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青瓷的山西黑瓷(圖)
源于青瓷的山西黑瓷(圖),黑釉瓷器,簡稱黑瓷,是古今最大眾化的一種日用瓷器,山西黑瓷最負(fù)盛名,精品黑瓷
黑釉瓷器,簡稱黑瓷,是古今最大眾化的一種日用瓷器,山西黑瓷最負(fù)盛名,黑瓷許多出自山西。
筆者自幼在晉中農(nóng)村生活,莊戶人家里戶戶都有的黑壇、黑罐、黑缸、黑盆在童年的記憶里非常深刻,見怪不怪以至于熟視無睹了。如高墻厚瓦的百年老宅。直到后來參觀了博物館,才知道那些普普通通的黑罐黑瓷里也可能湮沒著歷史久遠(yuǎn)的文物,從此開始對山西黑瓷有了研究興趣,沒有一部黑瓷專著,只有一些零星的參考資料,通過多年知識積累與實踐,大致了解了山西黑瓷的演變及其裝飾藝術(shù)。
黑瓷來源于青瓷。最早成功燒制黑釉瓷器的現(xiàn)在公認(rèn)的是浙江的德清窯,早在兩晉時期即成功燒制黑瓷?,F(xiàn)在的資料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兩晉南北朝時期山西燒制的黑瓷,僅發(fā)現(xiàn)青瓷和白瓷。
黑瓷產(chǎn)生在南方,但是在以后的歷史中,生產(chǎn)黑瓷的中心卻在北方,宋代福建建窯和江西吉州窯黑瓷盡管也較著名,但是看不出與早期德清黑瓷之間有傳承關(guān)系,據(jù)認(rèn)為這兩個南方黑瓷廠的一度興盛有其特殊的歷史與人文背景。南北方不同的黑瓷風(fēng)格更是大相徑庭。縱觀整個黑瓷的產(chǎn)生發(fā)展,不同地域的黑瓷是各自獨立產(chǎn)生,后來又慢慢互相影響。根據(jù)現(xiàn)在的考古資料,山西黑瓷在唐代肯定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且具有了相當(dāng)?shù)囊?guī)模,燒制黑瓷的窯址起碼有渾源窯、平定窯、河津窯、鄉(xiāng)寧窯、交城窯、介休窯、太原窯。那么比唐代略早的隋代山西有無黑瓷生產(chǎn)呢?可考的隋代墓葬中不見黑瓷,僅見青瓷,所以隋代山西有無黑瓷生產(chǎn)尚不能肯定。
唐代黑釉瓷器的裝飾方法不很豐富,資料中可以找到的黑白雙色裝飾的器物,以里白外黑的碗,黑釉白邊的罐比較常見,還有黑釉瓷塑動物。唐代渾源窯遺址發(fā)掘出了黑瓷與素?zé)膭游锎商?,在交城窯遺址中發(fā)掘出了黑釉小動物瓷塑像。唐代山西黑瓷中比較有特色的是交城窯的花釉瓷器,也有人叫唐鈞,它以黑褐釉為地,釉上隨意灑點月白色彩斑,如云霞,似巖漿,瀟灑自如,器型有拍鼓和瓷罐,可惜未見有完整器物。同時只有河南魯山窯生產(chǎn)類似器物。
唐代黑釉瓷器釉面乳濁感強,發(fā)色偏灰暗,或偏褐色,或偏黃綠,不及宋金時候的黑釉釉面?;潭雀?,玻璃質(zhì)感強。
遼、五代時期的山西黑瓷僅晉西北遼地個別品種器型面貌比較清晰,其余的黑瓷品種與宋金的黑瓷混雜在一起難以準(zhǔn)確分辨。遼代黑瓷代表性的品種是雞腿罐或雞腿壇,它造型瘦長,器身以多層玄紋裝飾,或半釉或滿釉,胎體厚重,釉面粗糙,色澤偏綠偏灰,這樣的造型特別適合攜帶與半埋藏使用。
宋金元時期,山西黑瓷發(fā)展到鼎盛時期,燒造黑瓷的窯口遍及山西各地,多達幾十處,比較著名的介休窯、渾源窯、懷仁窯、長治窯、交城窯、太原窯、平陽窯等,這個時期生產(chǎn)的黑瓷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質(zhì)量好,裝飾方法多樣,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性。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讓后人嘆為觀止的優(yōu)秀黑瓷藝術(shù)品。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dāng)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青瓷
![](https://imgs0.zupu.cn/news/2020/10/18/653/c16d7d27-090e-4901-bc9f-462d4ed69c59.jpg)
歷史青瓷在西方亦有用于描述灰綠色。王仲殊(1982年)聲稱,這類的陶瓷釉碎片從浙江省一處東漢(25年-220年)古墓挖掘出土;他還聲稱,此類型陶瓷到了三國(220年-265年)已經(jīng)家喻戶曉。學(xué)者理查德·杜瓦(2002年)則不同意王仲殊的分類,指出真正的青瓷燒制技術(shù)──爐溫至少需要1,260°C(2,300°F),匠人一般偏好爐溫范圍為1,285°到1,305°C(2345°到2381°F),并且經(jīng)過降火過程──直至北宋(960年-1127年)初期才被發(fā)明。學(xué)者奈杰爾·伍德(NigelWood,1999年)指出,最早在北宋時期制造出的龍泉青瓷器皿,有著青、藍(lán)綠及橄欖綠色釉,并且含有大量硅與堿的成分,在后來脫離了粗陶器的窠臼而造就了景德瓷與德化白瓷的輝煌。圖集上海博物館藏汝窯青瓷宋代青瓷宋代青瓷高麗青瓷高麗青瓷高麗青瓷明代青瓷相關(guān)參見
