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來源: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wèi)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缎帐峡悸浴罚?quot;夏有郭支,見《抱樸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jīng)》,此郭氏之始。"這么說來,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二、出自姜姓。 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義》上記載:"氏于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齊國公族有東郭氏,西郭氏,南郭氏,郭氏等?,F(xiàn)在郭氏的大宗都是這一支。
三、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說虢叔)于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并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fā)動對周的戰(zhàn)爭,兼并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于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后,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后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后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后代,均以郭為姓。在虢國故地今三門峽市區(qū),有一自然村名叫“郭氏源頭村”,據(jù)《陜縣志》記載郭氏源頭村是郭姓的發(fā)源地。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納,后冒姓郭氏;后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郭姓族人最初的發(fā)源地當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陜西等地。先秦兩漢時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陜西、河南為主,“太原”郡望在這一時期形成,并成為后來郭姓人繁衍播遷的主要支源,逐漸在陽曲、馮翊、華陽、京兆(今陜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屬河北?。?、彭城(今江蘇省徐州)、館陶(今屬河北省)、曲沃(今屬山西?。⒑觾?nèi)、廣平、邯鄲、河東聞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為避戰(zhàn)禍的大批南下遷徙者,郭姓人開始在浙江、江蘇等地散居,南遷者尤以太原郭姓為多;隋唐時期,山西、山東以郭姓為第一大姓。這一時期,除戰(zhàn)亂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蘇、湖北等地外,還形成以華陰郭子儀為始祖的汾陽(今山西省靜樂一帶)望族。后汾陽郭姓后裔嵩入閩成為福建郭姓始祖;從五代到宋元時期,隨著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軍隊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遷,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臺灣,后散居彰化、嘉義、高雄等縣,后發(fā)展為臺灣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明清時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國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約占全國漢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一。
郭氏始祖 夏王朝時期有大夫郭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后唐時期的應州騎軍都校郭崇),此二人皆為郭氏之始。 在古書中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馭手郭哀?!?nbsp; 郭支與郭哀是中國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郭氏人。因此,中國上古歷史上建陽城(今河南登封)等古郭國的夏王朝人郭支與郭哀,都被后人認為是郭氏人的始祖。 郭氏一族顯然早有兩支,早在中國數(shù)千多年以前的夏、商王朝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