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期軍事人物-陳慶之
魏晉南北朝期軍事人物-陳慶之,字子云??生卒年:?484~539?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中
字子云
生卒年: 484~539
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
中國南朝梁將領(lǐng)。字子云,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后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梁大通元年(527),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shù)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率200騎擊破其前鋒。
后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zhàn)頻繁,將士疲憊。有的將領(lǐng)建議退兵,他力主決戰(zhàn)。魏軍筑就13壘以控制梁軍,他領(lǐng)兵夜出,破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其余九壘皆潰。
北魏后期,朝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大通二年,北魏發(fā)生內(nèi)亂,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并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帝。出于戰(zhàn)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并以陳慶之為假節(jié)、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領(lǐng)兵乘北魏征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占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筑九城,以抵御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nèi)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于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jié)、鎮(zhèn)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yè)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quán)東北)??汲撬拿姝h(huán)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yè)獲,租車7800輛。
梁軍直趨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fēng)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今屬河南)、虎牢(今滎陽西北汜水鎮(zhèn))等地,以保衛(wèi)京都洛陽。元顥攻占梁國后,封陳慶之為衛(wèi)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xù)督軍西上攻滎陽。魏左仆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據(jù)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時魏將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lǐng)胡騎5000、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遣右仆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1萬,進據(jù)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
時滎陽城未克,梁軍將士皆恐,陳慶之解鞍秣馬,對將士們說:“吾至此以來,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并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余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梁書?陳慶之列傳》)。乃親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軍便悉數(shù)登城。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墻,梁軍相繼而入,遂克榮陽,俘楊昱。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圍城,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zhàn),大破之,魯安于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zhàn),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萬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jù)虎牢,刁宣、刁雙入入梁、宋。陳慶之聞后,率軍掩襲,魏軍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將克,忽聞元天穆北逃,自以為無后繼,遂降于陳慶之。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皆克之。梁武帝聞訊后,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縣至洛陽,前后作戰(zhàn)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不久,魏大軍反擊,攻陷洛陽,他因兵少失敗,潛返南方。
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歡殺爾朱氏(參見高歡擊爾朱氏之戰(zhàn)),奪取北魏朝政大權(quán)。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歡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見和元寶炬為帝(參見北魏分裂之戰(zhàn)),史稱東魏和西魏,北魏從此滅亡。 陳慶之南歸后,特尊重北人,朱異覺得奇怪,便問他,陳慶之說:“吾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xiāng),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奈何輕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十三》)? 十二月,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持節(jié)、都督緣淮諸軍事、奮武將軍、北兗州刺史。時有妖僧僧強自稱天子,土豪蔡伯龍也起兵與之相應(yīng),眾至3萬,攻陷北徐州。濟陰太守楊起文棄城而逃,鐘離太守單希寶被害。梁武帝詔令陳慶之前去征討,并親自臨白下城為其餞行。梁武帝對陳慶之說:“江、淮兵勁,其鋒難當,卿可以策制之,不宜決戰(zhàn)”(《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 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梁武帝以陳慶之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如故。陳慶之到任后,遂圍懸瓠(今河南汝南),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云寶于溱水,又破行臺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于楚城。陳慶之隨即減免了義陽鎮(zhèn)的兵役,停止水運補給,使江湘諸州得以休養(yǎng)生息。