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氏起源
( 黨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236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207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196 |
1995年 | 259 | 1987年 | 231 | 1982年 | 186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291 |
黨姓主要源自:姒姓、姬姓、任姓。
黨姓姓氏源流
黨姓起源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禹的后裔,屬于以國名為氏。
史書記載,夏禹后裔的世居 黨項(待考),遂姓黨氏。黨氏族人多奉夏禹為得姓始祖,該支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黨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大夫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jù)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公族大夫封邑于上黨(今山西 上黨),于是他的子孫后代就以黨作為他們的姓氏,該支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黨姓起源三
源于任姓,出自春秋時期的魯國之邑闕黨,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大夫黨氏,相傳是黃帝小兒子禹陽的后裔,任姓,被魯國君主封于闕黨邑。
闕黨,是春秋時期魯國一個地邑的名稱,其地在今山東省曲阜市內(nèi)闕里,其后人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闕黨氏、魯黨氏,后省文簡化分衍為黨氏、闕氏、魯氏。該支黨氏的正確讀音作zhǎng。
魯莊公病逝之前,因為夫人姜氏沒有生育,無嫡子,便立黨孟任之子公子般為太子。魯莊公逝世后,還在葬禮期間,公子般就被叔叔慶父挑唆圉人犖刺死,他的外公黨氏也在那場謀殺中一同被害,由此引發(fā)魯國大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在典籍《左傳》中有記載:“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寢。子般即位,次于黨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犖賊子般與黨氏。成季奔陳。立閔公?!?/p>
這位黨孟任,就是魯國這支黨氏家族之人。該支黨氏的正確讀音作zhǎng(ㄓㄤˇ),世代相傳至今,還分衍出掌氏、仉氏兩個姓氏家族。
黨姓起源四
源于羌族,出自秦漢時期西羌的分支黨項族,屬于以氏族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黨項族是我國古代西北的少數(shù)民族。根據(jù)典籍《大宋重修廣韻》的記載,黨項族本來是西北羌族的一個分支部落群體,后來以氏族部落稱謂漢化為姓氏,稱黨項氏,后省文簡化分衍為單姓黨氏、項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該支黨氏的代表人物,就是十六國時期后秦政權(quán)君主姚萇屬下的大將黨耐虎,以及后秦國王姚興屬下的大將黨智隆。黨智隆后來以東鄉(xiāng)降政權(quán),曾被胡夏的締造者赫連勃勃敕封為光祿勛爵位。
黨姓起源五
源于鮮卑族,出自北魏元天穆之后,屬于以地名為氏 和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族中有黨氏。據(jù)典籍《路史》的記載,鮮卑族人住在鮮郫山,因而稱鮮卑部。
稽考《魏書 ·帝紀(jì)》第一《序紀(jì)》鮮卑開始是 代 部落,衍至東漢后期建安十四年的第十三代拓跋鄰,執(zhí)掌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是拓跋鮮卑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人物。他把北方的拓跋鮮卑部落聯(lián)盟統(tǒng)治發(fā)展壯大。拓跋鄰之前有12個部落首領(lǐng),歷經(jīng)西漢、東漢400多年,在林海蒼翠,狍鹿成群的大興安嶺中生息蕃衍,他們吃獸肉,穿獸皮,住窩棚,過著游牧 的生活,是典型的原始社會。其發(fā)祥地就是大鮮卑山
在典籍《魏書·序紀(jì)》中記載拓跋鮮卑的起源時敘述:“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后,世為君長,統(tǒng)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yè),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jì)契而已。世事遠(yuǎn)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jì)錄焉……”
“大鮮卑山”何在?直到1979年7月下旬,人們在大興安嶺北段的鄂倫春自治旗發(fā)現(xiàn)了“嘎仙洞”,并在山洞里發(fā)現(xiàn)了《魏書·禮志》所記載的祝文的內(nèi)容,方始初步斷定“大鮮卑山”的具體位置。
