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氏起源
( 鐘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53 | 2018年 | 53 | 2014年 | 54 |
2013年 | 54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54 |
1995年 | 485 | 1987年 | 56 | 1982年 | 46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鐘姓主要源自:姬姓、嬴姓、羋姓。
鐘姓起源一
出自姬姓,伯州犁居鐘離故曰鐘離,即鐘氏,鐘子期即其后。
鐘姓起源二
源于嬴姓,為復(fù)姓鐘離所改。出自周王朝時期伯益后人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發(fā)將遠(yuǎn)古東夷族首領(lǐng)伯益的后人封在鐘離邑,后建有鐘離國,亦稱童鹿國,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子爵,國君稱鐘離子。鐘離國最初的國址在山東地區(qū),后來在東周初期遷到淮河中游流域(今安徽蚌埠)。到了春秋中期,鐘離國被強大的楚國在周景王姬貴七年(楚靈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占,鐘離國滅,楚靈王分改鐘離國故地為濠州、舒城,鐘離子被迫成為楚國的下臣。后楚靈王又允許其復(fù)國,但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小國,鐘離國君的爵號降為“君”,國境限于鐘離城一帶(今安徽蚌埠小蚌埠鎮(zhèn)雙墩村)。
鐘姓起源三
源于羋姓,楚公族鐘建封于鐘吾國,其后為鐘吾氏,后簡寫為鐘氏。東周時鐘吾子爵封地,建立“鐘吾國”,在今江蘇新沂市。宿遷為鐘吾子國,后歸附楚國。公元前512年鐘吾國被并入?yún)菄?。周元王四?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國奪回。
鐘姓起源四
源于羌族和吐谷渾部落等,屬于漢化改姓為氏,西漢甘肅臨洮的鐘羌,以族名漢字音譯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執(zhí)政時期,有羌族人內(nèi)附,北魏孝文帝特賜其姓鐘氏,全名為鐘豈。其后裔子孫世代為鐘氏至今。秦漢以后,北方部落逐漸強大,不斷南侵?jǐn)U張,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zhàn)火連年不斷,中原政權(quán)頻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進(jìn)入中原,中原百姓南遷東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渾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鐘姓
鐘姓起源五
源于畬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少數(shù)民族中鐘氏最多的是畬族,傳說是高辛氏后裔伯夷的后代。傳說,畬族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氏(盤庚)、藍(lán)氏(藍(lán)光輝)、雷氏,一女名叫龍郎公主。后來,有一個叫鐘志深的漢族青年入贅,與龍郎公主結(jié)婚,因而由漢族改為畬族,并將漢姓鐘氏帶入畬族,鐘志深遂成為畬族鐘氏的始祖。隋朝嶺南臨賀的俚人有鐘姓,臨賀大概在今廣西鐘山和賀州地區(qū)。畬族鐘姓的先民,這些少數(shù)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漢化程度較高。
畬族鐘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閩、浙、贛、粵、桂數(shù)省之地。
鐘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鐘吉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撫順(今遼寧撫順)、烏魯特(今內(nèi)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qū))等地。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nggi Hala。
清朝中葉以后,蒙古族、滿族鐘吉氏所冠漢姓即為鐘氏。
鐘姓起源七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宗佳氏,亦稱周佳氏,或音譯作鐘吉氏,滿語拼音為Jo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河(今黑龍江上游或嫩江一帶),后多冠漢姓為鐘氏、周氏等。
⑵.滿族覺羅氏,滿語為Gioro Hala,后有冠漢姓為鐘氏者。
鐘姓起源八
源于彝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鐘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鐘里氏、鐘拉氏。后在名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省改為單字漢姓鐘氏,世代相傳至今。
鐘姓起源九
