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后人現(xiàn)在怎么樣?
李靖是隋末唐初的名將,一生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那么李靖的后人都有誰呢?他們過得怎么樣呢?跟李靖一樣戰(zhàn)功顯赫還是平凡一生呢?
李靖的后人現(xiàn)定居山西
李靖,原為陜西三原人,原名李藥師,后來因功被封為衛(wèi)國公,故人稱“李衛(wèi)公”。
李靖家一直是高官顯貴,李靖在青年時代就由科舉登入仕途,任馬邑(今山西朔州)郡丞。當隋煬帝倒施逆行引起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之時,李以貴族子弟的身份,仍然忠于隋朝,并反對李淵。
當李靖被李淵所捉,就將被斬首的時侯,李靖大叫:“公起兵為天下除暴安民,想要成就大事,為什么要以私家恩怨而殺忠臣義士?”李淵很欣賞這句話,這時李世民也央求父親不要殺害李靖。
就這樣,李靖保住了性命,從此進入李世民幕府,成為其手下戰(zhàn)將。
李靖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
李靖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遞次削平隋末群豪。只有南方的蕭銑擁兵割據(jù)長江中下游,自稱梁帝,時時與唐為敵,鏟除蕭銑成為大唐統(tǒng)一的關鍵。公元621年,梁的內部出現(xiàn),李靖立即向唐高祖李淵提出滅梁十策,李淵同意了他的建議。
命李靖領兵南下,攻克宜都,圍困江陵,蕭銑盼援不至,糧食斷絕,只好出城投降。梁的各路援軍見江陵已下,遂望風而降。隨后,李靖又奉節(jié)安撫江南,江南平定。
唐朝初年,成為最大的邊害,多次入侵,攻城掠地,最嚴重時曾打到離長安只有40里的渭橋。李世民繼位后,決心根絕邊患。于公元629年底,以李靖為總指揮,率精兵10萬,分六路進攻。
次年正月,李靖軍沖寒冒雪抵達朔州,探知剛剛受了雪災,部落處于饑寒之中,軍心不穩(wěn)。李靖抓住這個時機,將主力部隊交副手張公瑾帶領,自己親率3000精銳騎兵,星夜急馳,突襲吉利可汗的駐地定襄。
吉利棄城而逃。李靖乘勝追擊,斬獲無數(shù)。后將吉利全軍潰散,吉利只身逃走,又被大同的唐將俘獲。此后,北部邊境幾十年無大戰(zhàn)事。
北疆太平了,西部邊患又起,吐谷渾在西部騷擾不斷。此時李靖雖己年邁,卻主動請纓,率軍數(shù)萬,分五路進襲。他領軍橫越沙漠戈壁,奔襲2000余里,吐谷渾可汗走投無路,被部下所殺。后來,唐太宗將李靖俘獲的伏充嫡子立為西平郡王,詔復其國。西部邊疆從此也有了多年的安定局面。
李靖一生戰(zhàn)功赫赫,以抗御外侮為主要戰(zhàn)績
李靖與長治的關系,是在他北破時“兵出潞州道”,屯兵神頭嶺(今潞城市東北)。據(jù)史書記載:“……(李)靖征行過此,師律嚴整,民德之,因立廟。又以英靈助漢兵,廟益大。
”此廟即為神頭嶺上的“李衛(wèi)公廟”。李衛(wèi)公廟在潞城有三座,在襄垣、長治、壺關等縣也同樣有李衛(wèi)公廟??梢娎罹傅膽?zhàn)績和功德受到了歷代上黨人民的敬仰。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李靖為衛(wèi)國公。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終年78歲。唐太宗特命陪葬昭陵,以表彰他的偉績。
李靖戎馬一生,南征北戰(zhàn),但勤于學習、總結,兵學著述頗豐。著有《李衛(wèi)公兵法》、《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等兵家著作。可惜《李衛(wèi)公兵法》原書已佚,僅在唐杜佑所撰的《通典》中保存了部分內容;后者《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在宋代時被選入官方的《武經七書》,成為兵學經典,對我國古代的兵學發(fā)展,曾作出了推陳出新的貢獻。
但連這位杰出的軍事家本人也不會想到的是,當年他在潞州屯兵的故地,會成為他的后人安居的家園。在今潞城神頭嶺下的溝東村,李靖的42代后人李愛玲的家中,仍保存著李氏家譜,始祖即為李靖。
但何朝何代落籍于此,卻難以考究。在李靖的這一脈遺傳中,據(jù)說代代有人從軍,大都還有著光榮的征戰(zhàn)歷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