并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后,糧食充實。梁武帝為此經(jīng)常嘉獎陳慶之。同時又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二月,陳慶之攻東魏,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zhàn),因不利而還。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并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時值大寒雪,侯景棄輜重而逃,陳慶之則收其輜重而還。同年,豫州鬧饑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zāi)民,使大部分災(zāi)民得以度過饑荒。以李升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批準。 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于職守,戰(zhàn)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鼓吹一部,謚曰“武”,還詔令義興郡發(fā)500人為其會喪。長子陳昭嗣。 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射箭卻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騎馬,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更為難得的是陳慶之出自寒門,在梁朝歷史上能達到這樣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藥(官至云旗將軍,安州刺史)。 點評:陳慶之一生征戰(zhàn),常設(shè)奇謀,多為以少勝多,而且長于攻城。無論是北伐橫掃河洛,或揮師馳騁邊陲,均充分顯示其杰出的軍事才能。北伐之戰(zhàn),可謂氣吞萬里如虎,連毛澤東讀《陳慶之傳》至此,也不盡為之神往。“陳慶之有將略,戰(zhàn)勝攻取,蓋頗、牧、衛(wèi)、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yù)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亦一世之榮矣”(《梁書?陳慶之列傳》)?!瓣悜c之初同燕雀之游,終懷鴻鵠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qū)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fēng)不競,晚致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南史?陳慶之列傳》)。
生卒年: 484~539
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
中國南朝梁將領(lǐng)。字子云,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后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梁大通元年(527),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shù)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率200騎擊破其前鋒。
后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zhàn)頻繁,將士疲憊。有的將領(lǐng)建議退兵,他力主決戰(zhàn)。魏軍筑就13壘以控制梁軍,他領(lǐng)兵夜出,破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其余九壘皆潰。
北魏后期,朝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大通二年,北魏發(fā)生內(nèi)亂,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并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帝。出于戰(zhàn)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并以陳慶之為假節(jié)、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領(lǐng)兵乘北魏征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占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筑九城,以抵御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nèi)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于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jié)、鎮(zhèn)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yè)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quán)東北)??汲撬拿姝h(huán)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yè)獲,租車7800輛。
梁軍直趨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fēng)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今屬河南)、虎牢(今滎陽西北汜水鎮(zhèn))等地,以保衛(wèi)京都洛陽。元顥攻占梁國后,封陳慶之為衛(wèi)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xù)督軍西上攻滎陽。魏左仆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據(jù)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時魏將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lǐng)胡騎5000、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遣右仆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1萬,進據(jù)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
時滎陽城未克,梁軍將士皆恐,陳慶之解鞍秣馬,對將士們說:“吾至此以來,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并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余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梁書?陳慶之列傳》)。乃親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軍便悉數(shù)登城。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墻,梁軍相繼而入,遂克榮陽,俘楊昱。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圍城,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zhàn),大破之,魯安于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zhàn),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萬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jù)虎牢,刁宣、刁雙入入梁、宋。陳慶之聞后,率軍掩襲,魏軍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將克,忽聞元天穆北逃,自以為無后繼,遂降于陳慶之。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皆克之。梁武帝聞訊后,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縣至洛陽,前后作戰(zhàn)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不久,魏大軍反擊,攻陷洛陽,他因兵少失敗,潛返南方。
