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露果
2021-07-14
一、姓氏源流
束(Shù)姓源流純正,源出出有一:
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據(jù)《晉書·束皙傳》載,古代戰(zhàn)國時,齊國有一個部族姓疎(古“疏”字的異體字)。漢代時候有個叫疎廣的人,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到了疎廣曾孫孟達時,自東海為了避王莽之難,遷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nèi))。遂去疋改為束氏,稱束姓,世代相傳。
得姓始祖:疎廣。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束姓是西漢高士漢疎廣是后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后,孟達避難逃至東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現(xiàn)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束氏后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束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束姓起源于古代戰(zhàn)國時,和頤姓等一起派生出的,當時屬于皇家姓氏。當時齊國有一個疎姓家族,很昌盛,他們是束姓最早的起源。后來到了西漢時,博士疎廣是當時有名的賢大夫,他就是齊國時候疎族的后代。他的曾孫叫孟達,為了避王莽之難,從東海一帶遷居到陽平(今山東省境內(nèi),一說遷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縣一帶)。遷居以后,就去疋改疎姓為束姓,世代相傳,是為今天束姓的起源。束姓主要分布在江蘇鎮(zhèn)江和射陽一帶,沐陽也有小部分,江陰也有一分支。(余略)
三、歷史名人
束皙:晉代學(xué)者,“二十四史”之一《晉書》的《帝紀》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據(jù)載,他是當時多聞博識而精于古文的學(xué)者,他生性恬淡,不慕名利,曾作《玄據(jù)釋》以擬《客難》,從不拿學(xué)問作為爭取榮華富貴的工具。因此,其學(xué)術(shù)造詣頗深,他撰寫的《七代通志》、《三魏人士傳》、《五經(jīng)通論》、《發(fā)蒙記》等韉著作,均被后世學(xué)者推崇備至。
此外,束姓名人還有:宋代有樞密都承旨束嘉,元代有畫家束宗庚,明代有清官萬載縣令束清……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河南郡:漢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南陽郡:設(shè)置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shè),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南陽郡轄境在漢代相當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nèi)鄉(xiāng)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yīng)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qū)。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yè)三年(607年)復(fù)置。唐初復(fù)廢,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為南陽郡。
2、堂號
束姓的主要堂號有:“河南堂”、“南陽堂”、“補經(jīng)堂”等。
====================================================================
【束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束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源自齊國;
望出南陽。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束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水防熄火;
自儉代租
——李文鄭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宋代人束莊,任萬州知州時,境內(nèi)多發(fā)生火災(zāi),他組織民眾筑水渠、斷火道,預(yù)防了火災(zāi)。下聯(lián)典指明代丹徒人束清,洪武初年任萬載知縣,清廉而儉約,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賦,他甚至變賣自己的衣物代人交,深受百姓愛戴。
境皆熄火;
民頌長生。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宋代人束莊事典(見上)。下聯(lián)典指晉·束皙為邑人禱雨,三日而雨降,民懷其恩,歌之曰:“何以酬之,報束長生。”
