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湖湘名人—陶侃
湖湘文化—湖湘名人—陶侃,(257-333)晉朝刺使。???晉潯陽人。字士行,生於三國吳會稽王太平
(257-333)
晉朝刺使。
晉潯陽人。字士行,生於三國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初為縣吏,補武岡令,與太守呂岳不合,棄官歸,為郡小中正。旋為南蠻長史,擊破張昌起事,遷江夏太守。平陳敏之亂后,改官武昌。是時遍地饑荒,民多揭竿而起,西陽王司馬羕左右亦結“西陽蠻”,截江劫掠,侃率軍逼,迫令交出罪犯,盡皆斬首。于是水陸肅清,流民漸歸,務農植谷,又開集市,以通有無,民受其利。
杜率流民起事于長沙,下逼諸郡縣,進破荊州刺史。繼破巴陵,克長沙,俘毛寶、高寶、梁堪,降王貢,杜所部流民潰散,亦走死。以功高遭忌,左轉廣州。王敦之亂,以本官領江州刺史,旋遷都督荊、雍、益、梁州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及平蘇峻之亂,晉侍中、太尉,封長沙郡公,加都督八州軍事,以江陵偏遠,移鎮(zhèn)巴陵。遣諮議參軍張誕,討平“五溪蠻”。
侃,勤于吏職,在軍40年,果毅善斷。任廣州刺史時,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以勵志力。成帝咸和七年(332)六月,病篤辭官,以后事付右司馬王衍期,將回長沙。車出臨津就船。明日,卒于樊溪舟中,時年76歲。遺命葬長沙城南20里?!对涂たh圖志》謂:“陶侃墓在長沙縣南二十三里?!?/font>
侃初入長沙,曾于岳麓山結杉庵以居,又筑壘江濱,以與杜相持,今號陶關。及杜,始入城,居賈誼故宅;清人又建陶公祠于南門外,并就祠屋設惜陰書院。湘潭亦有陶浦等遺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湖湘文化—湖湘名人—陶汝鼐
(?-?)明朝翰林院檢討。明寧鄉(xiāng)縣人。字仲調,號密庵。12歲補博士弟子。思宗崇禎二年(1626)以拔貢入國學。時值思宗親臨太學,群臣提議恢復“積分法”。思宗即命祭酒于當年十月進行監(jiān)試,共考6堂,每堂拔正卷1人,而6卷中又拔1人為首。汝鼐獲第一,奉詔題名勒石太學,任五品官。未出仕,仍留國子監(jiān)從學。六年,湖廣鄉(xiāng)試中舉人。時當盛年,思“效用于世”,屢上書地方當局,陳述時政利弊,未獲采納。十年、十六年,兩次中會試副榜,任廣東新會縣教諭。后累官至翰林院檢討。明亡,入寧鄉(xiāng)溈山寺削發(fā)為僧,號忍頭陀。年80病卒。編纂《大溈山志》8卷、《嚏古集》3卷、《榮木堂集》10卷。
· 湖湘文化—湖湘名人—陶澍
(1778-1839)清兩江總督。清安化縣人。字子霖,號云汀,自稱桃花漁者,印心石屋主人,晚歲自稱髯樵。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少時家貧,隨父讀書。嘉慶五年(1800)秋舉于鄉(xiāng)。兩年后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旋丁父憂歸。十五年任四川鄉(xiāng)試副考官,十八年記名以御史用。先后任江南、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遷戶部給事中,巡視江南漕務。轉吏部給事中。二十四年(1819)冬,出任川東道。日坐視事,有訴立訊,“數(shù)月積訟一空”。是時私鹽橫行,百姓深受其苦?;騽袢【喫禁},不許。力主減官鹽價四之一以敵私鹽之議,于是“居民盡食官鹽,私販遂絕。數(shù)郡安堵而商銷亦倍額,未期年政聲大著”。道光元年(1821)四川總督蔣攸铦奏稱陶澍治行為四川第一,可堪大任。擢山西按察使,又調福建按察使,同年十月擢安徽布政使。道光三年,任安徽巡撫。五年六月,全境水災,30馀州縣堤圩皆潰,田廬蕩然,百姓流徒。澍駐蕪湖乘舟考察災情,籌畫賑...
