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官(Guān) 姓源出有五: 1.出自晉公之族,以封地為姓氏! 2.出自周代,以官職名姓。據(jù)《姓源》所載,周大夫劉定公夏為官師(官吏之長),其后以官為氏。 3.出自官族。據(jù)《姓苑》、《左傳》所載,周代對于有功于朝廷的官員,封邑長久保存,成為官族,遂形成官姓。 4.由關姓改姓而來。據(jù)1976年臺東所修《官氏族譜》所載,解良(今山西運城)人關膺,于黃巢起義時避居福建寧化石壁,改姓官。 5.出自他族。新疆錫伯族官加(關佳)氏漢姓為官;今滿、蒙古、藏、仫佬、彝等民族均有官姓。 6.出自上官氏。上官氏有簡為官氏者天水堂上官氏。天水郡之官系是由上官姓人省略上字簡化而來的官姓,其始祖與上官姓始祖相同,都尊戰(zhàn)國時期楚國令尹上官子蘭公為始祖。 官姓 - 二、遷徙分布
(部分)官氏,唐堯后裔。官,布世功,古人以官命族,故有官氏??紦?jù)唐堯之后裔于舜、夏禹,都做大官,至商湯因貶,或因功被殺,其后代乃以王父之官為姓氏。源出陜、甘。官姓出有名人,宋代大儒(官鍵),是歷史上人物,但自官鍵以后,便在沒有如官鍵之大人物出現(xiàn)。官姓遷移八閩,缺乏歷史考據(jù),福建之福州、泉州、漳州有官姓分布,官姓入臺在于清代,臺灣之官姓,主要為由八閩泉、漳所屬之縣渡海來臺,在臺北、宜蘭、新竹、臺南定居定籍(余略)。官姓望居東陽郡(今浙江省金華一帶),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置孫陽郡;梁陳天嘉三年(526年)改稱金華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置婺州。隨后多次更迭地名,建國后置金華專區(qū)。
官姓 - 三、歷史名人
官廉:字汝清,明代平度人,由進士歷官戶部郎中,性情剛介。景州等處有萬頃要謀士。
官謙:明代長汀人,永樂年間任汝州知州,以恭謹慈愛著稱。當時,州內(nèi)百姓有許多流亡在外的,他到任后,安撫百姓,借貸糧種,減免勞役,又拿出自己的俸祿修葺廟學。任職期滿離去后,吏民都很想念他。
官文:清湖廣總督,滿洲旗人,性柔緩,顓昧不諳政事,諸事皆決于仆從。時人稱湖廣總督府有“三大”,即妾大、門丁大、庖人(廚子)大。所謂門丁大,大小官員有事稟報官文,非得門丁同意通報,才能進見。如果門丁故意刁難,縱有再緊急的事情也辦不成。所謂庖人大,官文的庖人為肅順所引薦,而肅順是官文的老師,又是當權的御前大臣,因此該大師傅在督府里氣焰囂張,驕橫跋扈,連官文也奈何不得。所謂妾大,官文之妾原為其寵婢,納為妾后,狐假虎威,竟干預政事。湖北巡撫胡林翼為了籠絡官文,不使掣肘,也要走姨太太的門子,他讓自己的母親收官文妾為義女,并大量賄賂,官、胡二人終于達成這樣的諒解:官文只管坐鎮(zhèn),勿掣肘諸軍,告捷則推其領銜人妻。此后,胡林翼所言,官文無不言聽計從,而官文所請,朝議亦無不準,因肅順秉國,官文是其弟子。然而自胡林翼死后,其左右更加恣縱不奉約束,遭到繼任巡撫曾國荃嚴紇劾,官文終被革職。
官撫極:明代湖北黃岡人,拔貢出身,授保定通判,累官太仆卿。
官姓 -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東陽郡:春秋時,吳越爭霸,屬越國;戰(zhàn)國時(公元前475-公元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秦漢三國秦時,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西漢郡、國并行,先后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吳寶鼎元年(266年)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唐垂拱二年(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并行路治。元末明初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qū),前后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qū)。
2、堂號
官姓的主要堂號有:“忠孝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