拓跋鮮卑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拓跋·硅后來在晉 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一年(西元386年)創(chuàng)建了北魏王朝,傳至第十代北魏 元子攸執(zhí)政時期(西元528~530年在位)的永安元年農(nóng)歷2月,封其族叔安南將軍、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封上黨王,領(lǐng)兵駐守壺關(guān),世代食上黨之邑。
上黨,是秦朝時期秦始皇所設(shè)三十六郡之一,因其地居太行之巔,地勢最高,故名“上黨”,即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地區(qū)。在元天穆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黨氏,但未入北魏史籍,成為鮮卑族脫譜姓氏之一。后逐漸文化上漢化世代相傳至今,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另外,匈奴族赫連部也有黨姓。
黨姓起源六
源于藏族,出自秦、漢時期的黨項民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古代藏族就有自己的姓氏,最初主要有四個姓氏,號稱“先藏六姓”,就是“嘎、珠、扎、黨、韋、達(dá)”六大姓氏,其中的“黨”亦稱“冬”,這在達(dá)倉宗巴班覺松保撰寫的《中藏史集》、巴沃祖拉程瓦撰寫的《智者喜宴》、智扎喜嘉措撰寫的《姓氏白蓮苑》等漢、藏文史籍中均有記載。另外在其它一些藏文史籍的記載中,將“色、慕、冬、黨”列為原始的四大姓氏,但目前藏學(xué)界一般認(rèn)為色、慕、冬、當(dāng)都包括在嘎、珠、扎、黨四大姓氏之中,是由于剛開始用文字記載時,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文字規(guī)范,因此形成同音但拼寫方式不同的現(xiàn)象。
藏族黨姓,或冬姓,就是漢文史書中記載的藏族先民之一的黨項民族稱謂,據(jù)文獻(xiàn)《中藏史集》的記載,黨項民族在青藏高原一開始分化為黨噶、黨納、黨查、黨姆等,然后以此未基礎(chǔ),再分化為六大且氏、六大曾氏、十八大額氏、十八大查氏、十八大須氏等等,其中的十八大須還包括玉須(今長江源頭玉樹)、拉須(今青海瀾滄江上游拉秀),其名稱和地域至今沒有變化。
該支黨氏族人遍布西藏康區(qū)、安多等地方,后來由于藏漢之間的爭斗,西藏贊普從西藏各地遷移很多部落到康區(qū)和安多守戍邊界,因此在康區(qū)和安多的藏人中包含著各種姓氏的人。這在藏文史籍《五行常用寶瓶》中有記載:“在下部多康地區(qū),黨氏五行為土,寄魂于鹿;珠氏五行為水,寄魂于旄牛;扎氏五行為鐵,寄魂于野驢;果氏五行為火,寄魂于山羊;嘎氏五行為木,寄魂于綿羊;如若不知詳細(xì)之姓氏,可均歸于黨氏”。
記載中所謂的“寄魂”,是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的一種觀念,表明當(dāng)事西藏多康地區(qū)雖然有各姓氏的人,但主體仍是黨氏。
黨氏族人中的一部分部族在抗拒西藏統(tǒng)一過程失敗后,東遷到中原,其后裔在西藏邊界地區(qū)建立了藏語所稱的“木雅國”,也就是漢文史籍中記載的西夏國,由于木雅國中百姓大多為內(nèi)地人,受其影響,在蒙古軍滅其國后,也就被文化上同化為漢族而不復(fù)作為獨(dú)立民族存在。
在西藏的六大氏族中,黨氏中相當(dāng)多的族人后來與韋氏、達(dá)氏兩族在歷史長河中幾乎全部被漢族或其它少數(shù)民族如壯族、回族、滿族所融合。在藏語中,黨氏讀音作dōng(ㄉㄨㄥ)。
黨姓起源七
源于回族,出自西夏黨項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和和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黨氏,源出西夏時期的黨項民族。
在西元1038年,由黨項人元昊建立了西夏王朝,歷時一百九十年之后,一些黨項族人隨歷史上的“蒙古入回”過程融于回回民族當(dāng)中,故延其氏族稱謂為黨氏,世代相傳至今。
黨氏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等地,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黨姓起源八
源于滿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錫克特哩氏,亦稱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錫得胡立氏,滿語拼音為Sikteri Hala,屬于卦爾察女真一系,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卦勒察和倫(今 黑龍江中游 雙城子)、松花江與黑龍江沿岸地區(qū),后多冠漢姓為黨氏、西氏、胡氏、石氏、奚氏、郗氏、邵氏等,其黨氏始祖為錫克特哩·黨阿賴,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卦勒察,累官至左都御史,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文化上漢化為姓氏者,稱黨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黨姓起源九
