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音
符
號
直式
ㄓ
ㄨ
ˋ
一
ㄣ
ㄈ
ˊ
ㄏ
ㄠ
橫式
ㄓㄨˋ
ㄧㄣ
ㄈㄨˊ
ㄏㄠˋ
漢語注音符號的創(chuàng)造和章太炎有很大聯(lián)系,漢語注音符號又稱注音字母,這是為漢語注音而專門設(shè)計的符號,早期以章太炎的記音字母作藍本,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tǒng)一會制定,在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頒行。漢語注音符號原來共有39個,在1920年改訂順序,增加一個“ㄜ”共計達40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tǒng)一會所定字音為準(zhǔn),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符號,后改以北京音為準(zh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