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遂溪鯉魚墩遺址
嶺南文化―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遂溪鯉魚墩遺址,新石器時代遂溪鯉魚墩遺址在遂溪縣江洪鎮(zhèn)東邊角村東南的一處小墩上。年代屬新石
新石器時代 遂溪 鯉魚墩遺址 在遂溪縣江洪鎮(zhèn)東邊角村東南的一處小墩上。年代屬新石器時代中期。1982年發(fā)現(xiàn)。遺址面積1500平方米。堆積中含大量貝殼。經(jīng)試掘,出土石器有打制的敲砸器,磨制的錛等。陶器以夾砂陶為主,有圜底釜、罐,多飾繩紋、籃紋,并見梯形紡輪。還有用蚶、螺等貝殼穿孔而成的飾物。發(fā)現(xiàn)一座墓葬,尚存少量骨骸,隨葬品有貝飾物、石器、牛骨等。
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dāng)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嶺南文化—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遂溪鯉魚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遂溪鯉魚墩遺址在遂溪縣江洪鎮(zhèn)東邊角村東南的一處小墩上。年代屬新石器時代中期。1982年發(fā)現(xiàn)。遺址面積1500平方米。堆積中含大量貝殼。經(jīng)試掘,出土石器有打制的敲砸器,磨制的錛等。陶器以夾砂陶為主,有圜底釜、罐,多飾繩紋、籃紋,并見梯形紡輪。還有用蚶、螺等貝殼穿孔而成的飾物。發(fā)現(xiàn)一座墓葬,尚存少量骨骸,隨葬品有貝飾物、石器、牛骨等。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 嶺南文化―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中山龍穴遺址
新石器時代中山龍穴遺址位于中山市南蓢鎮(zhèn)龍穴村東南。年代為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面積約5000平方米。1986年發(fā)現(xiàn),其后兩次發(fā)掘共310平方米。出土陶器以夾砂紅褐陶和泥質(zhì)紅陶為主,紋飾以繩紋、條紋、赭紅色彩繪較常見,也有少量刻劃紋、壓印紋,主要器類有夾砂陶釜、罐、器座、支腳和彩陶豆、圈足盤。石器有錛、拍、餅形器、球以及打制的尖狀器。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遺址附近還發(fā)現(xiàn)有銅斧、鑄銅石范和飾曲折紋、云雷紋、夔紋的陶器,年代應(yīng)晚至青銅時代。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 嶺南文化—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中山龍穴遺址
新石器時代中山龍穴遺址位于中山市南蓢鎮(zhèn)龍穴村東南。年代為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面積約5000平方米。1986年發(fā)現(xiàn),其后兩次發(fā)掘共310平方米。出土陶器以夾砂紅褐陶和泥質(zhì)紅陶為主,紋飾以繩紋、條紋、赭紅色彩繪較常見,也有少量刻劃紋、壓印紋,主要器類有夾砂陶釜、罐、器座、支腳和彩陶豆、圈足盤。石器有錛、拍、餅形器、球以及打制的尖狀器。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遺址附近還發(fā)現(xiàn)有銅斧、鑄銅石范和飾曲折紋、云雷紋、夔紋的陶器,年代應(yīng)晚至青銅時代。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 卜家墩遺址
卜家墩遺址地理位置滁州市南譙區(qū)大王鎮(zhèn)庵前村卜家莊長65米寬55米地理環(huán)境卜家墩遺址為一臺形地,南北長65米,東西寬55米,高8.3米,文化層厚5.1米。墩東有一條已為耕地的大川,長約15公里;墩西為水塘和農(nóng)田;墩北及東北為耕地;墩南為村莊。墩面自北向南微傾,與地面約成30度的夾角。墩身西北部有90度斷面,可見五至七層木等的文化積壓層。墩表面長滿了多種雜樹和野草。出土文物1985年5月7日,大王鎮(zhèn)文化站第一次普查,嗣后五個月的時間里,省、地、市三級文化部門三次實地勘查,測量并繪圖,前后采集標(biāo)本1000余件。其中較為完整且有文物價值的約30余件。(一)石器5件,均為生產(chǎn)和狩獵工具。其中石磷2件,均完整。第一件,總體呈長方形,四面磨光,一端有刃,長10.2厘米,寬3.4厘米,厚2.3厘米;第二件,呈規(guī)則梯形,通體磨光,長6.2厘米,上底寬1.9厘米,下底寬2.9厘米,單面刃。砍砸器2件,總體均呈...
· 嶺南文化—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珠海后沙灣遺址
新石器時代珠海后沙灣遺址位于珠海市淇澳島東北面海灣的沙丘中部。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1984年發(fā)現(xiàn),遺址面積500平方米,文化層厚1.8米~3米。1989年發(fā)掘,面積108平方米。文化內(nèi)涵分兩期。第一期文化遺物僅見陶器一類,夾砂陶有釜、缽,飾繩紋或細繩紋,缽的底部有編織物的印痕。泥質(zhì)陶胎薄,多夾細砂,有盤、罐、豆等,以彩繪為主,內(nèi)外施彩,主題紋樣是條帶紋、水波紋、并與刻劃紋、鏤孔組合。彩陶器是本期文化的最大特點。熱釋光測定彩陶片的年代為距今4818年±483年。第二期文化有陶器釜、箅形器、器座、罐、紡輪等,紋飾有繩紋、刻劃紋、條紋、長方格紋、方格紋、葉脈紋、曲折紋、云雷紋、附加堆紋等。石器數(shù)量少,有錛、網(wǎng)墜、球、環(huán)、礪石等。熱釋光測定陶片的年代為距今3898年±390年和4248年±425年。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