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General Mirror for the Aid of Government-我國最大一部管理學(xué)典籍。《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xué)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jié)出許多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供統(tǒng)治者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qiáng)統(tǒng)治,所以叫《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顿Y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jì),即《周紀(jì)》五卷、《秦紀(jì)》三卷、《漢紀(jì)》六十卷、《魏紀(jì)》十卷、《晉紀(jì)》四十卷、《宋紀(jì)》十六卷、《齊紀(jì)》十卷、《梁紀(jì)》二十二卷、《陳紀(jì)》十卷、《隋紀(jì)》八卷、《唐紀(jì)》八十一卷、《后梁紀(jì)》六卷、《后唐紀(jì)》八卷、《后晉紀(jì)》六卷、《后漢紀(jì)》四卷、《后周紀(jì)》五卷。 《資治通鑒》的內(nèi)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guān)系為主,兼及經(jīng)濟(jì)、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guān)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tǒng)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tǒng)一的有本紀(jì)、列傳的紀(jì)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shù)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是一部規(guī)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史學(xué)叢書,全書共計3249卷,4000萬字,從第一部《史記》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時1800余年,是世界圖書史上的巨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歷時4000多年,可以
嘉業(yè)堂《二十四史》書箱
說是中國的一部比較完整、系統(tǒng)的“編年大史”?!抖氖贰返膬?nèi)容非常豐富,它包含著大量的歷史資料。它不僅記載了歷代經(jīng)濟(jì)、政治、文化藝術(shù)和科學(xué)技術(shù)等各方面的事跡,而且還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的階級斗爭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實(shí)生活情況。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后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后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按《四庫全書》的規(guī)定,正史類“凡未經(jīng)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jīng)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jīng)皇帝批準(zhǔn),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歷時4000多年,用統(tǒng)一的本紀(jì)、列傳的紀(jì)傳體編寫?!抖氖贰返膬?nèi)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jīng)濟(jì)、政治、文化藝術(shù)和科學(xué)技術(shù)等各方面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