補經(jīng)世澤;
知足家聲。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束氏宗祠“補經(jīng)堂”堂聯(lián)。
-----------------------------------------------------------------
〖束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廣徵博士傳名遠;
萬載縣官享譽高。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西晉文學(xué)家束皙,字廣徵,元城人。博學(xué)多聞,少游國學(xué),作玄居釋以擬客難,張華見而奇之,召為椽。后轉(zhuǎn)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博士。下聯(lián)典指明代萬歷載知縣束清的事典。束清,丹徒人。性廉介,“民右逋租自鬻衣帶以代償,其愛民如此。”
后人猶欽酹月圖;
先輩早辨汲冢書。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元代畫家束遂庵,合肥人。善畫山水,有《君山酹月圖》等傳世。下聯(lián)典指西晉文學(xué)家束皙。太康時,汲郡人盜發(fā)魏襄一墓,得竹書數(shù)十車,蓋魏國之史書,皙得觀竹書,隨疑分析,皆有義證,遷尚書郎。蝌蚪文,指古文“汲冢書”,束皙最先辨識無遺。
勤民至甘霖之沛;
好學(xué)作補亡之詩。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內(nèi)指晉·束皙事典。
-----------------------------------------------------------------
〖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lián)〗
誠感神明,咸歌黍稷之盛;
才儲博洽,獨識蝌蚪之文。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西晉文學(xué)家束皙事典。束皙,字廣徵,元城人。上聯(lián)講束皙博學(xué)多聞,少游國學(xué),作玄居釋以擬客難,張華見而奇之,召為椽。后轉(zhuǎn)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博士。下聯(lián)說束皙在太康時,汲郡人盜發(fā)魏襄一墓,得竹書數(shù)十車,蓋魏國之史書,皙得觀竹書,隨疑分析,皆有義證,遷尚書郎。蝌蚪文,指古文“汲冢書”,束皙最先辨識無遺。
遵太傅嘉言,知足輕財無恥辱;
仰尚書博學(xué),隨疑分釋闡精微。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安徽省蕪湖縣埭南街束氏宗祠聯(lián)。上聯(lián)典指西漢蘭陵人疏(疎)廣,字仲翁,精通《春秋》,被征為博士,后任太傅;他侄子疏受任少傅。五年后,他對疏受說:“知道滿足而不受辱,知道止步而沒危臉。不離開這里(指朝廷)恐怕會后悔?!庇谑嵌送瑫r辭官歸家,也不置田宅,有人勸他為子孫考慮,他說:“賢而多財,會損傷其智慧;愚而多財,會增加其過錯?!毕侣?lián)典指西晉元城人束皙,字廣微,博學(xué)多聞,歷官著作郎、博士、尚書郎。當時,汲郡出土魏襄王墓中竹書數(shù)十車,他與荀勖、衛(wèi)恒等人加以整理,隨疑分釋,著成《汲冢書》七十五篇。
====================================================================
附錄:【束姓典故趣事——富貴三城束】
富貴三城束;
人丁麥溪張。
——江蘇省丹陽市云陽鎮(zhèn)束、麥兩姓典故聯(lián)
江蘇省丹陽市云陽鎮(zhèn)束氏是丹陽大族,其祖先為西漢疎廣,字仲翁,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其子孫一支避王莽亂,將姓氏的偏旁刪去,改姓束,來丹陽三城巷定居。故有“富貴三城束”之稱。
束家十分富有。有一年,束家和丹陽麥溪村的張家同到茅山燒香。茅山道士正為修建茅山宮在籌募經(jīng)費,束家答應(yīng)出錢購買木料和磚瓦,張家出不起錢,但人丁興旺,有800戶人家,答應(yīng)把全部木料和磚瓦運到山頂去。三茅宮建好后,大殿上有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富貴三城束”,下聯(lián)是“人丁麥溪張”。
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束氏宗祠,規(guī)模之大,在丹陽少有。宗祠有五開間廳屋5進,兩旁有走廊相連。大廳上掛有一塊金匾,上書“代有偉人”,落款于敏中。于敏中是金壇人,束家的外甥,清代狀元?,F(xiàn)在束家宗祠大部分已改建為民房,唯第5進尚保存完好,作為三城小學(xué)的教室。
三城巷的戲樓,規(guī)模之大,在丹陽東鄉(xiāng)也是出名的,可惜在解放后被拆掉了。
最使束家人感到自豪的是村上有座建于明代的楠木廳。此廳共有5間,梁、柱、檁均為珍貴的楠本,門檻是降香木做的。這座古建筑為抬梁式結(jié)構(gòu),房梁上刻有花紋,房柱是合圍的油漆圓柱。房檐的滴水瓦排列整齊,那檐牙似飛鳥俯首一啄,那屋檐尖角似鳥嘴伸向空中啄物。
0條評論
當前問題最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