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
地理
南縣地處洞庭湖之濱沖積平原,屬于湖垸區(qū),平均海拔約為28米,至高點明山,海拔78米。藕池河四條支流與松澧洪道、南茅運河流經全境于茅草街匯合注入洞庭湖。主要垸區(qū)有南鼎垸、南漢垸、育樂垸、和康垸和大通湖垸。相鄰縣級行政區(qū)有,北界華容縣和湖北石首市,東依岳陽縣,南臨沅江市,西接漢壽縣、安鄉(xiāng)縣與常德市轄區(qū)武陵區(qū)。
行政區(qū)劃
13鎮(zhèn):明山頭鎮(zhèn)、青樹嘴鎮(zhèn)、廠窖鎮(zhèn)、武圣宮鎮(zhèn)、河壩鎮(zhèn)、金盆鎮(zhèn)、北洲子鎮(zhèn)、南洲鎮(zhèn)、華閣鎮(zhèn)、茅草街鎮(zhèn)、三仙湖鎮(zhèn)、麻河口鎮(zhèn)、浪拔湖鎮(zhèn)。
2鄉(xiāng):烏嘴鄉(xiāng)、中魚口鄉(xiāng)。
[2]
歷史
南縣原乃八百洞庭水域,屬洞庭湖圍堰區(qū),清朝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藕池至西洞庭湖一帶淤墊成洲,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設立西湖直隸廳。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割華容、安鄉(xiāng)、龍陽(今漢壽)、武陵(今常德)、沅江、巴陵(今岳陽)6縣接壤處部分淤地,設南洲直隸廳撫民府,為岳常澧道直轄,廳治設烏嘴。
1896年,官廳按畝抽捐,在九都建造新署。次年,南洲直隸廳撫民府由烏嘴遷至九都。
民國二年(1912年)改“南洲直隸廳撫民府”為“南洲縣”,1913年9月更名為“南縣”至今。
南縣是洞庭湖區(qū)最晚出現(xiàn)的“縣”,從地盤開始形成到地片命名,至今僅150余年。史載(清咸豐二年)“自荊江南岸藕池潰口,江水橫決西南,挾泥沙以趨洞庭,沙沉淤積,西湖一帶,漸次成洲。合龍陽、華容、安鄉(xiāng)三縣境計之,廣袤幾百里,土人名之曰‘南洲’”。民國時,廢“廳”、“洲”而改縣,民國十八年的《南縣鄉(xiāng)土筆記》載:民國肇造……經省議會議決,改南洲廳為南縣。南縣之名相稱至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