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名相陳俊卿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jià)陳俊卿
陳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應(yīng)求,莆田(今屬福建)人。宋孝宗時期名相、詩人。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陳俊卿登進(jìn)士第,授泉州觀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權(quán)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充江、淮宣撫判官兼權(quán)建康府事。隆興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禮部侍郎、參贊軍事,為湯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1165年)復(fù)召,又為錢端禮所忌,出知漳州,改任建寧府。
乾道三年(1167年),召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乾道四年(1168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后因與虞允文不協(xié),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淳熙二年(1175年),再命知福州。力求去,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淳熙五年(1178年),起判建康府、江南東路安撫使兼行宮留守。淳熙九年(1182年),以少保、魏國公致仕。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年七十四,追贈太保,謚號“正獻(xiàn)”。
陳俊卿有遺文二十卷、奏議二十卷,均佚。《全宋詩》錄其詩九首。
歷史如何評價(jià)陳俊卿
總評
陳俊卿為相時,以用人為己任,所授官之人都是一時的杰出稱職之人,他獎勵廉潔、謙讓之人,抑制追求名利之人。有的人才能可用,但資歷淺,陳俊卿就私下推薦給孝宗,未曾對他人說。每次在朝廷接待士人和從遠(yuǎn)方來的地方官時,一定詢問他們對時政得失、人才賢否的意見。
陳俊卿侍奉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為人忠誠恭敬,這都出自他的天性。陳俊卿清廉嚴(yán)正而彬彬好禮,終日沒有疲倦的神情。他平時小心謹(jǐn)慎好像不善言語,而在朝中則嚴(yán)肅地發(fā)表直言,辨明邪正,斥責(zé)權(quán)貴毫不避諱。但凡他所奏請的,都是有關(guān)治亂安危的大事。陳俊卿與汪應(yīng)辰、李燾十分友好,他敬重朱熹,曾多次上書推薦朱熹。陳俊卿逝世后,朱熹不遠(yuǎn)千里前來哭吊,并為其撰寫《行狀》
歷代評價(jià)
趙構(gòu):卿可謂仁者之勇。
趙昚:①卿前去國,蓋有譖卿者,卿今日無一語自辨,朕益服卿厚德也。②備見忠讜,朕決意用卿矣。朕在藩邸,知卿為忠臣。
朱熹:公為相,以用人為己任,所除吏皆一時選。尤抑奔競、獎廉退,或才可用而資歷尚淺,即密薦于上,退未嘗以語人。有忽被召對、改秩除用而不知所自者。每接朝士及牧守來自遠(yuǎn)方者,必問以時政得失、人才賢否。
楊萬里:自祖宗暨于中興 ,必畀以杰魁文武之佐,負(fù)大公至正之望,為一世善類之宗。故其人未用,而天下望之;既用,而天下悅之;既去,而天下惜之。其進(jìn)其退,君子小人視之為己用舍、四海生靈視之為己戚休、中國四裔視之為國輕重。...在高宗及我圣上時則有若廣漢張公(張浚)、莆田陳公,磊磊堂堂,后先相望偉如也。初,紹興庚辰、辛巳間,敵情猘甚,國勢臬兀,天下之望在張公,而廷臣莫敢以聞,首請用張以大慰民望、卒安宗社者,陳公也。是時,萬姓三軍,稱張公為都督,而陳公為小都督,其系人望如此。至于乞斬大璫張去為、居外戚錢端禮之相、逐幸臣龍大淵、曾覿、議復(fù)奏審之法,及極言近習(xí)弄權(quán)債帥納賄等,皆根抵天下治亂,天下稱誦,其卓詭絕特之舉者,皆陳公云。
脫脫:孝宗志恢復(fù),特任張浚,俊卿斥奸黨,明公道,以為之佐。洎居中書,知無不為,言無不盡,蓋其立志一以先哲為法,非他相可擬也。
崔銑:宋之君臣任人也,忽邪忽正;修事也,忽暗忽明;議制也,昨是今非;雖有一二臣,然而張浚失之罔、陳俊卿失之懦、趙汝愚失之疏,其它末乎,無足賴也。
王夫之:故孝宗立,奮志有為,而四顧以求人,遠(yuǎn)邪佞,隆恩禮,慎選而篤信之,乃其所得者,大概可睹矣。陳康伯、葉颙、陳俊卿、虞允文,皆不可謂非一時之選也。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jià)值
- 一般般
- 沒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