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權制度
戰(zhàn)國時,各國最高統(tǒng)治者都尊號為王。秦王政統(tǒng)一六國后,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已不能顯示他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因此更改名號,把古代傳說中最尊貴的三皇五帝的稱號合二為一,號稱皇帝。
自此,皇帝便成為封建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此外,還規(guī)定皇帝自稱“朕”,“命”稱“制”,“令”稱“詔”,印稱“璽”,并廢除子議父、臣議君的“謚法”等。規(guī)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稱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計,“傳之無窮”。
以上這些規(guī)定,都表明皇帝在封建國家中享有最高的權力和地位。
中央政府
在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府。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
太尉協(xié)助皇帝掌管全國軍隊。但統(tǒng)一后太尉實際卻虛設,以便皇帝直接控制軍隊。
御史大夫掌圖籍章奏,監(jiān)察百官,輔佐丞相處理事務。
三公之間相互制約,便于皇帝集權于一身。
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
奉常,掌管宗廟禮儀;
郎中令,掌管宮廷警衛(wèi);
太仆,管理宮廷車馬;
衛(wèi)尉,掌管皇宮保衛(wèi);
典客,處理少數(shù)民族事務及外交;
廷尉,負責司法;
治粟內史,掌全國財政稅收;
宗正,管理皇族內部事務;
少府,掌管全國山河湖海稅收和手工業(yè)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襲。秦始皇設立三公九卿制度,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制度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對以后歷代政治制度有深遠的影響。
地方行政機構
在地方行政機構上,秦始皇廢除了古代的封國建藩制度,將戰(zhàn)國后期已實行的郡縣制推行到全國,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秦末增至四十余郡,京畿內不設郡,設內史管轄,以別于其他諸郡。
郡設郡守,為一郡的最高長官,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轄??な刂?,設郡尉,輔佐郡守掌管全郡軍事;又設監(jiān)御史,負責監(jiān)察。各郡每年必須定期向中央報告本地的租稅收入、戶口統(tǒng)計和治安情況。一郡之內轄若干縣,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足萬戶的設縣長,統(tǒng)治全縣人民。縣令、縣長之下設縣尉,管全縣軍事,設縣丞,助理縣令、縣長,并負責司法裁判。一縣之內分為若干鄉(xiāng),鄉(xiāng)設三老,掌教化;嗇夫,負責征收租稅和征發(fā)徭役;游徼負責地方治安。鄉(xiāng)之下有亭、里等,構成了一套嚴密的地方機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