源于裕固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裕固族,起源于唐朝時期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jì)的丁零、公元四世紀(jì)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紇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該民族曾稱自稱為“撒里維吾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據(jù)其本民族的意愿,確定以同明朝時期的稱謂“堯呼爾”諧音相近的“裕固”(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民族稱謂。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肅省建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裕固族鐘氏,源出賀郎格家部落鐘鄂勒氏族,世居甘肅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漢姓為鐘氏。
鐘姓起源十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在今白族、回 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鐘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不論是復(fù)姓的“鐘離”還是單姓的“鐘”,都是發(fā)源于今安徽省境。”先秦時期,鐘姓主要活動在楚國境內(nèi)的湖北、湖南以及山東一帶。
漢晉南北朝時鐘姓已經(jīng)向東播遷到江浙皖贛、中原地區(qū),其中穎川鐘氏后來成為全國各地鐘氏的主要來源。
隋朝時由于嶺南俚人的鐘姓在廣西和湖南交界地區(qū)的勢力,隨后兩廣地區(qū)的鐘姓發(fā)展迅速,當(dāng)?shù)氐耐林娂娂尤霛h族。唐朝時兩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宋元明時鐘姓實際已經(jīng)成為南方的著名姓氏。
宋元明600余年,鐘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中國重新形成了以江西為重心的南部和東南部鐘姓人口聚集區(qū)。
從清乾隆帝開始,閩、粵鐘氏陸續(xù)有人遷入臺灣,后又有人遷往海外。
鐘漢良
鐘楚曦
鐘楚紅
鐘鎮(zhèn)濤
鐘淑慧
鐘發(fā)
鐘麗燕
鐘真
鐘偉強
鐘凱
鐘立風(fēng)
鐘景輝
鐘一憲
鐘藝
鐘思華
鐘彩媚
鐘梅
鐘綺微
鐘小丹
鐘舒曼
鐘舒淇
鐘立帥
鐘昀呈
鐘煌
潁川郡:戰(zhàn)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后,以所得韓地于秦王嬴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qū)。東魏時期遷治潁陰(后為長社,今河南許昌)。隋、唐兩朝為許州潁川郡。
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潛江西北.西晉時分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今湖北鐘祥)。南朝宋相當(dāng)今湖北鐘祥、天門、京山、潛江、沔陽等縣地。
潁川堂:以望立堂。
竟陵堂:以望立堂。
四德堂:春秋楚國、鄭國交戰(zhàn)的時候,楚國鐘儀被鄭國俘虜獻(xiàn)給了晉國。晉國公贊他不忘本是仁,不忘舊是信,無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這四德,給他的大任務(wù)必定能辦得很好?!庇谑菚x景公以對外國使臣的禮侍他,叫他回楚國談判和平。
一、鐘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廣西之田林、海南之保亭、貴州之從江、云南之景谷及瀘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瑤、黎、畬、苗、回、水、鮮、彝、土家、傈僳、拉祜、裕固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由鍾、鐘二姓簡化而得。尋祖溯源,詳見“鍾”、“鐘”二姓。
二、鐘(鍾)
較常見姓氏?!多嵧ㄖ尽?、《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晉伯宗之后。伯宗,晉之賢者也,為郤氏所?,被殺。子伯州犂奔楚,邑于鍾離(離),今濠州也(按:濠州當(dāng)今安徽鳳陽東北),子孫以邑為氏,或言‘鍾’,或言‘鍾離(離)’。”《姓氏考略》注引《古今姓氏書辨證》亦云:“鍾儀之先仕楚,以食邑為氏?!?/p>
2、或為鍾離氏所改?!缎帐显~典》注引《姓氏急就篇》云:“楚鍾離昧次子接,居潁川長社(故城在今河南長葛縣西)為鍾氏?!辨R離昧,項羽將。
3、畬族之“鍾”,相傳為龍期(槃瓠)之姓,招鍾姓為婿,乃畬家四姓之一。
4、裕固族之“鍾”,則由“鍾鄂勒”氏所改,本為戶族名,后或取其首音、諧漢姓“鍾”而為單姓。注(1)、
4、見《中國人的姓名》。春秋時楚有鐘子期;南朝梁有鐘嶸,著《詩品》;三國魏有鐘會、鐘毓、鐘繇。
三、鐘(鐘)
罕見姓氏?!吨形拇笞值洹忿D(zhuǎn)引《姓苑》收載。其源不一:
1、《漢語大字典》引《萬姓統(tǒng)譜》云:“鐘,見《姓苑》。與‘鍾’同。”
2、《姓氏詞典》據(jù)《中國姓氏匯編》則稱:“以器具為姓氏?!?/p>
四、鐘(鍾)
鐘姓分布: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38%,為中國人口最多一百個姓之一。尤以廣東、江西、四川、廣西、湖南、浙江等省區(qū)多此姓,6省區(qū)鐘姓約占全國漢族鐘姓人口83%。
鐘姓起源:
1、系自子姓。春秋時宋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犁,入楚,食采于鐘離(故城在今安徽鳳陽東北20里),因氏。
2、春秋時楚鄖公鐘儀之先仕楚,以所食邑為氏,楚大夫鐘建乃其后也?!蹲髠鳌肤斦压哪辏鹨司坛晴婋x,其城在漢陽軍。當(dāng)為此邑,故城在今湖北漢川東五里墩。
3、嬴姓鐘離氏之后改為鐘氏。
4、北魏高祖時有羌人鐘豈內(nèi)附。