· 湖湘文化—湖湘名人—陶弼
(1016-1077)宋代知州。宋永州祁陽縣人。字商翁。陶岳之子,約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岳死時,弼尚年幼。愛文學,喜兵書,一時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仁宗慶歷六年(1046),荊湖南路瑤民起事,提點刑獄楊畋往討,弼受命率軍往襲,大破瑤兵,事平,論功得陽朔主簿,時年30?;实v四年(1052)六月,楊畋受任廣南西路經(jīng)制,召弼至軍,委以機要。九月,畋部將蔣偕與僮(壯)族人儂智高反宋之部屬交戰(zhàn),敗死于賀州之太平場,士卒多逃匿山林。弼令人持白旗,大書“招安蔣團練部下敗兵”。蔣部屬雙復結果。弼受陽朔令。旋知潭州糧料院。又知邕州。神宗熙寧五年(1072),受任辰州皇城使,協(xié)助章惇“經(jīng)制”“五溪蠻”。九年初,復知邕州,隨行營招討經(jīng)略郭逵時攻交趾。十二月,交趾王求和,宋軍乃退。熙寧十年二月,改廣源為順州,以弼知州事?!笆聦俨輨?chuàng),存亡不可知”,部屬不樂久留,弼勉以忠義,與士卒同甘苦,因得眾心。...
· 湖湘文化—湖湘名人—楊幺
(?-?)南宋農民起義領袖。宋鼎州龍陽(今漢壽)人。本名太。生年不詳。南宋初,鐘相起事,幺為首領之一。鐘相死后,他與夏誠、黃佐、周倫、楊欽等率其中馀部,利用河湖港汊,設立營寨,堅持戰(zhàn)斗。朝廷詔李綱為荊湖南路宣撫使、程昌寓為鼎澧路鎮(zhèn)撫使,會兵進討,俱不能勝。高宗紹興三年(1133)夏,楊幺被推為總首領,自稱“大圣大王“,并立鐘相次子義為太子。其勢力范圍起岳州,西迄鼎澧,北達公安,南至潭州界內。其軍春夏耕耘,秋冬攻戰(zhàn),水陸兩棲。在所轄區(qū),“無稅賦差科,無官司法令”,“田蠶絲興旺”。紹興四年(1134)八月,的岳飛為潭州制置使。五年三月,詔張浚視師譚州。是時,楊幺擁眾20馀萬,巨舟千艘,并制“飛黃騰達舟”,以輪激水,發(fā)揮水戰(zhàn)優(yōu)勢。岳飛采取“剿撫兼施”,促其分化瓦解。六月,黃佐、楊欽等先后投降,楊幺大寨孤立無援。岳飛又伐君山木結為巨筏,遂破飛舟。幺軍敗投水,為飛部將牛皋所擒殺。
· 湖湘文化—湖湘名人—楊再興
(?-?)南宋抗金名將。南宋武岡軍(治所在今新寧縣盆溪)瑤族人。高宗紹興元年(1131),曹成擁眾志成10馀萬,占道州、賀州,再興為曹成部將。紹興二年,岳飛權知潭州兼權荊湖南中安撫使,進討曹成。曹成令再興集三萬之眾以相拒,再興陣斬岳飛將部韓順夫及飛弟翻。后兵敗,再興匹馬躍入深澗,陷于絕境。追兵張弩欲發(fā),再興急呼:“愿執(zhí)我見岳飛!”乃出山澗,由張憲領見飛。飛以抗金為重,將材難得,不計個人恩怨,慨然為之松綁,勸其“以忠義報國”。再興大為感動,從此追隨岳飛南征北戰(zhàn),遂成抗金名將。紹興六年(1136),岳飛屯軍襄陽,再興師動眾奉命進攻偽齊孫都統(tǒng)軍于長水縣(故城在今河南洛寧)。八月十三日,所部與偽齊孫都統(tǒng)、后軍統(tǒng)制滿在及士卒百馀人,偽齊軍瓦解,再興乘勝收復長水縣,以功由第四副將武經(jīng)郎升中軍統(tǒng)制。紹興十年七月上旬,金兀術率龍虎大王等1.5萬騎直襲郾城。雙方激戰(zhàn)數(shù)十次,金兵不退,再興單騎沖入敵陣,欲生擒...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