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一生悲情只恨生在帝王家
說起中國古代詩詞上非常有名的幾位詞人,就不得不提及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人李煜了。在所有非常有名的詞人中,他的政治地位是最高的一位,因為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位主人,南唐的帝王李煜。這位帝王作為一個國家的領(lǐng)導(dǎo)者來說,他無疑是非常失敗的。甚至他被攻陷之后,屈辱的做了階下囚,最后甚至被殘忍的毒死,他的下場是非常慘烈的,經(jīng)歷了滅國之痛,一個朝代的心衰在他眼里流去,而從某一個意義上來說他也親手造就了這個朝代的悲劇。然而作為詞人,李煜是非常成功的,他的許多詩詞都有著非常大的格局,而反復(fù)被后人所鑒賞,更是出現(xiàn)在我們的教科書中,由此可見他的詩詞地位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悲慘的帝王,天才的詞人吧!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景的第六個兒子,李煜此人生性風(fēng)流極具才情,在歷史人物的畫像中他更是有著較為奇特的面貌,一目雙瞳高聳的額頭還有稀松的牙齒,使得他,光是從外貌上就遭到了眾多兄弟的彈劾。大家都認(rèn)為他長著一副奇異外貌,唯恐他會招來禍端。而那時的李煜根本無心權(quán)勢,而他本人也沒有多大的政治才能,在朝中更是孤寡一人無依無靠。所以那時的李煜為了躲避禍端,干脆一人躲起來,沉醉于研究詩詞歌賦,從不過問世事,醉心于山水之間,沉迷于詩詞歌賦之中。那個時候的李煜可以說無牽無掛的過了一段此生最舒心的日子,就在他以為她可以這樣安穩(wěn)平淡的過一生時,上天卻給他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當(dāng)朝太子李弘突然病逝了,而擁護(hù)李從善的大臣眾多,都希望立其為太子。但是這對于當(dāng)時的皇帝來說是非常大的威脅,太子的權(quán)力過盛,不僅不會給他帶來榮譽,反而會給他招致殺身之禍。所以那些擁護(hù)李從善的大臣們都被革職流放,而皇帝轉(zhuǎn)而立李煜為太子,從此朝中也像釜底抽薪般,少了許多忠心耿耿的中流砥柱,這為后來的滅國埋下了伏筆。
后來李煜父皇逝去,李煜不得已也登上了皇上的寶座。然而毫無治國之才的他,對整個國家并沒有什么特別大的貢獻(xiàn),而中唐的沒落就像一場狂襲而來的龍卷風(fēng),早已有些名存實亡之勢了。所以后來李煜便親身經(jīng)歷了滅國這樣一件事。在開寶四年宋太祖領(lǐng)人滅南漢,到達(dá)漢陽時,李煜極度恐慌,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應(yīng)對,他只害怕自己生命難以持續(xù),所以他迫切的改了國號,親自去掉唐號之稱,自封為"江南國主"。他的這一舉動也是寒了朝中上上下下的人民的心,在危險來臨之際,李煜想的并不是如何去保護(hù)自己的子民,更多的是想著如何逃亡,這對于朝中老將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所以朝中也并沒有人再把他放在眼里。朝中大勢已去,早已定為定居,他們自然不戰(zhàn)而敗。后來敵軍的鐵騎也踏進(jìn)了李煜的宮殿,無奈之下李煜上表自己愿意臣服于北宋的決心,并且表示愿意接受北宋冊封的爵位,以此獲得一線生機(jī),然而更令人覺得恥辱的是,他這樣委屈求和的方式竟然被拒了。后來首城金陵失守,其守將馬承信為保李煜安危更是當(dāng)場戰(zhàn)死,而他自己的親信陳喬更是在自己身邊自殺,從此李煜庇護(hù)之所,也預(yù)示著南唐的滅亡。
經(jīng)歷了這樣人生起落的他,在滅國之后被宋國囚禁,在此期間,他做了許多非常有名的詩詞歌賦。每首詩詞都有著對以前的懷念,和對自己現(xiàn)狀的不滿和悔恨,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詞當(dāng)屬他的《虞美人》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是對過去的深深懷念,"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然而他卻只能無能為力的在吟唱,他的故國只能存在于他終身的悔恨與無奈中,終究不堪回首月明中了。這是何等的格局,又是何等的悲傷?讓所有聽之聞之者無不因此動容不已,潸然淚下。
南唐后主李煜,雖然在治國方面并沒有什么韜略之才,甚至他間接的導(dǎo)致了朝代的滅亡。但是他在詩詞歌賦上的成就是無可厚非的,他的詩詞在經(jīng)歷了時間的沉淀之后,賦予了它與眾不同的情感,而這樣的情感并不是一般的作詞人所能體會到的,滅國之殤,又有幾人能承受?只恨他生在帝王家,不能隨心所欲的做閑云野鶴了。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