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gè)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其源流有六種,其中主要的源流有三種,一種是出自伊姓,以官名為氏;二是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后代,以祖字為氏;三是出自改姓,以地名為氏。
另外幾種分別是,一種是源自于三國時(shí)期,曹操于官渡之戰(zhàn)打敗袁紹,后來袁姓部分族人就逃到湖南衡山隱居避難,以居住地名為姓,改姓衡;一種是源自于滿族,出自清朝時(shí)期著名官用寶刀工匠葉赫那拉·圣治,屬于帝王賜改姓為氏;一種是源自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衡姓得姓始祖
公子衡。衡氏的來源有三個(gè),根據(jù)《元和姓纂》記載,周朝時(shí),由周公子伯所傳的魯國(今山東省境內(nèi)),魯國公子衡的后代子孫以衡為姓,稱衡氏。另一支衡氏,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是商湯的賢臣伊尹的后裔,伊尹因功被任為宰相,并封號叫“阿衡”意思是“國家的倚靠”。后來他的子孫中有以其尊號為姓,稱衡氏。此外《萬姓統(tǒng)譜》還提及另一個(gè)出處記載,三國時(shí)的袁紹戰(zhàn)敗之后,他的子孫為了避難,跑到衡山躲起來,并且以山名為氏而姓了衡,稱衡氏。衡姓得姓至今有3600多年的歷史。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百家姓》注居雁門郡(今山西省代縣西北)。衡氏后人尊公子衡為衡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