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氏
族譜》因記錄顯赫的覃氏
王族而備受世人關(guān)注。
土司制時期,覃氏王族縱橫馳騁于鄂西南的崇山峻嶺中,主宰生靈、掌管
山川數(shù)百年。這段厚重的歷史,因記錄缺失被大幅度省略,幸存有《覃氏族譜》,為找尋
失落的文明提供幫助。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春,時值
施南土司
后裔覃皇九十
大壽。覃氏家族的頭面人物齊聚一堂,共同審定《覃氏族譜》。此次修譜勢在必行,已亥(1779年)冬,湖南添平
族人覃家爵持譜來宣恩合修,“其所持譜稿,適相符合”。庚子春(1780年),施南司邀約
東鄉(xiāng)、金峒、忠路(利川境)三土司修譜,得到族人一致贊同。隨后覃族“少長咸集于青龍寺(宣恩縣城)”,舉行合族合祭之典,商議修譜。
族譜序文中記述:覃氏先祖覃汝先為陜西漢中南鄭縣人,
南宋
淳熙
年間移居恩施
柳州城,
本姓譚,
南北朝時去言為覃。“歷唐至元多以武功顯而抒誠效力屢襲封賜”,汝先
長子
覃伯堅之后分掌施州;宣恩境的施南、東鄉(xiāng);來鳳境的散毛、蠟壁;咸豐境的唐崖、金峒這些大小土司。
次子覃伯圭之后徙居湖南添平。
明嘉靖二十九(1550年)年,翰林院
國史編修
胡正蒙為湖南添平覃氏撰“敘”:覃伯圭之子覃仕魁為“宋元帥”,至覃添順時為臺宜塞主,覃添明升正千戶調(diào)任潼關(guān)。
洪武已酉年(1369年),“欽賜覃添順誥印,封授
武德將軍,開設(shè)添平守御,將原屬定百戶之職給以印信”。
宣恩
儒學(xué)訓(xùn)導(dǎo)肖中琪作“覃氏族譜序”:“然觀明史所載,施州一衛(wèi),悉隸土司,覃氏居一焉”。因為《覃氏族譜》,乾隆四十五年,不僅是覃氏王族的盛典,同時是恩施
土家族
資料史中極重要的一年。
答案補充
184***555
2021-07-15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