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代真儒、嶺南一人陳白沙出生
歷史上1428年11月27日(農歷:1428年10月21日)大事記
在592年前的今天,1428年11月27日(農歷1428年10月21日),圣代真儒、嶺南一人陳白沙出生。
陳獻章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十月廿一日(即公元1428年11月27日),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二月初十(即公元1500年3月9日),享年七十三歲,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不平靜,幾次科舉不中,一身學問但仕途無望。
陳白沙(公元1428—1500年),原名獻章,字公甫,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陳白沙20歲應鄉(xiāng)試中舉人,55歲時始以薦舉官授“翰林院檢討”,但不久,他以奉母終養(yǎng)要求告老還鄉(xiāng),回到白沙后,他在碧玉樓讀書講學,從此沒有做官。公元1574年(萬歷二年),明神宗皇帝下詔建白沙祠,特賜額、聯(lián)、祭文和肖像。公元1585年(萬歷十三年)皇帝又下詔,讓陳白沙以翰林院檢討的身份入祀孔廟,陳白沙成為了嶺南唯一享有這一殊榮的人,被后人譽為“嶺南一人”。
陳白沙是他年少警敏,讀書一覽成誦,而且勤奮好學,19歲應廣東鄉(xiāng)試,考得第九名舉人,21歲參加禮部會試,考中副榜進士,入國子監(jiān)(中國古代設立的國家最高學府)讀書。后來,雖然兩次赴京參加會試都落選了,但陳白沙對于追求學問卻始終鍥而不舍。27歲那年,他聞說撫州臨川郡地方,有位著名學者康齋先生(原名吳與弼),學識造詣很高深,讀透了朱熹編輯的《伊洛洲源錄》之后,還精究宋、明理學的源流,明圣人之道,復孔、孟之傳。陳白沙為了拜訪名師,不怕長途跋涉,越庚嶺,過梅關,抵達贛州(今江西省)。他先順贛水而上,經吉水到了清江,上了岸再由陸路來到崇仁縣,終于找到那位棄官不做,寧愿在家講學的吳與弼先生。
吳與弼治學很嚴,他要求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必須專心一致,不容精神渙散,思想要集中,靜時修養(yǎng),動時省察,務使內心湛然虛明。陳白沙見了很受啟發(fā),得益不少,但對于吳與弼關于《易經》的分析,陳白沙未得滿意。第二年,他就拜辭吳老先生回歸江門白沙村,在小廬山麓之南,建筑成一間頗具規(guī)模的書舍,題名“春陽臺”。從此,陳白沙一心隱居,專心讀書,足不出戶。為了減少對他的干擾,家人就在墻壁鑿了個洞,飲食衣服,均由此洞遞進。
白沙村面臨蓬江,后枕小廬山,村前村后,青葵筱竹,隨風搖曳,風光旖旎。村外有條天沙河,河里有不少晶瑩雪白的沙,白沙村因此而得名。陳白沙隱居春陽臺苦讀經典著作,探討先人哲理,寒來暑往,秋去春來,正是:野鳥飛窗靜,春歸蝶未知;蟬鳴風入夏,冬日月影斜。不經不覺,整整度過了十個年頭。
陳白沙經過十年苦學,靜坐冥思,舍繁取約,把握心與理吻合的關鍵,學問與修養(yǎng),獲得飛躍的進步。
1465年(明成化元年)的春天,陳白沙決定在春陽臺設館教學。這消息—傳開,近者鄉(xiāng)村,遠者鄰邑,學生慕名而來,其門如市,白沙村頓時熱鬧起來。
陳白沙的教學方法與眾不同:一、先靜坐,后讀書;二、多自學,少灌輸;三、勤思考,取精義;四、重疑問,求真知;五、詩引教,哲入詩。開學以后,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勤懇用功,但亦有個別沾染了酒色、浪蕩和懶惰的,白沙先生就編了《戒色歌》、《戒戲歌》、《戒懶文》等幾首詩歌給學生誦讀,作為座右銘。
1486年,陳白沙接到順德縣錢溥一封信,規(guī)勸他趁新任皇帝復禮施教,整頓朝綱,考取功名,為社稷效力。于是決定再上京師,復游太學。時年陳白沙38歲。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員是祭酒邢讓。他原來同陳白沙一起參加戊辰(1448年)科考,陳白沙考得副榜(等于備取生),邢讓考中進士,在翰林院當庶吉士,修撰皇帝的實錄,剛剛升為國子監(jiān)祭酒。邢讓有意考試陳白沙的學問,讓他作首《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韻》詩。楊龜山就是北宋學者楊時,進士出身,官拜龍圖閣學士。他學問淵博,寫過一輯題為《此日不再得》的詩,名震遐邇。陳白沙凝神冥思,不多時,揮毫而就。詩成之后,朝中一班有志學問的文臣學士,贊嘆不已,爭相傳誦。邢讓稱贊白沙為真儒復出,遂向吏部尚書衛(wèi)翱推薦陳白沙到部里當司吏。后來,陳白沙果然接到任職的官諭,但卻是吏部衙門當個日捧案牘、抄繕校核、封發(fā)遞送的低級小吏。
