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于三教九流的版本有多少 這些版本分別是什么樣的
“……有賣狗皮膏藥的,有賣跌打藥的,擺地攤的,算命的,等等,純粹是個三教九流、五花八門的自由市場。”這是從某篇文章中截取的一段話,但也從一定程度上表明老百姓對“三教九流”的看法。
提到“三教九流”,人們都聯(lián)想到舊社會闖蕩江湖,從事一些不是很正當(dāng)?shù)男袠I(yè)的人。其實,這是受明清白話小說的影響,把一個中性詞誤解成了貶義詞。
實際上,“三教九流”是對人的地位和職業(yè)的劃分標(biāo)準(zhǔn),最早始于商周時期。
其中,“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叭獭迸帕许樞虻南群螅加诒敝芙ǖ露?公元573年)?!侗笔贰ぶ芨咦婕o(jì)》:“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后,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后?!?/p>
“九流”的說法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這九個學(xué)派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其實書中收錄了諸子189家,但最重要的還數(shù)這九家。后來,“九流”被用來代表社會上的各行各業(yè),在“九流”中,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國家在不斷地改朝換代,各行業(yè)、階層的地位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就是說,除了三教沒爭議外,九流的標(biāo)準(zhǔn)一直在發(fā)生改變,如以下兩個不同時代的版本:
版本一:
“上九流”是: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nóng)、工、商。
“中九流”是:舉子、醫(y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
盜、竊、娼。
版本二: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閣老六宰相,七進(jìn)八舉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醫(yī),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臺(唱戲)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剃頭),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給家畜配種)九娼妓。
這種變更的情況就如同“演員”和“教師”這兩個職業(yè)一樣,在舊社會,“演員”被人稱“戲子”,“教師”則更有“臭老九”之稱;如今,他們的社會地位都提高了,變成時下的熱門行業(yè)。
了解了“三教九流”的來龍去脈,我們就會明白它只是一個對人群的劃分標(biāo)準(zhǔn),沒有什么貶義。w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