結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薛瑞生、孫虹的《清真事跡新證》為一篇洋洋四萬余言的論文,全面檢討古今關于周邦彥生平的史料與研究,對其生平事跡作了更細密的考證,匡正了自王國維以來諸多誤說,堪稱近年清真研究中的力作。原創(chuàng)性的發(fā)現(xiàn)本身是學術研究本體,回歸這一學術本體也是近年來學界強烈呼吁的問題,實證性與原創(chuàng)性,也應是實踐新宋學精神的首要之務。
又如關于宋代科舉與文學的關系此前較少有人作深入研究,可能是因為科舉制至宋代已成熟定型,可探索的話題不多。在本刊中,傅璇琮、龔延明《<宋登科記考>札記》、朱剛的《論秦觀賢良進策》、祝尚書《論北宋科學改制與南宋文學走向》三篇論文部表明了這一課題對于宋代文學研究仍極有價值。傅文介紹了他們從事了近十年的重大工程——《宋登科記考》,對宋科舉制度變遷及相關史料作了考辨。這項工作,如同實物考古一樣,不僅善于發(fā)現(xiàn)直接文獻,而且還能在其它文獻中獲取有關信息,復原出宋朝這一盛制的原始形態(tài)。作者指出在兩宋118場考試中登第人數(shù)達十萬至十一萬之間,而可考人物已達四萬,令人嘆服;朱文從考定少游進策時間及與蘇軾關系入手,以翔實的史料勾勒了元祜三年科場內(nèi)外復雜的關系,還原出了一幕逼真的歷史場景;祝文分析了兩宋舉試中詩賦的罷禁與恢復對宋代文學的影響,其中于南宋四六文之再興原因的分析確實切中肯綮,揭示這一文體在唐宋古文運動后得以紹續(xù)與興盛的原因。其它如周裕鍇《元詩風的趨同性及其文化意蘊》,從詩論、創(chuàng)作及學術背景方面解釋元祜詩風形成原因,表明作為“三元”之一的元祜詩風及一代才子有意追求的結果;趙維江《論12至13世紀南北詞壇的不同走向與互動關系》,從詞風地域特征方面分析了南北文學交流的問題;施議對的《以批評模式看宋代文學研究》,以詞學研究中的具體實例分析了現(xiàn)代詞學批評模式的演變及宋代文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強調(diào)了解讀詞體結構的意義。這些文章體現(xiàn)了學刊思辯與實證并取的學術取向。
本期中有幾篇“非純文學”論文,也反映了編者注重多學科滲透的用心。如諸葛憶兵《論宋代三省制之演變》、黨芳莉《論宋元之際呂洞賓傳說》、陶豐《王安石新學興廢述》、曾亦《從朱子與湖湘學者論知行關系看陽明對朱子“知而不行”的批評》等,或論職官制度,或論民俗、或論學派傳承。作者多能不受專業(yè)局限,由文獻自身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將研究對象落實在文獻自身,而不只是由專業(yè)分工來預設命題,切割材料。受西方文學觀念影響,在現(xiàn)代學術史上,文學研究可能最早脫離了傳統(tǒng)學術模式,然而由于片面追求學科的獨立性,也使得現(xiàn)代古典文學研究的空間日趨狹窄,主觀化的形異實同的重復結論越來越多。其實,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立意識與學術研究的規(guī)則是兩個不同領域里的話語。作為學術研究,古典文學在本質(zhì)上與傳統(tǒng)考據(jù)學仍是不可分割的,學術的“文學化”與文學“學術化”一樣是不可取的。因此,現(xiàn)階段強調(diào)文學研究與史學、哲學等學科的交叉,不只是拓展文學背景的研究,同時也是強調(diào)對傳統(tǒng)學術的回歸與檢討,全面汲取古典文本資源。
近年來,宋代文學也一直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關注。他們以自身的學術背景來解析宋代文學,往往能新人耳目。如貢布里希的藝術史理論在西方學院派藝術理論中影響甚大,他既注重以藝術的外在條件如文化交流、制作工具、生活方式等因素分析各時期的藝術風格,也重視分析藝術形式諸要素中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變遷信息,這種互動式研究對于文學史確實是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本期刊發(fā)的傅君勱《中國詩歌經(jīng)驗的理論闡釋:對宋詩史的反思緒言》一文,極自然地將這一研究模式導入到文學研究中。作者先以康德審美判斷力及天才藝術論闡釋貢布里希藝術風格論,再分析唐宋文人的情感意識與詩歌模式的構成與變化,并提出了宋詩的“美學史”問題,認為詩歌的審美要素反映了經(jīng)驗的可釋性,應從作品形式要素作具體分析。又如內(nèi)山精也《蘇軾文學與傳播媒介——試論同時代文學與印刷媒體的關系》運用印刷史相關成果,分析了蘇集在宋代廣為流傳的歷史現(xiàn)象,以傳播學的觀念說明印刷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些新特點;淺見洋二《標題的詩學:論宋代文人的“著題”論及其源流》分析了宋人詩論中關于詩題的看法與源流,作者由蘇軾畫論入手,將這一“著題”與詩話詩格中“形似說”相聯(lián)系,從題目與內(nèi)容的角度對“形似說”作出了新解釋。他們都善于選取細小常見而又未曾為人說透的問題,不僅角度新,而且考釋文獻也較細密。另外,如原正樹的《森川竹溪的詞牌》一文介紹了日本近代詞宗森川竹溪的《詞律大成》一書中所收詞牌的特點與價值,此書雖未全部刊行,然由本文介紹看,作者以后學之精與新見資料之長對萬樹《詞律》作了新的補正,如其中引用了中國學者不太關注的《高麗史·樂志》材料,就很有價值;又如金貞熙《對幾種朝鮮宮廷舞源流之考察——唐宋樂舞流入高麗研究》也是利用《高麗史》及其他韓籍中的記載,說明了北宋大晟樂舞傳至高麗的情況,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國典籍已失載的詞曲表演特征;曹圭白《宋朝蘇東坡與李朝金秋史比較研究———以蘇東坡海南島與金秋史濟洲島流配文學為中心》將兩種同質(zhì)異時的文學家作比較,由此亦可見出東坡在韓國的影響。這些都顯示了域外漢籍對于研究宋代文學的意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中原訪古—尋根中原—宋代詩學術語的禪學語源