5、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碩托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鐘吉氏后改為鐘。今滿族姓。
6、裕固族鐘鄂勒氏,漢姓為鐘。
7、臺灣土著、猶太人后裔、拉祜、蒙古、回、畬、苗、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鐘姓名人:
鐘祖,漢時童鄉(xiāng)侯。
郡望:潁川。
其他:
①臺灣省鐘姓在日本侵占臺灣時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金重。金重系鐘姓分析而成。1945年臺灣光復(fù)后,仍恢復(fù)鐘姓。②日本侵占臺灣時期,一部分臺灣土著被迫使用日本姓山田,1945年臺灣光復(fù)后,奉令重新改姓鐘。
鐘姓古代名人
鐘繇三國(151年-230年),字元常,三國魏大臣、大書法家。潁川長社人。東漢末舉孝廉,累遷廷尉正、黃門侍郎。與晉王羲之并稱“鐘王”。臨終時授子會曰
鐘烈戰(zhàn)國(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50年),鐘姓受姓始祖,戰(zhàn)國時期宋國末代君主宋康王之子。公元前318年,宋康王自立為王后封烈公為“鐘邑大夫”。公元前286年,宋國滅亡,烈公逃到豫州鐘離山定居,因宋康王曾封烈公“鐘邑大夫”,所以烈公就以封地“鐘”為姓,成為鐘氏烈系受姓太始祖。
鐘明亮元代前期,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冬﹐在福建汀州(今福建長?。┢鹆x,至元二十七年﹐鐘明亮病逝﹐起義趨于失敗。
鐘子期春秋,楚國人。精音律。相傳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一次琴后就不復(fù)鼓琴。
鐘嶸南北朝,中國南朝文學(xué)批評家,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曾任參軍、記室一類的小官。梁武帝天監(jiān)十二年(513年)以后,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隋書·經(jīng)籍志》又稱之為《詩評》。
鐘紹京唐朝,鐘嶸之弟鐘嶼的玄孫,唐代宰相、書法家、藏書家,善書直鳳閣,時號小鐘。
鐘芳明朝(1476年-1544年),字仲實、中實,號筠溪。是明代著名的學(xué)者、政治家,學(xué)問精而兼博,著作涉及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醫(yī)學(xué)、軍事等領(lǐng)域。
鐘若玉清朝(1737年-1802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女,字文貞,號元圃。工寫墨梅。畫臨崔白,字學(xué)鐘、王,詩宗韓、柳。以鬻字自給,腕力蒼老,不類閨閣人書。晚依婿家藩氏,以訓(xùn)女生為業(yè)。
鐘天緯清朝,江蘇華亭人,清代著名翻譯家,譯書數(shù)十種,著有《則足集》。
鐘姓近代名人
鐘世銘晚清民國,直隸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緒進(jìn)士。光緒三十二年留學(xué)美國哈佛大學(xué),獲碩士學(xué)位?;貒?,充直隸高等工業(yè)學(xué)堂英語教員、教務(wù)主任。1921至1925年間,先后任北洋政府鹽務(wù)署署長、財務(wù)處長及總代長。后調(diào)任奉天交涉員,未幾辭職。
鐘芳禮晚清民國,清代廣西人,一說廣東花縣人。一說原名芳球。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后,為御林侍衛(wèi)。咸豐三年,在天京被封為丞相。
鐘穎晚清民國,清代滿州正黃旗人,愛額覺羅氏。曾充四川陸軍小學(xué)工程處提調(diào),光緒三十三年繼任四川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xié)統(tǒng),兼四川陸軍速成學(xué)堂總辦。辛亥革命后奉調(diào)入藏,為辦事長官。數(shù)年后回川。
鐘契夫原名鐘西萍,1925年10月生,江西萍鄉(xiāng)人,中共黨員,經(jīng)濟(jì)學(xué)家,生前歷任國務(wù)院學(xué)位委員會學(xué)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宏觀經(jīng)濟(jì)管理教育學(xué)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投入產(chǎn)出學(xué)會顧問,中國數(shù)量經(jīng)濟(jì)學(xué)會顧問。
鐘榮光清朝,廣東香山人,清光緒22年加入興中會,并創(chuàng)辦宣傳革命的報紙。1928年嶺南大學(xué)收歸國人自辦,任第一校長。次年改任嶺南大學(xué)榮譽校長。
鐘氏族譜 [不分卷] (27頁)
渡溪鐘氏宗譜 [卷數(shù)不詳] (61頁)
鐘氏重修族譜 [4卷] (68頁)
鐘氏家譜 [9卷,含卷首] (96頁)
鐘氏族譜 [不分卷] (97頁)
鐘氏家譜 [9卷,含卷首] (98頁)
鐘氏重修族譜 [4卷] (111頁)
渡溪鐘氏宗譜 [16卷] (122頁)
渡溪鐘氏宗譜 [16卷] (148頁)
渡溪鐘氏宗譜 [16卷] (163頁)
浦陽潮溪鐘氏宗譜 [14卷] (171頁)
鐘氏家譜 [9卷,含卷首] (178頁)
錢清鐘氏宗譜 [6卷] (192頁)
浦陽潮溪鐘氏宗譜 [14卷] (214頁)
湖興鐘氏八修族譜 [10卷] (234頁)
浦陽潮溪鐘氏宗譜 [14卷] (242頁)
錢清鐘氏宗譜 [6卷] (749頁)
鐘氏支譜 [14卷,及卷首] (2458頁)
鐘氏寧房支譜 [14卷,及卷首末] (2488頁)
穎川堂鐘氏聯(lián)修族譜 (26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