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
特色]
位于
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大理
喜洲,是白族
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 喜洲的
民居建筑均為獨立封閉式的住宅,有點象北京的
四合院。一座端莊的
民居
院落主要由院墻、大門、
照壁、
正房、左右耳房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兩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數富戶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
開井,四眼小
天井。此外,還有兩院相連的“六合同春”;樓上樓下由走廊全部貫通的“走馬轉閣樓”等等,真是五花八門,猶似迷宮。不過這種古老而又造價昂貴華麗的住宅已不被
當地白族人采用了?,F在多是一家一戶自成院落的二層樓房。但雕刻、
彩繪仍不減當年,而且有所發(fā)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
門樓、照壁建筑和門窗
雕刻以及正墻的彩繪裝飾。門樓是整個建筑的精華部分。門樓
建筑藝術水平的高低,可以確實其主人的經濟地位,也是一種光宗耀祖的標志。它通常使用泥雕、
木雕、大理石屏、
石刻、彩繪、凸花磚和
青磚等材料組成一座串角
飛檐,花枋輕巧,
斗拱重疊、玲瓏剔透、雄厚穩(wěn)重的綜合性
藝術建筑。
白族門樓建筑不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結構技巧上也獨具
風格。有的
地方整個門樓不用一顆鐵釘或其它鐵件,而聯(lián)結卻十分牢固,幾十年風雨如故,再裝上兩扇較有厚度的鐵黑色木大門,甚是莊重威嚴。 白族居民門窗木雕,無處不閃現著劍川
木匠高超的
手藝。一般均用剔透和
浮雕手法,層層刻出帶有神話
色彩和吉祥幸福的
白鶴
青松、鷺鷥
荷花、老鷹
菊花、
孔雀玉蘭,以及幾何圖案。門窗的表面上還涂有褚紅色的油漆,顯得光滑明亮,古樸典雅。 室內清潔、整齊,左右為臥室,當中為客廳,放有嵌鑲
彩花大理石的
紅木桌椅和畫屏。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內有照壁,大門外有照壁,
村前也有照壁,可見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磚石砌成。正面寫有“福星高照”、“紫氣東來”、“虎臥雄崗”等吉祥辭句。照壁前設有大型花壇,花壇造型各異,
花木品種繁多,一年四季,
花香四溢。
[服飾特色]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
大理地區(qū)的男子多穿白色
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
綢緞領褂,俗稱“三滴水”,腰系皮帶或
繡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在云南
洱源縣
西山區(qū),每個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個小巧玲瓏的繡花荷包,荷包上繡著“雙雀登枝”、“鴛鴦戲水” 等字樣。繡荷包
是愛情的
象征,它是白族
姑娘聰明智慧的結晶。 女子
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qū)多穿白上衣,紅
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繡花短
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百節(jié)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盤于頭頂,并以鮮艷的
紅頭繩繞在白色的
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腰系繡花短圍腰,更顯得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已婚婦女改為挽髻。洱海東岸婦女則梳“鳳點頭”的發(fā)式,用絲網罩住,或綰以
簪子,均用繡花巾或黑布包頭。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huán)、手鐲的
習俗。居住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一種頭飾叫“登機”,它是姑娘心靈手巧的標志。
儲映瑾
2021-07-15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