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五大著名思想難題:真正的送命難題
5、電車難題(The Trolley Problem)
“電車難題”要數(shù)倫理學領(lǐng)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nèi)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桿嗎?
解讀: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jù)“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從一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的選擇應該是拉拉桿,拯救五個人只殺死一個人。
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一旦拉了拉桿,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單獨的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你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你的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傊?,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狀況經(jīng)常強迫一個人違背他自己的道德準則,并且還存在著沒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況。
4、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于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chǎn)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么在什么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Thomas Hobbes后來對此進來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讀:
對于哲學家,特修斯之船被用來研究身份的本質(zhì)。特別是討論一個物體是否僅僅等于其組成部件之和。一個更現(xiàn)代的例子就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樂隊,直到某一階段樂隊成員中沒有任何一個原始成員。這個問題可以應用于各個領(lǐng)域。對于企業(yè),在不斷并購和更換東家后仍然保持原來的名字。對于人體,人體不間斷的進行著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在于強迫人們?nèi)シ此忌矸輧H僅局限在實際物體和現(xiàn)象中這一常識。
3、中文房間(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間”最早由美國哲學家John Searle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這個實驗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說英語的人身處一個房間之中,這間房間除了門上有一個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閉的。他隨身帶著一本寫有中文翻譯程序的書。房間里還有足夠的稿紙、鉛筆和櫥柜。寫著中文的紙片通過小窗口被送入房間中。根據(jù)Searle,房間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書來翻譯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復。雖然他完全不會中文,Searle認為通過這個過程,房間里的人可以讓任何房間外的人以為他會說流利的中文。
解讀:
Searle創(chuàng)造了“中文房間”思想實驗來反駁電腦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夠真正思考的觀點。房間里的人不會說中文;他不能夠用中文思考。但因為他擁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讓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以為他能流利的說中文。根據(jù)Searle,電腦就是這樣工作的。它們無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們可以運行一個程序,處理信息,然后給出一個智能的印象。
2、薛定鍔的貓(Schrodinger’s Cat)
薛定鍔的貓最早由物理學家薛定鍔提出,是量子力學領(lǐng)域中的一個悖論。其內(nèi)容是:一只貓、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氣一起被封閉在一個盒子里一個小時。在一個小時內(nèi),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幾率為50%。如果衰變,那么一個連接在蓋革計數(shù)器上的錘子就會被觸發(fā),并打碎瓶子,釋放毒氣,殺死貓。因為這件事會否發(fā)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鍔認為在盒子被打開前,盒子中的貓被認為是既死又活的。
解讀:
簡而言之,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因為事件發(fā)生時不存在觀察者,盒子里的貓同時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狀態(tài)中(既死又活)。薛定鍔最早提出這個實驗是在回復一篇討論量子態(tài)疊加的文章時。薛定鍔的貓同時也說明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是多么令人無法理解。這個思想實驗因其復雜性而臭名昭著,同時也啟發(fā)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最奇異的就屬“多重世界”假說,這個假說表示有一只死貓和一只活貓,兩只貓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遠不會有交集。
1、缸中的大腦(Brain in a Vat)
沒有比所謂的“缸中的大腦”假說更有影響力的思想實驗了。這個思想實驗涵蓋了從認知學到哲學到流行文化等各個領(lǐng)域。這個實驗的內(nèi)容是:想象有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你的體內(nèi)取出,放在某種生命維持液體中。大腦上插著電極,電極連到一臺能產(chǎn)生圖像和感官信號的電腦上。因為你獲取的所有關(guān)于這個世界的信息都是通過你的大腦來處理的,這臺電腦就有能力模擬你的日常體驗。如果這確實可能的話,你要如何來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而不是由一臺電腦產(chǎn)生的某種模擬環(huán)境?
解讀: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很像《黑客帝國》,那么你說對了。這部電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這個思想實驗的影響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是讓人們質(zhì)疑自身經(jīng)歷的本質(zhì),并思考作為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是什么。這個實驗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爾。在他的《Meditati**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書中,笛卡爾提出了能否證明他所有的感官體驗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個“的魔鬼”產(chǎn)生的這樣的疑問。笛卡爾用他的經(jīng)典名言“我思故我在”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腦”實驗更為復雜,因為連接著電極的大腦仍然可以思考。這個實驗被廣泛的討論著,有許多對于此實驗前提的反駁,但仍沒有人能有力的回應其核心問題: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實?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