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士兵作戰(zhàn)解析:穿絲綢內(nèi)衣減少中箭傷害
蒙古大軍(網(wǎng)絡圖)
在人類步入大航海時代之前,一股來自蒙古草原的旋風曾席卷舊大陸。蒙古帝國令人震驚地占領了人類當時所知世界的三分之二,只是因為內(nèi)部汗位競爭,加之歐洲寒冷赤貧,才使其免于覆沒。
蒙古帝國的勝利,是技術優(yōu)勢、將領才華、士兵勇敢、物質(zhì)條件等因素的綜合體,此外,對待被征服政權的開明態(tài)度,亦使抵抗最小化。在歐洲,蒙古人只遭遇了一次慘敗,蒙古人將大量奴隸販賣到埃及,他們組成了馬穆魯克雇傭軍,并用蒙古人的戰(zhàn)法打敗了對手。
由于情感原因,國人一方面驚嘆蒙古帝國的成就,另一方面又很少關注其細節(jié)。缺乏不帶立場判斷、僅僅是對純知識興趣而進行的閱讀或?qū)懽?,而《東方風暴》比較詳盡地闡述了蒙古帝國的西征史,并將比較復雜的地名、人名加以簡單處理,使它變得輕松易讀、趣味盎然。為了深入解讀這本有趣的書,“騰訊書院”特邀請了本書譯者李鳴飛來為讀者們講述。
蒙古士兵為何穿絲綢內(nèi)衣
我以前翻譯過一些論文,但沒譯過科普書。把這本書給我時,我先試譯了一章,譯完后覺得應該把它譯出來,寫得非常好,語句流暢,內(nèi)容也特別有意思。
本書作者是BBC的編劇,寫了許多我們不太了解的細節(jié),比如每個蒙古士兵都有一件絲綢內(nèi)衣,為什么?因為他中箭的話,要拿刀把傷口割開,會造成更大傷害,而穿絲綢內(nèi)衣,箭射到身體中,它會把絲線纏在箭頭上一起射進去,只要輕輕抽動絲線,就可以把箭取出來,傷害減少。
蒙古軍隊打仗像狩獵
蒙古軍隊為什么這么強大?這與他們?nèi)粘V匾曖鳙C相關,成吉思汗就特別重視狩獵,看成是培養(yǎng)戰(zhàn)士的必修課。
書中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蒙古人狩獵對他們戰(zhàn)爭的影響是什么,元朝一直都很看重狩獵,一直到清朝,都很注重去木蘭圍場打獵,對他們戰(zhàn)斗而言,狩獵是一個類似演習的活動。獵手們會排成很長的隊伍,把他們所能見到的野獸全部趕到前面,整個長蛇陣要跑1000公里,可能更長。
到一個他們覺得合適的地點,兩邊圍起來,把所有的獵物圍在里面,這個過程中不能傷害獵物,更不能讓它跑掉。圍起來之后每個人進去挑一個獵物,把它殺死,像一個擂臺賽一樣,有的人會肉搏把獵物殺死。
狩獵培養(yǎng)出一代代草原英雄
狩獵是很好的組織管理能力的訓練,調(diào)動一大堆人,集體分工協(xié)作辦一件事,從一開始的布置、策劃、分工包括紀律的執(zhí)行,到產(chǎn)品的分配,既照顧到共同的利益,又能夠體現(xiàn)多勞多得,沒有狩獵,就沒有游牧帝國。
牧民從小都是練騎馬、騎在馬上射箭的能力,而且射的比較準,射的比較遠,他們從小就形成了這種能力。再就是戰(zhàn)術,包圍戰(zhàn)、伏擊戰(zhàn),戰(zhàn)爭當中同樣有效,而不太習慣這種做法的對手自然會大吃苦頭。
蒙古軍隊為何不太依賴后勤
戰(zhàn)爭需要后勤,但蒙古大軍對后勤卻不太依賴,因為每個蒙古人會帶好幾匹馬,有的書記載甚至會帶十幾匹馬。在打獵或打仗的過程中,如果他們找不到吃的,會刺馬血出來喝,如果這個馬被刺得不能再刺馬血了,他們會把馬耳朵割下來吃掉。如果這個馬死掉,會把馬的胃拿出來,可以當成鍋煮東西,可以吹上氣渡河,還可以當隔水的袋子。真的很神奇,馬在他們手上有這么多用處。
當西方騎士遇到蒙古兵
當時歐洲進行過很多次十字軍東征,出現(xiàn)了一些非常著名的騎士團。
但歐洲騎士要穿很多層盔甲,頭盔外面還有一個盔,再拿上大刀,歐洲人整個裝備加起來比蒙古人重兩三倍,在速度上根本達不到騎兵本應有的效果,他們的作戰(zhàn)方式就是靠騎兵在前面進行沖撞。他們靠這些很堅固的裝備把對方的陣型沖散,后面由農(nóng)民組成的步兵進行拼殺。這個是他們平常打仗用的方式,可遇到蒙古人在馬上射箭到處跑,隊伍分散開來包圍你,再用箭把你干掉,歐洲人就完全不行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展開-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