源于鄂溫克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鄂溫克族墨勒迪哷氏,世居呼倫貝爾(今內(nèi)蒙古海拉爾南部)、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等地。后有滿族、錫伯族、達(dá)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Moldire Hala,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熬金(今黑龍江上游)、畢瞻(今黑龍江支流比占河)、黑龍江兩岸等地。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黨氏、孟氏等,其黨氏始祖為墨勒迪哷·阿克島,滿洲正黃旗索倫部人,世居黑龍江鄂奇村(今黑龍江與松花江匯流處),清康熙年間率眾歸附滿清王朝,授四品官位,編半個佐領(lǐng),但由其子墨勒迪哷·黨錫統(tǒng)領(lǐng),在墨勒迪哷·黨錫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文化上漢化為姓氏者,稱黨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黨姓起源十
新中國成立后,一部分孤兒院中的孤兒也被改以黨姓,以紀(jì)念中國共產(chǎn)黨的養(yǎng)育和 民政政策。不過應(yīng)當(dāng)注意的是在正體字中“黨”和“黨”意思不一樣。黨的正體字有“黨”和“黨”,姓氏中兩個都有,夏后氏之后裔使用“黨”,其他的來源的姓氏使用“黨”,但黨派只能用“黨”,只不過在漢字簡化時“黨”被簡化為“黨”了。
黨姓遷徙分布
黨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jù)《路史》所載,匈奴赫連部族也有黨姓;今滿、蒙古、彝等民族均有此姓。黨姓源起繁雜,出自漢族的,雖云同出姬姓,實則血脈相去甚遠(yuǎn)。實黨姓最知名的應(yīng)出自西羌族中,自漢魏而宋,入遷內(nèi)地與漢人雜處,久而漢化。
黨姓出自姬姓。春秋時候,晉國有大夫被封到上黨這個地方,其后代有的以地名作為姓氏,稱為黨氏,是今天黨姓的一支起源。
還有一支黨姓也起源于春秋時候,那時后,魯國有個大夫被封到黨這個地方,他的后代也以封地名為姓氏,成為黨姓的又一支來源。古代西北少數(shù)民族羌族,羌族中有姓黨項的,后來和漢族融合通婚,學(xué)習(xí)漢族文化,接受了漢族單姓的習(xí)慣,就改為黨姓。
又有說古代北方有鮮卑族人,也有以黨作為姓氏的,后來成為漢族黨姓的一個來源。黨姓明末由山西曲沃縣遷徙北流,現(xiàn)歷廿世約二千余人散居兩波小一扶來各里,南豐祠建于新豐,信庵建于中和村,泰堂祠建于麗洞,南山祠建于南祿。光緒間陜西饑荒,南山子孫以祭祀余款樂助多金知縣梁騮藻以惠普災(zāi)區(qū)題贈。
當(dāng)代的黨姓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陜西、山東、山西、云南等地較為集中。其中,陜西韓城的黨家村在秦陜大地的角落里熠熠生輝,這里的人們蓋起高堂廣廈,筑起堡壘碉樓,堅守著自己的香火與財富;如今,他們的后代修繕墻垣,廣納游人,依然在這里堅守著祖先留下的屋宇,和行將淡漠的古風(fēng)。元志順二年(1331年),黨姓始祖黨恕軒,由陜西朝邑縣逃荒至此,落腳開荒種田謀生。100多年后,明洪武年間,賈姓始祖賈伯通,從山西洪洞縣遷居韓城經(jīng)商,第五代和黨姓聯(lián)姻,其子在明嘉靖四年(1525年)定居黨家村,成為黨家村的第二大姓。至今黨家村依然由黨賈兩大姓氏組成,外姓極少。黨姓家族原以務(wù)農(nóng)為生,而賈姓卻有經(jīng)商的傳統(tǒng),乾隆年間,賈姓創(chuàng)立了“合興發(fā)”商號,經(jīng)營日用雜貨、木材、瓷器、茶葉、藥材等,在河南與湖北交界地帶發(fā)了大財,成為巨商。在賈姓帶動下,黨姓也加入了經(jīng)商行列。
道光至咸豐年間(1796-1861年),是黨家村經(jīng)營的黃金時期,傳說往老家運(yùn)送銀兩的騾馬絡(luò)繹不絕,號稱“日進(jìn)白銀千兩”。與此同時,黨家村大興土木,進(jìn)入了持續(xù)百年的建房高潮期。全盛時,黨家村建四合院數(shù)百座,還有泌陽堡和幾十座哨門、祠堂與廟宇。清末民初,戰(zhàn)亂不斷,應(yīng)對有方的村人就不再經(jīng)商,回歸故里,安然守護(hù)著祖輩的財富且耕且讀。再以后,黨家村衰落了。上個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相當(dāng)一部分的廳房、哨門以及戲臺被拆毀。直到80年代中期后,在日本建筑學(xué)會青木正夫先生的推動下,中日雙方組團(tuán)對黨家村進(jìn)行了大規(guī)模的調(diào)查,阻斷了拆毀舊房的進(jìn)程,這些民居瑰寶才保存下來。
黨家村被命名為“歷史文化保護(hù)村”,列入“國際傳統(tǒng)民居研究項目”,2001年6月被定為國家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鄉(xiāng)人得以堅守故宅。迄今為止,黨家村有320戶人家,1400余人,建村已有670多年歷史了。
