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多拉郎配:父母不愿意女兒進宮做奴婢
本文原載于《文史天地》2012年第12期, 原題為:“古代的‘拉郎配’”
因謠言而引發(fā)的“拉郎配”固然荒唐可笑,但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專制皇權(quán)的暴虐。
一
男婚女嫁,在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中,從來是男求女而不是相反。女求男即或有之,也只是個別現(xiàn)象,且只會在暗中進行,否則拉郎為配,強嫁于人,對一個女子來說,無異于自輕自賤,世人也會視這樣的女人為沒人要的“賤貨”。然而在中國古代,卻發(fā)生過多起“拉郎配”事件。
最早的“拉郎配”發(fā)生在元代,這是一起準拉郎配性質(zhì)的事件。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元至元三年,民間謠傳說,朝廷將采選童男童女,送給北方的韃靼貴族為奴婢,且要求父母送至北方交割。消息一傳開,“自中原至于江之南,府縣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十二三以上,便為婚嫁。六禮既無,片言即合”。一些大戶人家與地方官吏,唯恐皇命即刻到來,自家女兒難逃厄運,顧不得臉面和世俗必不可少的婚嫁禮儀,不待車轎來迎,便徒步匆匆送女兒上門成親。
謠言流傳十多天后,人們才慢慢明白過來,所謂采選,原來不過是一時謠言,然而覆水難收,為時已晚,“自后有貴賤、貧富、長幼、妍丑、匹配之不齊者,各生侮怨?;蚍驐壠淦蓿蚱拊髌浞?,或訟于官,或死于夭。此亦天下之大變,從古未之聞也”?!凹揠u隨雞,嫁狗隨狗”,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婚姻觀念,不管男女雙方如何不匹配,就多數(shù)人來說,木已成舟,要想改變已不可能,封建禮教約束著他們從此相伴終身,白頭偕老。
吳中有一位叫祖伯的僧人,寫了一首詩譏嘲當時的情況:“一封丹詔未為真,三杯淡酒便成親。夜來明月樓頭望,惟有姮娥不嫁人?!边@首詩諷刺世人輕率婚嫁,滑稽可笑,但將這一現(xiàn)象完全歸罪于時人的輕信謠言,于理有偏,只可當作戲謔看。
在明代,真正的“拉郎配”曾兩度發(fā)生。第一次發(fā)生在隆慶二年,這是一次影響范圍很廣、引發(fā)民間騷動極大、明人記載也較多的事件,留于后文詳述。第二次發(fā)生在天啟元年,當時民間訛傳朝廷命太監(jiān)到各省采選年輕女子充宮娥。謠言擴散開后,里巷之間立即人心惶惶,據(jù)明人徐復祚《花當閣叢談》記載:“一時民間爭相婚配,各務茍合,不問良賤,唯以得夫為幸?!?
官府得知此事后,既不說明真相,也對這種胡亂嫁娶不加勸阻。這股“拉郎配”之風,一直持續(xù)了兩個月才停息下來。此前,民間曾有“萬歷四十九,女子賤如狗”之謠。萬歷皇帝在位48年,其子泰昌帝在位只一個月,接下來就是天啟帝,推算起來,此時正是萬歷四十九年。因此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這恰恰應了采選之事,訛傳與謠諺一加對應,讓百姓們不得不相信這是天意。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