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表情符號
歷史上1881年3月30日(農歷:1881年3月1日)大事記
在139年前的今天,1881年3月30日(農歷1881年3月1日),喜歡也好討厭也罷,表情符號都在各大App、社交網(wǎng)絡以及網(wǎng)站中越來越多。但要是追根溯源,恐怕表情符號最。
1881年3月30日,四個被稱作印刷藝術的表情符號出現(xiàn)在了美國的諷刺雜志《Puck》上。它們被稱作“豎直的表情符號”,因為需要豎著看,而不是像閱讀文字一樣橫著看。在那一期的雜志中,Puck寫道:“我們故意想讓大眾看看,在所有漫畫家都曾經駐足過的印刷線上,我們能編排出什么樣的東西?!盤uck還特意說明了這四個表情符號沒有版權。
另外,計算機科學家Scott Fahlman是第一個在電腦上使用表情符號的人。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BBS貼出內含:-)和:-(的帖子,建議這兩個表情用于區(qū)分哪些帖子是玩笑、哪些是認真的。
有些線索暗示,表情符號的出現(xiàn)比1881年的《Punk》雜志還要早。報道聲稱,Abraham Lincoln曾在1862年的演講稿中使用了“眨眼的臉” ;)。但通常這都被認為是一個打字錯誤。
相似地,Robert Herrick作于1648年的詩歌To Fortune似乎使用了微笑的臉:
不過這也被認為是一個打字錯誤,而且內容與微笑相關也僅僅是個巧合而已。
說到表情符號,你一定忘不了Emoji。1995年,尋呼機在日本青少年中廣受歡迎。當時,NTT Docomo決定在其Pocket Bell無線電尋呼系統(tǒng)中加入心形符號,讓整個國家的中學生都能在他們每天發(fā)送的數(shù)百萬條信息中注入新的感情色彩,同時又能讓這些信息變得可愛。其結果是,NTT的業(yè)務蒸蒸日上,其尋呼機變成了人手一部的設備,市場份額接近40%。但是,當新版Pocket Bell放棄了心形符號,轉為使用企業(yè)更喜歡的功能(如支持日本漢字和拉丁字母等)以后,構成其核心用戶基礎的青少年紛紛撤離NTT平臺,轉向突然崛起的競爭對手東京通信(TokyoTelemessage)。到那時,NTT才認識到自己錯誤判斷了企業(yè)傳呼機的需求,急需推出新的“殺手級”應用來挽回用戶。也就是在此時,NTT推出了Emoji表情符號。
“Emoji”的字面意思本來就是“圖片”(e)+“文字”(moji)。去年三月份的一項研究表明,當時最流行的表情就是emoji。
- [ 1905年 ] 3月30日 亞洲第2個奧運會金牌獲得者織田干雄出生
- [ 1981年 ] 3月30日 《讀者文摘》雜志的創(chuàng)刊人德威特·華萊士逝世
- [ 1993年 ] 3月30日 國務院批準山西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總投資將達96.4億元
- [ 1995年 ] 3月30日 中國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遞交加入布達佩斯條約的加入書
- [ 1998年 ] 3月30日 大眾與寶馬爭奪勞斯萊斯
- [ 2019年 ] 3月30日 斯洛伐克誕生史上首位女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