上黨郡:上黨,原意指太行山脈的高地部分,因其地居太行之巔,地勢最高,“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這一地名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后趙魏韓三家分晉,各自都占據(jù)了上黨地區(qū)的一部分。戰(zhàn)國時期韓國置上黨郡,但是具體的郡置有待進(jìn)一步考證。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的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qū)劃轄治范圍大致在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qū)。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guān)(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guān)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jìn)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后周政權(quán)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guān)。隋朝建立后,廢并原壺關(guān)縣,建上黨縣,并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qū)),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fù)存在,但之后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僅在喜好買弄的文史學(xué)家筆下出現(xiàn)。
馮翊郡:秦始皇時期始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shè)置同名行政區(qū)左馮翊,與右扶風(fēng)和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大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大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韓城縣以南、白水以東、渭水以北大荔縣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移治到高陸(今陜西高陵)。
清河郡: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qū)。元朝以后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qiáng)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
馮翊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忠武堂
宋朝黨進(jìn),因為征伐太原而有功勞,所以他被任命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他身形魁梧,忠心老實。
兩一堂
清朝時期的同州名士黨湛常言:“人生須做天地間第一等事,為天地間第一等人”。故而其族人號為“兩一堂”。
一、黨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樂亭,山東之龍口、魚臺、平邑、平度,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jiān)利,廣東之新會,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回族、水族有此姓?!多嵧ㄖ尽?、《續(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黨,去聲,今人呼上聲。本出西羌。姚秦有將軍黨耐虎,自云夏后氏之后,世為羌豪?!?/p>
2、又云:“又有吳平男黨娥,子孫居同州?!眳瞧?,舊縣名,其地在今江西之宜春。人名為“娥”,恐讀者誤以為女性。特於其原籍下綴以“男”字。“吳平男黨娥”,吳平縣有男士黨娥者。后率子孫遷居“同州”,其治在今陜西之大荔。此之黨姓,當(dāng)不同於羌人之“黨”。
3、《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拓跋后有黨氏。”則此當(dāng)出自鮮卑族。
4、或與“黨”通?!吨形拇笞值洹纷⒁度f姓統(tǒng)譜》云:“與黨姓通。晉大夫黨氏之后?!?按:黨、黨,古為二字二姓。今“黨”簡作“黨”。)(5)或出自黨項人。黨項乃西羌之強(qiáng)族,或即以族為姓,亦稱黨氏。西夏有武功大夫黨得敬。
6、《中國人的姓名·羌族》稱:黨,古羌人姓,“與當(dāng)煎當(dāng)闐諸種有關(guān)”,諧其第一音節(jié),而為“黨”。亦作“瓽”。
二、黨(黨)
罕見姓氏?!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其注云:“公族,見《釋例·周世族譜》。”入“以族為氏”之列。既為周公“公族”,則當(dāng)系出姬姓。又,春秋晉亦有黨氏?!度f姓統(tǒng)譜》注“黨”云:“……與黨姓通,晉大夫黨氏之后。”后或音訛“黨氏為掌氏?!惫省缎帐峡悸浴纷⒃唬骸包h,音‘掌’。魯大夫有黨氏,周公族之后。望出馮翊?!?/p>
三、黨(黨)
歷史上罕見姓氏?!缎帐峡悸浴肥蛰d,其據(jù)《左氏釋例》注云:“音‘掌’。魯大夫有黨氏。周公族之后?!贝水?dāng)系出姬姓。望出馮翊。今“黨”簡化作“黨”,作為姓氏,音dǎng。
四、黨