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歡殺爾朱氏(參見高歡擊爾朱氏之戰(zhàn)),奪取北魏朝政大權(quán)。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歡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見和元寶炬為帝(參見北魏分裂之戰(zhàn)),史稱東魏和西魏,北魏從此滅亡。 陳慶之南歸后,特尊重北人,朱異覺得奇怪,便問他,陳慶之說:“吾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xiāng),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奈何輕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十三》)? 十二月,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持節(jié)、都督緣淮諸軍事、奮武將軍、北兗州刺史。時有妖僧僧強自稱天子,土豪蔡伯龍也起兵與之相應(yīng),眾至3萬,攻陷北徐州。濟陰太守楊起文棄城而逃,鐘離太守單希寶被害。梁武帝詔令陳慶之前去征討,并親自臨白下城為其餞行。梁武帝對陳慶之說:“江、淮兵勁,其鋒難當,卿可以策制之,不宜決戰(zhàn)”(《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 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梁武帝以陳慶之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如故。陳慶之到任后,遂圍懸瓠(今河南汝南),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云寶于溱水,又破行臺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于楚城。陳慶之隨即減免了義陽鎮(zhèn)的兵役,停止水運補給,使江湘諸州得以休養(yǎng)生息。并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后,糧食充實。梁武帝為此經(jīng)常嘉獎陳慶之。同時又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二月,陳慶之攻東魏,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zhàn),因不利而還。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并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時值大寒雪,侯景棄輜重而逃,陳慶之則收其輜重而還。同年,豫州鬧饑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zāi)民,使大部分災(zāi)民得以度過饑荒。以李升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批準。 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于職守,戰(zhàn)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鼓吹一部,謚曰“武”,還詔令義興郡發(fā)500人為其會喪。長子陳昭嗣。 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射箭卻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騎馬,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更為難得的是陳慶之出自寒門,在梁朝歷史上能達到這樣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藥(官至云旗將軍,安州刺史)。 點評:陳慶之一生征戰(zhàn),常設(shè)奇謀,多為以少勝多,而且長于攻城。無論是北伐橫掃河洛,或揮師馳騁邊陲,均充分顯示其杰出的軍事才能。北伐之戰(zhàn),可謂氣吞萬里如虎,連毛澤東讀《陳慶之傳》至此,也不盡為之神往。“陳慶之有將略,戰(zhàn)勝攻取,蓋頗、牧、衛(wèi)、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yù)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亦一世之榮矣”(《梁書?陳慶之列傳》)?!瓣悜c之初同燕雀之游,終懷鴻鵠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qū)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fēng)不競,晚致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南史?陳慶之列傳》)。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魏晉南北朝時期軍事人物―陳慶之
陳慶之(484―539年),字子云,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杰出的軍事家。陳慶之自幼為蕭衍的隨從。當時圍棋風(fēng)靡一時,蕭衍更是通宵達旦而弈。其余的隨從皆已休息,唯陳慶之不睡,招之即到,所以蕭衍對其甚見親賞。南齊末年,東昏侯蕭寶卷為政殘暴,至使陳顯達、裴叔業(yè)、崔慧景等名將先后反叛。南齊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蕭衍(時為雍州刺史)也起兵反齊,陳慶之隨蕭衍一直攻克建康。天監(jiān)元年(公元502年),蕭衍代齊稱帝,國號梁,是為梁武帝。陳慶之被任命為主書,在任期間,他散財聚士,常思效用。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請求梁武帝派兵接應(yīng)。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梁軍前去接應(yīng)?;剀姾?,陳慶之任宣猛將軍、文德主帥,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蕭綜入鎮(zhèn)徐州。五月,魏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率2萬來拒,屯據(jù)陟□。元延明先遣其將丘...
· 魏晉南北朝期軍事人物-劉牢之
劉牢之(?―402),字道堅,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東晉大將。劉牢之的曾祖劉羲,善騎射,受到武帝重用,曾歷任北地、雁門太守。父親劉建,有武力,為征虜將軍,當時以壯勇著稱于世。史書上稱劉牢之“面紫赤色,須目驚人,而沈毅多計畫”(《晉書?劉牢之傳》)。當時北方前秦最為強大,前秦王符堅四處用兵,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多次侵擾晉國邊境,于是朝廷商議要挑選一位能夠防御北方的良將。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謝安便推薦了其侄謝玄。于是晉廷召謝玄回朝,任他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lǐng)廣陵相、監(jiān)江北諸軍事,鎮(zhèn)守廣陵(今江蘇揚州市)。謝玄隨即招募勇士,劉牢之與東海何謙、瑯邪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及晉陵孫無終等因為驍勇出眾而應(yīng)選。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領(lǐng)精銳為前鋒,百戰(zhàn)百勝,號稱“北府兵”(北府即今江蘇鎮(zhèn)江),敵人特別畏懼“北府兵”。后前秦將領(lǐng)句難南侵,謝玄帶何謙等抵拒秦兵,劉牢之在盱眙獲句難輜重,得到...
