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國---西夏
西夏是指黨項(xiāng)族在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王朝。西夏王朝的締造者黨項羌原居于黃河河曲一帶,是諸羌族中的一支,北朝末年逐漸強盛。西夏后期,銳不可當?shù)拿晒盆F騎曾先后6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4次親征,卻在西夏國門前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成吉思汗也因中了黨項人的毒箭而斃命。后西夏最終因彈盡糧絕投降,蒙古軍隊血洗西夏,將西夏宮殿、史冊付之一炬。曾在中國歷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遭遇滅頂之災。
1、西夏的來源與建立
西夏是中國歷史上以黨項族為主體建立的王朝,建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1038年,元昊稱帝,國名大夏,又號白上國,在漢籍中習稱西夏,又有唐古、唐兀、河西、弭藥等稱。西夏傳十帝,前后190年,至1227年為蒙古所滅,先后與遼、北宋、金及南宋鼎立。西夏疆域,東臨黃河,西界玉門關(guān)(今甘肅敦煌西小方盤城),南接蕭關(guān)(今甘肅環(huán)縣北),北抵大漠。盛時轄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寧夏及陜西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及內(nèi)蒙古部分地區(qū)。
黨項是中國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稱黨項羌。南北朝末期(6世紀后期)開始活動于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帶。當時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隋書·黨項傳》記載:黨項"每姓別為部落,大者五千余騎,小者千余騎","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yè),有戰(zhàn)陣則相屯聚,無徭賦,不相往來。牧養(yǎng)牦牛、羊、獵以供食,不知稼墻"。也就是說早期的黨項人不事農(nóng)業(yè),衣、食、住皆仰賴畜牧,天文字歷法,以草木枯榮計算歲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黨項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須互相幫助,當受到外族人傷害時,必須復仇,未復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類,直到斬殺仇人,才能恢復常態(tài)。此外。黨項人還特別崇尚白色,故自稱“大白上國”。黨項諸姓部落中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離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稱為黨項八部。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鮮卑族拓跋部,后成為黨項諸部中的一部,在黨項諸部中最為強盛。
隋開皇四年(584)有千余家黨項羌人歸屬隋朝。次年,黨項首領拓跋寧叢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肅臨潭縣境)請求內(nèi)附,隋朝授拓跋寧叢為大將軍。開皇十六年(596)黨項首領進攻會州(今甘肅靖遠縣東北),兵敗紛紛降附,并遣子弟入朝謝罪,向隋朝貢。 唐初武德中(618~626)黨項相率歸屬唐朝。太宗貞觀三年(629)唐朝南會州都督鄭元?招諭黨項歸附,黨項首領之一細封步賴率所部歸唐,唐朝在其他設軌州(今四川松潘縣西),授細封步賴為刺史。其他黨項部落,亦紛紛響應,唐朝又設??、奉、巖、遠四州,并以原來各部酋長分別擔任各州刺史。貞觀九年(635),唐下詔遣使開河曲地為16州,黨項內(nèi)附者34萬口 。當時曾與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結(jié)為姻親的黨項拓跋部酋長拓跋亦辭,也在與唐作戰(zhàn)兵敗、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歸附唐朝。唐就其地分設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歸附的部落首領作刺史,以拓跋赤辭為西戎州都督,賜姓李,受松州都督府節(jié)制。
唐初崛興于高原上的吐蕃王朝,日益向外擴張,北上并滅了吐谷渾,并侵襲威逼黨項羌。散居在今甘肅南部和青海境內(nèi)的黨項部落被迫請求內(nèi)遷,唐移靜邊州都督府至慶州(今甘肅慶陽縣),轄下的25個黨項州,也隨著一道遷徙。黨項原住地為吐蕃占領,留下來的黨項居民為吐蕃貴族所役屬,吐蕃稱這些人為"弭藥"。
唐中葉"安史之亂"后,由于發(fā)生了吐蕃、黨項、吐谷渾等族聯(lián)合對唐的進攻,唐延采納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建議,把散居在靈、鹽和慶州一帶的黨項羌部落遷到銀州(今陜西米脂縣)以北、夏州(今陜西橫山縣)以東地區(qū)。從此,遷居在慶州一帶的黨項羌部落叫做東山部落;遷居在夏州一帶的黨項羌部落叫做平夏部落。其時還有部分黨項羌人一度東進到石州(今山西離石縣)。內(nèi)遷后的黨項羌由于其定居的陜北、河套一帶,秦漢以來已是漢族封建文明發(fā)展的地區(qū),黨項羌人民和漢族以及其他民族人民在經(jīng)濟、文化方面發(fā)生密切的交往,生產(chǎn)力發(fā)展很快。黨項羌從這時起,進入階級社會。
唐朝末年,黨項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參與黃巢農(nóng)民起義軍的軍事行動。唐朝以夏州為定難軍,以拓跋思恭為節(jié)度使,封爵夏國公,再賜李姓。從此黨項族便據(jù)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一說四州,無靜州)。歷經(jīng)五代,黨項拓跋部利用藩鎮(zhèn)爭戰(zhàn)、朝代更替的機會,逐漸發(fā)展壯大自己的力量。到后周末年,已經(jīng)形成一個以夏州為中心的地方割據(jù)勢力。 宋朝初建,夏州定難軍節(jié)度使李彝殷即附宋,并助兵對北漢作戰(zhàn)。宋朝亦對夏州李氏政權(quán)衽羈縻統(tǒng)治。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傳至李繼棒,發(fā)生了黨項貴族內(nèi)部爭奪權(quán)位的斗爭。太平興國七年,李繼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獻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宋封繼捧為彰德軍節(jié)度使,留居京城,黨項族內(nèi)部由此引起了急劇的分裂。繼捧弟李繼遷采納部下張浦的建策,率領貴族逃入夏州東北300里的地斤澤,抗宋自立。
從宋太平興國七年開始,黨項在首領李繼遷的領導下經(jīng)過了20余年的開拓征戰(zhàn),占據(jù)靈州之后,建立了鞏固的根據(jù)地。后來又經(jīng)過了李德明(繼遷之子)與宋、遼30年的和平相處,休養(yǎng)生息,以及德明與吐蕃、回鶻的征戰(zhàn),向西擴張,遂奠定了李元昊建立西夏王國的基礎。
宋寶元元年(1038)德明子元昊正式稱帝,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建立了以黨項羌為統(tǒng)治民族的王國,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西夏建國后,基本上采用了唐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制度。其勢力不斷發(fā)展,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guān),北控大漠。疆域方圓2萬余里。大體上包括今寧夏、甘肅人武部及陜西、內(nèi)蒙古一部分地區(qū)。
元昊建國標志著黨項社會已經(jīng)封建化。西夏王國從景宗元昊,到末主李?共傳十帝,歷時190年,于公元1227年為蒙古所滅。黨項人在抵御外族的戰(zhàn)爭中異常頑強兇猛,曾多次打敗遼、宋軍隊,甚至成吉思汗率蒙古鐵騎6次攻打西夏也未竟全功。
西夏有畜牧業(yè)、農(nóng)業(yè)、制鹽業(yè)、建筑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其統(tǒng)治制度為蕃漢分治,有蕃官和漢官。國家制訂有成文法典,實行科舉制度,還建立了強大的騎兵和步兵。1036年,西夏仿漢字創(chuàng)制西夏文,并匯編字書12卷,定為“國書”,上自佛經(jīng)詔令,下至民間書信,均用西夏文書寫。為方便人們學習西夏文,還印行了字典。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經(jīng)卷和手書作品,在內(nèi)蒙古西部地區(qū)多有發(fā)現(xiàn)。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