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或“平陽” 會館名稱仍懸疑
●會館前世
自娛自樂 私家戲劇會館只為老鄉(xiāng)服務
在有關正乙祠和湖廣會館的記載中,名伶上演的名劇為戲樓增色不少。同為京城“四大戲樓”之一的陽平會館,卻沒有這樣的“熱鬧場面”。
據(jù)北京史研究會會員王永斌介紹,史料上并沒有任何關于陽平會館上演過什么劇目,有哪些戲班、哪位名伶登臺的記載。其中原因在于,會館既為來京趕考的舉子和在京候任官員提供館舍,又是同鄉(xiāng)議事聚會、宴客娛樂的場所。會館戲樓早期和神廟結合在一起,用作同鄉(xiāng)祭神祈福的場所,后來在重要節(jié)日的聚會或同鄉(xiāng)中的富賈政客做壽時,也會請戲班來戲樓唱大戲,更多是“堂會”的性質(zhì)。
因而,觀看會館戲樓演戲的多是同鄉(xiāng),會館戲樓便如同一個私家戲劇會館,上演戲曲也是按照晉商的口味確定的。
王永斌表示,正是由于會館戲樓的內(nèi)部性和非公開性,使得會館戲樓不像民間戲園子,有公開的海報或節(jié)目單,因此沒有史料記載也在情理之中。
財力雄厚 戲樓上演家鄉(xiāng)戲曲
清初就有山西伶人在北京活動,可見山陜梆子在清初已活躍于北京。財力雄厚的山西同鄉(xiāng)在北京建立的會館也為數(shù)不少。據(jù)《明清以來北京工商會館碑刻選編》一書記載,山西籍會館在京建的數(shù)量較多,如顏料會館、臨汾會館、臨汾西館,皆建于明代,太平會館、襄陵南館、河東會館、晉翼會館、浮山會館,皆建于清朝。
會館研究者王強在《會館戲臺與戲劇》一書中寫道:在全國范圍內(nèi),山陜商幫投資最大、人力、財力最集中之處自然是北京。山陜會館及山陜會館戲臺最多者也是在北京,而山陜梆子在京掀起的軒然大波也必然是影響較廣的。因此,陽平會館內(nèi)規(guī)模很大的戲樓,肯定有山陜戲劇上演。而且,數(shù)量眾多的會館及所知的會館戲臺,可以解釋山陜戲劇迅速傳到北京的原因:正是眾多山陜商人觀眾的需要,商路的流通使“秦腔”、“亂彈”迅速傳到北京并產(chǎn)生影響。
●會館謎案
始建時間:僅能從橫匾推測?
王強,會館研究者,著有《會館戲臺與戲劇》
由于陽平會館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碑志,也沒有建造時間的文獻記錄,因而關于會館始建時間也沒有定論,只能通過細節(jié)推測。
陽平會館戲樓中存有一塊書有“醒世鐸”的橫匾,落款為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據(jù)史料記載,王鐸生于1592年,于清順治九年(1652年)去世。明天啟壬戌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曾為明末福王東閣大學士,清順治時為清廷禮部尚書。只有根據(jù)這塊橫匾,才能推測陽平會館始建年代在清順治九年(1652年)之前。
名稱:陽平會館還是平陽會館?
彭澤民,會館實地考察與研究者
通常資料中提起陽平會館,都會加一句:“也稱平陽會館”。由于沒有碑志和確切記載,該會館到底叫“陽平會館”還是“平陽會館”也在研究者中爭論不休。
有一次我在探訪陽平會館時偶遇一位老先生,他是梆子戲迷,對梆子的發(fā)展歷程、名角等都說得頭頭是道。我無意說起了“陽平會館”和“平陽會館”之爭,老先生不假思索地說:“嗨,這還不簡單!這會館是山西陽曲和平定兩個縣的合館,叫‘陽平’或者‘平陽’不都是一回事,哪個念著順口就叫哪個唄!”
老先生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雖然他所說的也沒有佐證,但至少說明我們在考慮問題時總是鉆牛角尖,一條路走到底,其實走出來,讓思路開闊一些,換個思維方式,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專家點評
戲臺規(guī)??涉敲缹m廷戲樓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