· 魏晉南北朝期軍事人物-桓溫
[將門之子]桓溫所屬的是譙國龍亢桓氏家族,在南渡的北方人士中,聲望遠遠不及瑯玡王氏,陳郡謝氏和穎川庾氏。他那個為了東晉王室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的父親桓彝本來家世孤清,因平定王敦之亂而上升為與郗鑒,溫嶠,庾亮等名望相近的名臣。后來桓彝在蘇峻之亂中,勤王戰(zhàn)死,聲名是提高了,可是家道又中落了?;笢匦值芗邑殶o援,母親生病要以羊為藥引,竟也無力購買,結(jié)果把幼弟桓沖典押給賣主,才換得一頭羊。后來桓溫十八歲時手刃仇人之子,有勇有謀,如此膽識,也為他日后打仗時那種勇猛的氣概打下了基礎(chǔ)。(桓溫經(jīng)常臨戰(zhàn)以元戎的身份沖鋒陷陣)出身于如此家世,桓溫不能像王謝子弟那樣,優(yōu)游傲嘯于東山之陰就可以取得高位(這算不算是吃軟飯呢?)。胸懷大志的桓溫只能按乃父的路子,從建立軍功來跨入政治之門。后來桓溫以天子佳婿的身份進入政界,在當時執(zhí)政者庾翼的任用下,僅是個“先鋒小督”而已,充其量是個中級軍官,而且還是臨時的。后來庾翼去世,各門...
· 魏晉南北朝時期軍事人物―沈慶之
沈慶之(386―465.12.6),字弘先,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zhèn))人,南北朝時期宋朝著名將領(lǐng)。沈慶之少有志力。時值東晉末年,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quán),政刑謬亂,朝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朝敗,不斷爆發(fā)流血斗爭。浙東地區(qū)賦役苛重。東晉隆安三年(399年),五斗米道教主孫泰之侄孫恩率眾起義,并派軍進攻武康。當時沈慶之未滿二十歲,便跟隨鄉(xiāng)族與義軍作戰(zhàn),并以勇猛聞名。起義被后,鄉(xiāng)邑百姓流轉(zhuǎn)失散,沈慶之耕種田地,勤苦自立。到三十歲時,還未出名。沈慶之的哥哥沈敞之是趙倫之的征虜參軍,監(jiān)南陽郡。一次,沈慶之去看望兄長,遇見了趙倫之,趙倫之對沈慶之很賞識。時趙倫之之子趙伯符為竟陵太守,趙倫之便讓趙伯符任命沈慶之為寧遠中兵參軍。當時竟陵境內(nèi)的蠻人經(jīng)常攻打來犯,沈慶之便為趙伯符出謀劃策,每次作戰(zhàn)都取得了勝利,趙伯符由此得將帥之稱。有時趙伯符外出作戰(zhàn),沈慶之沒有跟隨,趙伯符常無功而返。永初二年(421年),沈慶之...
· 魏晉南北朝期軍事人物-蔡佑
蔡佑,字承先,西魏、北周名將,他的父親蔡襲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和西魏關(guān)隴地區(qū)的官員,蔡佑并不是代北武川人,也不是西魏權(quán)臣宇文泰的親族,但卻以他的勇猛忠誠,得到了宇文泰的信任,成為宇文泰手下的一員得力干將,蔡佑年少時就有大志,他經(jīng)常和好朋友李穆(后為宇文泰親信,北周上柱國,并州總管)互相勉勵說;“大丈夫當建立功名,以取富貴,怎么能長期處于貧賤的境地呢!”說完,兩人撫掌大笑。宇文泰入關(guān)隴行原州事時,將蔡佑招為己用,后來宇文泰任夏州(統(tǒng)萬城)刺史時,蔡佑已是其帳下都督.關(guān)西大都督賀拔岳(宇文泰的老上級)被侯莫陳悅所害后,賀拔岳的眾將在平?jīng)鐾婆e宇文泰作為新領(lǐng)袖,派遣使者杜朔周到夏州迎接宇文泰,夏州當?shù)氐耐鍙浗阍M等有異心,蔡佑果斷的將其斬于帳下,穩(wěn)定了軍心,因此得到了宇文泰的器重,被收為義子,從此跟隨宇文泰征討侯莫陳悅,迎魏孝武帝入關(guān),與東魏的小關(guān)之戰(zhàn),弘農(nóng)之戰(zhàn),沙苑之戰(zhàn),皆有戰(zhàn)功,在與東魏的河橋之...
知識互答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