黨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29%。尤以陜西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黨姓人口47%。
黨姓起源:
1、春秋時晉大夫黨氏之后。
2、西羌人姓。系自黨項族,以族名為氏。原音去聲,今為上聲。知黨為瓽之省借。自稱夏禹之裔,然此系附會之說。
3、匈奴赫連部族有黨氏。
4、鮮卑拓拔部族有黨氏,見《路史》。
5、西夏人姓。
6、滿、蒙古、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黨姓名人:
黨耐虎,東晉末姚秦之將,亦作瓽耐虎。黨仁弘,唐時廣州都督。
郡望:馮翊。
其他:
黨之簡化字為黨,現(xiàn)大陸黨姓包括黨、黨二姓,已無法區(qū)別。然今臺灣仍分黨、黨為二姓。
黨姓古代名人
黨祺宋代,進(jìn)士,他的文章很有名氣。
黨茂明代,祈州人,武功知縣。
黨湛清朝,名士,同州人。常言:“人生須做天地間第一等事,為天地間第一等人?!彼蕴枮椤皟梢弧薄?/span>
黨蒙清朝,翰林。字養(yǎng)山,號泌亭,生于韓城黨家村,家境貧寒,12歲前不曾穿過襪子。幼年隨父到甘肅古浪縣學(xué)官署讀書。光緒二年(1876年),只身赴京趕考,連中三元,入翰林院。后經(jīng)考試入刑部,任主事、外郎、郎中等。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奔陜。黨蒙隨諸臣往潼關(guān)迎駕,受到賞識,委任為云南臨安知府。黨蒙為官正直、盡力盡職,是一位受人愛戴的清官。直到現(xiàn)在,黨家村的人們依然時常提憶起這位先賢,他是黨家村的驕傲。據(jù)說前些年,山東有部傳統(tǒng)戲曲就叫《黨蒙辦案》,講述的就是黨蒙作為欽差,赴山東秉公執(zhí)法,拒收重賄,依律誅殺貪官污吏的事跡。黨蒙六世孫生活在韓城的黨家村。
黨還醇明朝時期,字子貞,三原人。天啟年間進(jìn)士,知休寧縣令。他勤于工作,處處為民著想,政績很好。崇寧間,清兵攻擊,他守住城堡,英勇抵抗,但是最后因為援兵沒有及時趕到,城被攻破,他自己也因公犧牲。
黨崇雅明末清初,寶雞人。天啟年間進(jìn)士,官至戶部侍郎。崇禎年間,李自成在四川造反,因為黨崇雅在朝廷上的言論失當(dāng),被定為從賊罪,被革職。明亡清初,順治年間授以他原來的職位,累升到國史院大學(xué)士,加太保。兼太子博。后來因為年老體衰而退休。
黨懷英金朝,文學(xué)家,原籍馮翊(今陜西省大荔)人。他能詩文,也精于書法,官至翰林學(xué)士,曾擔(dān)任《遼史》刊修官。
黨進(jìn)北宋初年,軍事將領(lǐng)。朔州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幼給事魏帥杜重威。重威敗,以膂力隸軍伍。后周時為鐵騎都虞侯。宋太祖乾德五年,領(lǐng)彰信軍節(jié)度兼侍衛(wèi)步軍都指揮使。開寶中,從征太原有功。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
黨仁弘唐朝,大臣,辦事干練,很有才略,歷任南寧、戎、廣州都督。是唐朝著名的開國元勛之一。
夏良村大黨委共建活動之走進(jìn)古祠堂,相框DIY暑期兒童活動
2023-08-17
2023年8月10日上午,夏良村黨委聯(lián)合龍歸街道綜合服務(wù)中心和廣州市白云恒福社會工作服務(wù)社開展多樣化公益性暑期服務(wù)活動——“走進(jìn)古祠堂,相框DIY暑期兒童活動”,為廣大少年兒童提供了一個寓教于樂、快樂成長的平臺。
生日快樂!熱烈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3周年!
2024-07-01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那么一些日子,因為承載了太多的意義而顯得格外閃耀。今天,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3周年誕辰,這是一個屬于全體中國人民的驕傲?xí)r刻,也是一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日子。103年前,一群滿懷理想的青年,懷揣著改變中國命運(yùn)的宏偉藍(lán)圖,在上海的石庫門點(diǎn)燃了革命的火種。從此,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人民走過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征程,從苦難走向輝煌,從勝利走向勝利。這是一段充滿挑戰(zhàn)與機(jī)遇的歷史,更是一段書寫著信仰與夢想的傳奇。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qiáng)領(lǐng)導(dǎo)下,新中國從廢墟中崛起,改革開放讓古老的東方巨龍煥發(fā)出勃勃生機(jī)。我們見證了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qiáng)起來的偉大飛躍,感受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chǎn)黨的英明決策與不懈奮斗。今天,我們不僅慶祝黨的生日,更是在重溫那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誓言。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根本宗旨,不斷推進(jì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