陳白沙為人耿直,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由于不屑巴結朝中的權貴人物,觸怒了當時官居禮部侍郎的尹昊,受到權臣的暗算和陷害。正直的官員對陳白沙無限同情和保護。挨過四年后,陳白沙已經42歲,再次參加會試,也就因奸臣弄權應考失敗了。陳白沙放懷一笑,決定南歸。
陳白沙返回江門,與老母妻兒及兄長獻文共敘天倫之樂。從此,陳白沙一心研究哲理,重振教壇。這時候,陳白沙的名聲遠播,四方學者都紛紛前來要求執(zhí)弟子之禮,入學受教。陳白沙設教十余年,不少學生得益于他的教誨,成為朝廷的棟梁柱石,“江門學派”亦于此形成。
1483年(明成化十九年),陳白沙55歲了。因為得到兩廣總督朱英、廣東左布政使彭韶等的推薦,要上京應詔,為朝廷獻力。經過半載旅程,到達北京。那時已晉升為吏部尚書的往日與陳白沙存有矛盾的權臣尹昊,還心懷仇恨,盛氣凌人。陳白沙只好稱病,要求延期應詔。最后,寫了一份《乞修養(yǎng)疏》給憲宗皇帝,請求批準他回家侍奉年老久病的母親。皇帝被《乞修養(yǎng)疏》那篇文章感動了,覺得陳白沙不但學問好,而且孝義堪嘉,準許他回歸養(yǎng)母,還封贈他一個“翰林院檢討”的官銜。
以后,陳白沙就一直隱居,侍奉老母,繼續(xù)致力講學,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后來身兼禮、吏、兵三部尚書職務的重臣湛若水,以及官拜文華閣大學士卒贈太師的名臣梁儲,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陳白沙在教學上誨人不倦,除講授經史文學等課程外,力創(chuàng)新旨,唯務實際,課余時間,常與學生在曠野間練習騎馬射箭。
陳白沙精擅詩文,工書法,善畫梅。他是明朝著名的詩人,留存各種體裁的詩作1977首。他的詩,格調很高。從他的詩文創(chuàng)作,可以證明陳白沙是一位善于運用“詩教”的名士。他的詩文著述,由他的學生輯成《白沙子全集》出版?zhèn)魇馈?/p>
陳白沙的書法自成一家。他慣用自制的“茅龍”筆寫字。茅龍筆是以圭峰山長成的硬朗的茅草制成,字體蒼勁有力,別具風格。陳白沙的書法數(shù)百年來獨步書壇,繼者不絕,甚至比他的儒學成就還要出名。由漢代到元代,廣東留存下來的書法作品絕少,也沒有出現(xiàn)過具有全國影響的書家,到了明清時期,第一位使廣東書法獲得全國認可的便是陳白沙。他獨創(chuàng)“茅龍筆”,即以茅草捆扎制作成筆使用,作字雄渾挺勁;而他提倡的“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剛而能柔”的書寫原則,則被后人尊為金科玉律。
白沙先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不僅體現(xiàn)在茅龍筆的創(chuàng)新上,更體現(xiàn)在他的思想上。記者了解到,他的哲學思想上承宋儒理學、下啟明代心學,強調“立誠以為始”、“致虛以立本”、“自得以為驗”,為儒學的發(fā)展開辟了新路;白沙先生的道德文章聞名遐邇,形成極具影響的哲學流派——“江門學派”,極一時之盛。
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陳白沙病逝于故土,終年72歲,謚號“文恭”。1574年(明萬歷二年),朝廷下詔建家祠于白沙鄉(xiāng),并賜額聯(lián)及祭文肖像。額曰“崇正堂”,聯(lián)曰:“道傳孔孟三千載,學紹程朱第一支?!?585年(明萬歷十三年),皇帝又詔準從祀孔廟,有“嶺南一人”的榮譽。如今尚存的白沙祠、碧玉樓、白沙墓、白沙先生釣魚臺,都成了歷史勝跡,供旅游者參觀和景仰。
- [ 1701年 ] 11月27日 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出生
- [ 1852年 ] 11月27日 計算機科學先驅愛達·勒芙蕾絲逝世
- [ 1907年 ] 11月27日 割讓剛果給比利時的條約簽訂
- [ 1927年 ] 11月27日 中國第一所音樂學院成立
- [ 1958年 ] 11月27日 我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輪下水
- [ 1961年 ] 11月27日 蘇聯(lián)制成世界上第一個月球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