· 韓姓源于山西名人輩出
![](https://imgs0.zupu.cn//ueditor/2022/07/15/4e8a96a4-7303-44d1-86b4-139cbc2c7d38.png!water)
起源于山西的韓姓,或以邑為姓或以國為姓,均出自姬姓,系唐叔虞之后裔。叔虞是周成王之弟,晉國的開國君主。初封于唐,固稱唐叔虞。唐叔虞下傳八世,就是晉穆侯。晉穆侯的幼子名成師,是晉昭侯的叔父,被晉昭侯封于曲沃,號桓叔,故稱“曲沃桓叔成師”。成師之子名萬,在晉國做官,食邑于韓(據(jù)江永《春秋地理考實》稱,在今山西河津與萬榮之間),稱為韓武子。韓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是為韓姓。戰(zhàn)國初,韓厥的七世孫韓虔,與趙氏、魏氏“三分晉室”,建立韓國,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歷經(jīng)八代,至韓襄王時,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宗室子孫復(fù)以國為氏,亦為韓姓。秦滅韓,“盡入其地為穎川郡”,并以韓之舊都陽翟(河南禹縣)為治所,穎川便成為韓氏生息蕃衍中心,成為韓氏郡望之首。秦漢時期,韓氏已播遷于今江蘇、浙江、四川、山東、河北、甘肅等地。唐末,河南固始韓氏,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落籍福建。清康熙年間,徙居臺灣及東南亞各國。韓姓名人...
· 天青瓷始祖的傳說
天青瓷始祖的傳說柴樹青柴千軍柴榮,五代邢州隆堯人,五代史記載,世家豪右,以經(jīng)營瓷器茶葉為業(yè),非常成功。其祖上為大唐霍國公駙馬柴紹,唐朝皇親國戚,傳到柴榮時期,成為帝王。柴榮皇帝為古代五大財神之一。以經(jīng)營瓷器而成為最富有的財神。柴榮皇帝還是五代第一明君,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在河南省開封朱仙鎮(zhèn)木板年畫中有“柴王送寶”財神年畫。在安徽壽縣,河南省社旗縣,河北省趙縣,山東省陽谷縣都有柴王廟。在河南省鄭州市管城有柴公廟。在河南省新鄭市有大周皇陵。在河南省開封有柴榮修的天青寺。河北省民歌《小放?!匪?"趙州石橋魯班爺修,玉石欄桿圣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洞蠊W(wǎng)?河南頻道》在報道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特種郵票時說:“郵票由中國著名郵票設(shè)計師王虎鳴先生設(shè)計……畫面分別選用了《步下鞭》、《三娘教子》、《柴王推車》、《鳳香蘭》,都是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中的代表之作……”“趙州橋來什么人修...
· 龍泉青瓷
![](https://imgs0.zupu.cn/news/2020/10/16/914/e88b7a15-947b-4299-af0c-7295c6f4ed77.jpg)
歷史南宋初處州府龍泉縣琉田市建立的瓷窯,其中章生一在龍泉琉田創(chuàng)建的瓷窯叫哥窯,這種胎質(zhì)細(xì)密潔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花紋裝飾上出現(xiàn)了堆塑和貼花;一般稱龍泉窯皆指此。章生一的弟弟章生二在龍泉琉田創(chuàng)建的瓷窯叫弟窯,也稱為章龍泉窯、章窯。元代龍泉青瓷大量運銷海外,瓷窯范圍擴大至麗水、永嘉等地;明代仍然繼續(xù)燒造,清代中期以后衰落。龍泉窯古瓷窯1960年曾加發(fā)掘,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300多個窯址,依龍泉山而建,其中以大窯地區(qū)最多,大窯龍泉窯古瓷窯址于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龍泉窯遺址被評選為20世紀(jì)中國百大考古重大發(fā)現(xiàn)。2009年9月,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2012年9月,龍泉窯遺址與越窯遺址一同作為青瓷窯遺址列入由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單》(共45項)。2013年5月,慶元縣的上垟窯址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
· 山西民俗—山西民居—百壽圖照壁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34/1/1238/25aa6cad-680c-4792-9ca9-54ac49e9f6fd.jpg)
關(guān)于我們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