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說起百家姓,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句話。而當今,“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是王、李、張三大姓氏。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為全國前20大姓氏。
何人何時作《百家姓》
說起《百家姓》,我們都不陌生。民國以前,它更是與《三字經(jīng)》《千字文》一起合稱“三百千”。作為童蒙讀物,它曾是每個兒童入學后必須誦讀的書目。復旦大學歷史系錢文忠教授推測,《百家姓》的作者,是五代十國末期、北宋初期吳越地區(qū)的一位“知識分子”。不過,宋時的《百家姓》收錄的姓氏為411個,如今收錄了504個姓的版本,其實是后人增補過的。
為何以“趙錢孫李”四姓開頭
《百家姓》中,開頭為什么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呢?是因為這幾個姓在當時人數(shù)較多嗎?對此,復旦大學歷史系錢文忠教授介紹,《百家姓》中的姓氏,并不是按照這些姓的人口數(shù)量排列的?!摆w”是當時的皇姓,理所當然地排在第一位;錢镠曾在吳越地區(qū)建立吳越國,為當?shù)匕傩兆隽瞬簧儇暙I,當?shù)厝硕己芨心铄X家的恩德,所以“錢”就放在了第二位;至于“孫”,則是因為吳越王錢弘俶皇后的姓;而“李”是當時吳越鄰國南唐的國姓。
其實,《百家姓》原本只是姓氏的簡單排列,成句后并沒有特定意義,但有一些句子后來卻演變?yōu)槌烧Z。比如,“烏焦巴弓”是《百家姓》里排在一起的四個姓氏,如今常用來比喻物體被“燒得烏黑”。
甲骨文里就有關于姓氏的記載
其實,在宋朝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關于姓氏的專著,最早可追溯至甲骨文時代。《百家姓》是“四字經(jīng)”,而西漢時期,有人曾編纂過一部《姓氏急就篇》,除開頭外,全文以“三言詩”的形式編排,俗稱“姓名三字經(jīng)”。這部書在宋代以前十分流行,對《百家姓》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栋偌倚铡穯柺乐螅笕擞窒群缶帉懥烁鞣N《續(xù)百家姓》《增廣百家姓》等。而如今人們見到的《百家姓》,其實不是宋朝時的原本,而是清代的一部《增廣百家姓》。漢族有《百家姓》,古代的女真族、蒙古族也都有。如《女真字目百家姓》和《蒙古字目百家姓》均以少數(shù)民族文字書寫而成,但它們并沒有流行起來。
從“趙錢孫”到“王李張”
由國家統(tǒng)計局負責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前20大姓氏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前20大姓氏的人口超過全國人口的一半,我國常用的前100位的姓氏人口占82.1%。
而姓氏在我國東中西地域分布上存在一定差異,姓氏顯示出了地域的聚居性和多樣性。例如,位于首位的王姓在東部地區(qū)占38.3%,中部占26.0%,西部占23.5%,東北部占12.2%。
另外,在我國,姓氏人口超過一萬的復姓僅有11個,其中位居首位的是歐陽,全國有90.1萬人,其次是上官,有7.5萬人,第三是皇甫,有5.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