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時,劉禪的兒子為什么會自殺?
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硎駶h滅亡,劉禪投降,當(dāng)真還不如他自殺殉國的兒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蜀漢后期,劉禪寵信宦官黃皓,黃皓阿諛逢迎,逐漸權(quán)傾朝野,黃皓任人唯親,誅殺忠良,排擠異己,一時間朝廷被搞的烏煙瘴氣、民不聊生,蜀國國力極速下滑。景耀六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伐蜀,鐘會與姜維在劍閣相持,鄧艾率軍偷渡陰平,并在綿竹地區(qū)斬殺諸葛瞻父子,威聲大震,不久鄧艾兵臨成都。劉禪驚慌失措,召集百官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力薦投降,唯獨(dú)劉禪第五子劉諶堅(jiān)持抵抗,劉禪最終接受譙周的建議,投降鄧艾,劉諶至劉備墓前自殺殉國,為何劉禪沒有自殺,反而劉諶自殺呢?筆者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劉禪昏聵、軟弱無能,斷送了蜀漢大好河山,已經(jīng)不止何為廉恥。劉禪能力平庸,不堪朝政,親小人遠(yuǎn)賢臣,諸葛亮北伐之時,劉禪就曾聽信李嚴(yán)的讒言,認(rèn)為諸葛亮擁兵自重,以一封詔書把諸葛亮召回,導(dǎo)致北伐無功而返。后期劉禪又寵信黃皓,忠臣都被排擠,劉禪的弟弟劉永,十幾年都沒有見過劉禪,這都是黃皓的離間之計(jì),姜維因懼怕黃皓,而到沓中屯田。
劉禪后期沉迷后宮,吃喝玩樂,不思進(jìn)取,十來年不理朝政,才讓黃皓有機(jī)可乘。這樣的皇帝,這樣的后主,已經(jīng)沒有羞恥心,皇帝自己混亂朝綱,荼毒忠臣,敗壞朝廷風(fēng)氣,已經(jīng)不分對錯,不明黑白是非,又怎么會為了蜀漢去自殺殉國。如果劉禪有進(jìn)取之心,為國為民分憂解難,蜀國自然不會這么快滅亡,劉禪不愛惜蜀國,不愛惜臣民,更不會為了蜀國放棄自己的性命,因此劉禪斷然不會自殺。
其次劉禪貪圖享樂,投降后只想安度晚年。劉禪在位時就貪圖享樂,黃皓專權(quán)時,劉禪大肆招募嬪妃,終日,幾乎不理朝政,劉備也曾說:阿斗啊,你要是生在平常百姓家,該是何等的快樂!劉禪投降鄧艾后,司馬昭將劉禪押解到洛陽,并封劉禪為安樂公,劉禪也是因?yàn)闆]有野心和報(bào)復(fù),只想茍活安度晚年才免除一死,這是有志向的人無法裝出來的。
劉禪即便是貪圖享樂,司馬昭仍然不放心,于是就宴請百官,特意叫上劉禪,宴會上司馬昭讓跳蜀舞,滿座蜀臣都淚流滿面,唯獨(dú)劉禪無動于衷。司馬昭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蜀?劉禪笑容滿面道:在此樂,不思蜀。以此看來劉禪也是很忘本的人,不但丟棄了祖宗家業(yè),也不會思念故土,在哪個時代,人們的鄉(xiāng)土情節(jié)非常重,甚至生活與父母的感情,若是死后不能回歸故里,就會死不瞑目。劉禪如此貪圖享樂,茍且偷生,又怎么會為了蜀漢放棄自己的生命,因此劉禪不會自殺殉國。
再次劉諶性格剛烈,也是劉備最有骨氣的后代,愿意以死殉國。劉諶蜀漢時期“北地王”,劉禪第五子,鄧艾兵臨城下,劉諶堅(jiān)持抵抗,他力諫劉禪: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zāi),更是父子群臣一起做最后努力,為蜀漢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一同去見先帝。但劉禪不聽劉諶的建議,而是采取了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投降了鄧艾。劉諶不愿投降,不堪忍受亡國之恥辱,便先講自己的妻兒殺死,然后跑到劉備的廟中自殺殉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贊賞劉諶曰:
君臣甘屈膝,一子獨(dú)悲傷。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凜凜人如在,誰云漢已亡。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jià)值
- 一般般
- 沒價(jià)值
{{item.userName}} 舉報(bào)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bào)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