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姓的起源共有八種,主要源自子姓、偃姓、媯姓、羋姓這四個姓氏。
起源一
春秋前期宋國君主宋襄公有一位同母異父的弟弟叫子敖,子敖奉兄長之命出使晉國,他在晉國生子,改姓伯名伯扈,伯扈生伯宗,伯宗成為了晉國大夫,后來因故逃到楚國,出任楚國太宰,受封食邑於鍾離。生有二子。長子郤宛,其嫡支子孫后來就稱鐘離氏或鐘氏;其次子伯連,遷居于南陽,其后裔子孫以先祖伯宗的名字為姓氏,稱宗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宗氏正宗。
起源二
春秋時期有一個偃姓宗國,為子爵,因此稱宗子國。后來宗子國滅亡,該國的貴族及子民以故國名為姓氏,稱宗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三
春秋時期,陳宣公媯杵臼的第六世孫叫宗來,他的后裔子孫以先祖抿子為姓氏,稱宗來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宗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四
據(jù)史籍《元和姓纂》記載:“四岳,為堯帝時官名,司掌四時、方岳?!彼脑赖暮蟠谥芡醭瘯r期為宗伯官,掌握邦國祭祀典禮之職,亦稱秩宗、咨伯、祝宗、太宗、上宗,相當(dāng)于后來的禮部尚書。在宗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秩宗氏、咨伯氏、祝宗氏、太宗氏、上宗氏等,后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宗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五
瞽宗是殷商王朝時期的學(xué)官職名,也就是太學(xué)之教官。在瞽宗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瞽宗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宗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六
出自漢朝劉邦的同父異母弟楚元王劉交,劉交的曾孫叫劉德,官至宗正,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宮室事務(wù)的官員。在劉德的支庶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宗正氏,后改稱宗政氏,今多已簡化為單姓宗氏。
起源七
出自金國后期女真完顏部,這個部落隨著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女真完顏氏成為國姓,在女真完顏氏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漢化省稱宗氏,后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八
滿族宗佳氏,亦稱周佳氏,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后多冠漢姓為宗氏、周氏、鐘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