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代表建筑―清湛江霞山天主教堂
嶺南文化―代表建筑―清湛江霞山天主教堂,清湛江霞山天主教堂位于湛江市霞山區(qū)綠蔭路85號。1900年奠基,1903年竣工。
清 湛江 霞山天主教堂 位于湛江市霞山區(qū)綠蔭路85號。1900年奠基,1903年竣工。教堂建于原廣州灣法國租界內,1925年歸北海教區(qū)管轄,現(xiàn)為湛江天主教區(qū)中心。教堂坐西向東,哥特式,正面二尖塔并峙,外形雄偉。磚石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墻面仿石,似廣州石室教堂。建筑面積共485平方米,內部祈禱殿堂布局規(guī)整。前有空地60平方米,圍以方柱鐵欄。后面是園圃。
1986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嶺南文化―代表建筑―清五華北斗寨天主教堂
清五華北斗寨天主教堂位于五華縣棉洋鎮(zhèn)洛陽圍北斗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法籍神父董中和創(chuàng)建。教堂筑在寨頂,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坐東北朝西南。前廳后殿連在一起,均用青磚砌墻,殿設祭臺,廳用12條梅花形截面石柱對稱縱排舉起水泥鋼筋拱架瓦頂,用多層菱角牙磚迭澀出檐,拱梁、門窗等裝飾圖案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大門左右建有高約15米的鐘樓,掛有重185公斤的銅鐘。另左邊還筑有磚墻瓦頂回廊,主體建筑長22米、寬22米、高8米,建筑面積264平方米。教堂在“”期間被毀壞一部份,1982年修復。董中和,生卒年月不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長布源潭創(chuàng)建長樂縣(今五華縣)第一座天主教堂,后相繼在該縣棉洋、華城、水寨、錫坑等地建天主教堂多座。
· 嶺南文化―紀念建筑―清湛江竇振彪墓
清湛江竇振彪墓位于湛江市郊區(qū)硇洲島北港糖房村判明坑。竇振彪(1785~1850年),硇洲島那金村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廣東水師提督,旋調福建水師提督,曾率水師在梅林、穿山、虎嶼等處洋面截攻自廣東北上之英國侵略軍船艦,“斷夷帆索”,“擊毀夷船”。三十年(1850年)卒,移柩歸葬于此。墓南北向,平面作葫蘆形,縱深22米、寬12.7米,灰砂構筑,以糯米、蜆殼粉混和搗灰作封土,堅硬異常。墓碑用宋體字,文為“皇清誥授振威將軍賞戴花翎福建水師提督軍門晉贈太子太保賜謚武襄竇公升堂府君墓”,上款“咸豐元年歲次辛亥仲冬谷旦”,下款列立碑子孫。墓道兩側殘石翁仲八、石獅四、石象石馬石羊各二。1986年11月,墓被盜。經(jīng)市博物館發(fā)棺清理,棺蓋朱書竇振彪名諱、官銜、壽考,有加序10年之俗。清出頂戴朝珠、官服常服、玻璃眼鏡、竹漆折扇和器物20余件,以玉器最精,有碧玉鼻煙壺和金質鼻煙探棒。殘骸已葬,墓已復原。
· 嶺南文化—紀念建筑—清湛江竇振彪墓
清湛江竇振彪墓位于湛江市郊區(qū)硇洲島北港糖房村判明坑。竇振彪(1785~1850年),硇洲島那金村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廣東水師提督,旋調福建水師提督,曾率水師在梅林、穿山、虎嶼等處洋面截攻自廣東北上之英國侵略軍船艦,“斷夷帆索”,“擊毀夷船”。三十年(1850年)卒,移柩歸葬于此。墓南北向,平面作葫蘆形,縱深22米、寬12.7米,灰砂構筑,以糯米、蜆殼粉混和搗灰作封土,堅硬異常。墓碑用宋體字,文為“皇清誥授振威將軍賞戴花翎福建水師提督軍門晉贈太子太保賜謚武襄竇公升堂府君墓”,上款“咸豐元年歲次辛亥仲冬谷旦”,下款列立碑子孫。墓道兩側殘石翁仲八、石獅四、石象石馬石羊各二。1986年11月,墓被盜。經(jīng)市博物館發(fā)棺清理,棺蓋朱書竇振彪名諱、官銜、壽考,有加序10年之俗。清出頂戴朝珠、官服常服、玻璃眼鏡、竹漆折扇和器物20余件,以玉器最精,有碧玉鼻煙壺和金質鼻煙探棒。殘骸已葬,墓已復原。
· 嶺南文化―代表建筑―清連平福音堂
清連平福音堂位于連平縣元善鎮(zhèn)鶴湖村連平中學校內。俗稱番鬼樓。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德國、瑞士兩國傳教士興建。后又建有外國牧師宿舍樓、中國牧師及工作人員宿舍、禮拜堂、附設小學等。1951年改為連平中學后,經(jīng)逐年拆建,現(xiàn)僅存外國牧師樓。此樓為中西合璧式兩層樓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78平方米,磚木結構,第一層與地面間建有1米高的隔層,起通風防潮作用。樓內廳房寬敞舒適,冬曖夏涼。1985年連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 嶺南文化―代表建筑―清汕頭存心善堂
清汕頭存心善堂位于汕頭外馬路。為三座相連建筑物,以57號為主體。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面積約2500平方米。兩進四合院式布局,建筑物上的嵌瓷、木雕、石雕、漆金畫等裝飾富有地方特色,工藝精致,內容豐富,是清末潮汕地區(qū)古建筑名藝人竟技獻藝的代表作,也是潮汕傳統(tǒng)建筑技藝的結晶。存心善堂是汕頭開埠以來著名的慈善機構,在海內外影響較大。該堂接受過海內外不少捐贈,賑濟過無數(shù)窮苦百姓。機構設堂務董事會,總理一人,善堂專門辦理贈醫(yī)、施藥、施棺、贈棉衣等慈善事業(yè)。該堂有義山300余畝。附設滅火局,置有救火機2架。1942年設立醫(yī)院、創(chuàng)辦存心小學、兒童教養(yǎng)院等業(yè)務項目。1960年汕頭市政府曾撥款對存心善堂進行全面修復;“”期間,該址屋頂?shù)娜壳洞杉安糠制峤鹉镜?、漆金畫等裝飾遭到破壞。1990年市文化局修復后交市文物管理部門管理。1964年汕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