北宋中葉以后,隨著禪悅之風的盛行,宋代士大夫的審美心態(tài)大為改變,傳統(tǒng)的主要受儒家、道家影響的文論話語已不能完全傳達他們的審美觀念。同時,由于宋詩創(chuàng)作中佛教的思想資源、語言材料及表達方式的不斷滲入,特別是宋人受參禪啟示而對詩歌文本的重新認識,使得很多傳統(tǒng)文論話語在解釋新的文學現(xiàn)象時,都未免顯得方枘圓鑿。宋代詩學極需要與“法眼”相對應的一套新的文論話語,來填補傳統(tǒng)文論話語的不足。于是,大量的禪宗術語被引進詩學,形成了宋詩學“以禪喻詩”的鮮明特色。下面僅就宋詩論中常見的禪宗術語的原始出處、理論內(nèi)涵以及與禪門宗派的關系,試作一一說明。1.反常合道惠洪《冷齋夜話》卷五《柳詩有奇趣》條引東坡云:“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其趣,然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边@是評價柳宗元的《漁翁》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比サ艚Y尾兩...
· 文學研究會
創(chuàng)立1921年1月4日,文學研究會成立于北京,發(fā)起人包括周作人、沈雁冰等,其他發(fā)起人有鄭振鐸、葉紹鈞、耿濟之、王統(tǒng)照、許地山、郭紹虞、孫伏園、瞿世英、朱希祖和蔣百里等。正如文學研究會的發(fā)起宣言所說,其產(chǎn)生是為了“聯(lián)絡感情”、“增進知識”和“建立著作工會的基礎”。文學研究會得到商務印書館等出版企業(yè)的支持,將以發(fā)表鴛鴦蝴蝶派作品為主的《小說月報》改版,使之成為“文學研究會”的機關刊物。宗旨文學研究會的簡章說:“本會以研究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chuàng)造新文學為宗旨。”提倡寫實主義的文學,主張為人生而藝術,“文學為人生”,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并討論有關人生的問題;反對無病呻吟的名士詩文,攻擊當時用文言寫的舊詩詞、以文學為游戲的鴛鴦蝴蝶派,也攻擊后起打著浪漫主義旗幟的創(chuàng)造社。影響文學研究會辦刊物,出叢書,翻譯和介紹外國文學,傳播世界文學思潮,推動文學創(chuàng)作。該會提倡寫實主義的文學和為人生的文學...
· 古代文學研究的思想境界
【作者簡介】劉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者按:2013年11月23—24日,《文學評論》雜志社、《文學遺產(chǎn)》編輯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聯(lián)合主辦了“古代文學研究:視野與方法”學術研討會,數(shù)十位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發(fā)言。本刊就此議題,約請一些專家撰寫筆談,以供學界參考。“視野與方法”,是近年來學術界特別關注的兩個話題。80年代,我們特別關注“方法”問題。90年代以后,我們又將“視野”作為論題反復討論。其實,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胺椒ā迸c學術技巧相關聯(lián),而“視野”則與思想境界密切相關。過去,我們比較重視方法,以為方法改變,學術研究就會有較大的改觀,于是設想了種種方案,也引進了種種方法,為此,還曾展開過種種有益的論爭,也進行了種種學術實踐。問題是,在方法的園地耕耘多年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依然很多,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據(jù)權威部門統(tǒng)計,古典文學研究從業(yè)者已經(jīng)多達三萬人以上,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學位體、項...
· 空間
概論亞里斯多德將空間定義為事物的“場所”(希臘語:τ?πο?)。幾何學被用來計算及定義空間。各種空間哲學中的空間物理學中的空間牛頓提出的理論中,空間被視為是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置,抽象化后形成的一組坐標參考系。數(shù)學中的空間
· ??臻g
參看面向物理的??臻g的表述,參看模。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