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革命
背景
1697年,法國在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建立殖民地。18世紀初,由于歐洲日益擴大的砂糖需求,加勒比海的種植園主用砂糖與北非貿易換來黑人奴隸,與歐洲貿易換來工業(yè)品,獲取巨額利潤。到18世紀30年代,法國技師為了提高甘庶產量,在圣多明哥(今海地)建造了復雜的灌溉系統(tǒng)。到18世紀40年代為止,伊斯帕尼奧拉島上的圣多明哥和牙買加成為世界上砂糖的主要供給源。砂糖的生產由于嚴格管制的海地的殖民地種植園經(jīng)濟需要,大量的黑人奴隸被迫從事繁重至殘酷的體力勞動。
1758年,圣多明哥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白人殖民者制定了種族歧視性的法律,對有色人種的權利和社會地進行種種限制,構建了嚴酷的階級制度。在海地革命爆發(fā)前的圣多明哥,根據(jù)膚色和血統(tǒng),被劃分為三個階級,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是白人殖民者,其次是混血種人、自由黑人,黑人奴隸處于最底層。
在白人種植園主和黑人奴隸之間,暴力沖突持續(xù)不斷。逃亡奴隸們隱藏在森林中,形成一定的組織,屢屢暴力襲擊白人種植園主。
經(jīng)過
1790年10月,圣多明哥混血種人領袖維特森給·奧熱領導700名混血種人和自由黑人為爭取公民權,在海地角附近發(fā)動武裝起義,因未發(fā)動黑人奴隸參加,很快即被。次年3月,奧熱被殖民當局殺害。奧熱領導的武裝起義揭開了海地革命的序幕。
1791年8月22日,圣多明各奴隸舉行武裝起義。10月,杜?!けR維圖爾率領1000余名奴隸加入起義軍,革命烈火迅即燃遍海地北部。與此同時,混血種人起義軍領袖安德烈·里高德領導混血種人和黑人奴隸在海地島西部的米勒巴萊起義,反對法國殖民統(tǒng)治。9月13日,4000余名起義軍包圍太子港。
1793年春,伊斯帕尼奧拉島東部的西班牙殖民當局勾結英國殖民軍,乘機入侵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杜?!けR維圖爾等領導起義軍先后加入西班牙軍,聯(lián)合攻打法軍,占領圣多明各北部的大片土地。起義軍要求西班牙廢除占領區(qū)的奴隸制度,遭到拒絕。法國雅各賓派執(zhí)政后,宣布廢除圣多明各的奴隸制。
1794年5月6日,杜?!けR維圖爾轉而同法軍聯(lián)合,將西班牙軍逐出圣多明各北部,并宣布廢除占領區(qū)奴隸制度。1796年杜桑·盧維圖爾被任命為法軍的副總督。
1798年起義軍向盤踞在圣多明各西部的英軍發(fā)動進攻,直逼太子港,趕走英國干涉軍。同時,杜?!けR維圖爾還率領起義軍進逼法國殖民首府海地角,迫使法國總督和特派員離開海地,使海地基本上擺脫了法國的殖民統(tǒng)治。1799年到1800年,起義軍先后圣多明各北部、西部和南部種植園主的分裂活動,占領累凱城。
1801年1月,起義軍攻入西屬圣多明各(伊斯帕尼奧拉島東部),一路由起義軍將領穆瓦茲率領從北路進攻,一路由杜?!けR維圖爾率領從南路進攻,占領圣多明各城,驅逐西班牙殖民總督,統(tǒng)一整個伊斯帕尼奧拉島。
統(tǒng)一戰(zhàn)斗結束后,杜桑·盧維圖爾建立革命政權,選拔和任用黑人和混血種人擔任各級政府官員。新政府委派J·J·德薩林負責監(jiān)督全國農業(yè)生產,號召流民在規(guī)定時間內回到種植園,把大片荒地分配給無地農民和士兵,并頒布法令,縮短耕作者的工作時間,嚴禁產業(yè)主買賣和鞭打耕作者。新政府還同英、美分別簽訂貿易協(xié)定,發(fā)展對外貿易。
1801年7月1日圣多明各頒布第一部憲法,宣布永遠廢除奴隸制度,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人財產不可侵犯,提倡貿易自由。杜?!けR維圖爾任終身總統(tǒng)并有權選擇繼承人。
1801年12月,拿破侖·波拿巴任命查爾斯·勒克萊爾為法國遠征軍司令,率領54艘戰(zhàn)艦組成的艦隊和3萬名士兵遠征圣多明各。1802年2月2日,抵達海地角。起義軍在亨利·克里斯多夫指揮下堅決還擊,下令燒毀海地角。不久,為了擺脫法軍的包圍,起義軍撤退到內地和沿海山區(qū)起義軍另一將領德薩林在圣多明各西部太子港等戰(zhàn)役中亦嚴重受挫。在起義軍失利的情況下,杜桑·盧維圖爾被迫與法軍議和。
1802年6月,勒克萊爾設計誘騙杜?!けR維圖爾到海地西部的戈納伊夫,將杜?!けR維圖爾逮捕并押送到法國。在德薩林、克里斯托夫以及亞歷山大·佩蒂翁的領導下,起義軍發(fā)動強大攻勢,痛殲法國遠征軍。
1803年11月18日德薩林攻陷法軍最后一個堡壘佛悌埃斯,法軍被迫投降,在這次遠征中法軍共損失 3.5萬人。11月29日,圣多明各正式公布《獨立宣言》。
1804年1月1日,德薩林在戈納伊夫正式宣布圣多明各獨立,并將圣多明各改為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名稱——海地。德薩林任終身總統(tǒng)
結果
海地革命經(jīng)過十三年的戰(zhàn)爭,終于180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黑人政權。從長期歷史經(jīng)驗來看,沒有一場政治運動的影響是僅僅局限與本國之內的,海地革命的爆發(fā)和新政權的建立,對當時的拉美地區(qū)乃至歐洲局勢都產生了相當大的沖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