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劉集鎮(zhèn)田園村三槐堂王氏字派。
立、正、大、光、明、玉、兆、寶、城、茂、慶、繼、瑞、家、祥。
《一》下面還有其他地區(qū)的王氏字派。
1、善慶堂王氏家譜字派。
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傳、家、徵、世、澤、光、國、蔚、人、才,道、立、英、賢、作、心、恒、孝、友、培,熙、朝、榮、俊、彥、寶、樹、植、庭、槐。
2、太原堂王氏家譜字派。
自、紹、玉、昆、城、經(jīng)、緯、雄、才、具,安、邦、定、國、榮、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聲、敦、本、前、謨、顯,修、倫、世、道、平、休、仁、知、緒、永,敏、學(xué)、興、時、行、以、上、培、原、裕,方、來、受、命、旌。
3、寧鄉(xiāng)烏石王氏家譜字派。
文、運、人、才、盛、奎、光、斗、漢、瑩。葆、衷、恢、世、澤、作、善、振、芳、聲,植、樹、先、知、貴、魁、英、實、得、名,緒、從、忠、厚、衍、瑞、應(yīng)、集、簪、纓。
4、太原堂王氏家譜字派。
有、章、汝、煥,式、德、聊、昌、修、禮、立、義、守、本、安、常、興、家、成、業(yè),錫、慶、致、祥、功、昭、道、顯、聲、遠、名、揚。
5、湖南省益陽王氏家譜字派。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萬、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輝、星、漢、詞、章、耀、錦、城、科、名、光、世、澤、祿、位、定、均、申。
擴展資料:
《一》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媯姓和少數(shù)民族改姓。
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xué)。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9468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1%,為全國第一大姓,截至2014年,東部地區(qū)占了王姓總?cè)丝诘?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東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
起源是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稱王子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于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zhàn)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瑯琊、山西太原,最終發(fā)展成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個分支
①源出東周畢公之后,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于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任晉國司徒,受封于魏,戰(zhàn)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秦滅魏后,后裔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做官,被封于蘭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xùn)|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于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后,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來稱為王城王氏。
《二》三槐王氏,是當(dāng)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是王姓太子晉系一分支,屬太原王氏的分支,也有學(xué)者認為當(dāng)屬瑯琊王的分支。
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王氏家譜目錄中,冠以“三槐堂”堂號的家譜目錄,占有堂號的王氏家譜總數(shù)的40%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王姓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三槐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