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349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334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348 |
1995年 | 364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424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341 |
戈姓主要源自:姒姓。
戈姓起源一
出自夏朝東夷族的寒國,以國名為氏。伯明之子名浞,因?qū)俸畤耍适贩Q寒浞。他殺死后羿當(dāng)了國君,篡奪了夏朝政權(quán),自立為王,封他的一個兒子澆在過國,另一個兒子封在戈國(位于宋、鄭之間),為夏王朝附庸國。后來,少康中興,滅掉戈國。原戈國后代子孫遂以國名命姓,乃稱戈氏。
戈姓起源二
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以國名為氏。寒浞篡夏以后,少康經(jīng)過努力,終于復(fù)國。少康的兒子杼滅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國,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仍為諸侯方國,其后人亦為戈姓。
戈姓起源三
源于職業(yè),出自商末周初工匠戈工,屬于以職業(yè)稱謂為氏。戈工,就是制戈的工匠,為固定職業(yè)的軍職工匠,一如今天的軍工企業(yè)職工。
戈姓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時期官吏司戈,屬于以職業(yè)或官職稱謂為氏。司戈,是唐朝武則天天授年間設(shè)置的武官職稱,官秩從八品,主要用來授予置閑的武將,需要起用時,另授實職。
戈姓起源五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格晉氏,滿語為Gegin Hala,漢義“戈”,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zhèn))。后有鄂倫春族引為姓氏者。
清朝中葉以后,滿族、鄂倫春族格晉氏所冠漢姓即為戈氏,讀音皆作gē(ㄍㄜ)。
戈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四十一位門閥。戈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個以戈為名的古國的后裔,《姓氏考略》載:“戈氏,禹之后,分封于戈,以國為姓,望出臨海?!鄙瞎畔某瘯r候,有個東夷族建立的戈國,是夏王朝的附庸國。后來戈國公族的后代,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而戈國這個國名,原來也是取自地名。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后,少康的兒子“杼”,就并合了戈國,那里不再稱戈國,還是稱為戈地。而杼又將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隨后,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為姓戈姓。常州戈姓先世源于臨海戈氏。目前江西新干縣贛江東岸有戈姓人口約2000余人。常州地區(qū)約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064%。歷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現(xiàn)了許多杰出人才。山東濟寧中區(qū)唐口戈戶村約有戈姓人口3000人左右!在江西上高徐家渡白土村有戈姓3000左右!在石家莊市無極縣小呂村有1500人左右!
今江西省的新干縣,湖北省的荊州市、武漢市江夏區(qū),上海市,遼寧省的義縣,山東省的濟寧市任城區(qū),江蘇省的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鹽城市、浙江省的杭州市、臨海市,安徽省的合肥市、黃山市、蚌埠市,宣城市,其中廣德縣一脈旺盛時有戈氏族人過萬,縣志上記載“廣德曾有72戈村”,后因太平天國戰(zhàn)亂,人口漸少?,F(xiàn)存約2000人。河北省的石家莊市無極縣、東光縣、滄州市、邢臺市清河縣,新疆維族爾自治區(qū)的烏魯木齊市,吉林省的敦化市,江西省的新干縣,湖南省的婁底市、衡陽市,云南省文山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桂林市,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戈家泉,河北張家口尚義縣大西溝村、戈家村,張北縣,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閆集鎮(zhèn)許營村田廟等地,均有戈氏族人分布。
臨海郡:《郡望百家姓》中記載:戈氏望出臨??ぁH龂鴧翘蕉曛每?。相當(dāng)于今浙江省東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區(qū)。
景州:在今河北省東光縣及景縣一帶。明代景州戈氏,人才輩出。
平允堂、平寇堂:明朝時候,饒平縣知縣戈尚有,執(zhí)法平允。饒平距海甚近,海盜常登岸騷擾。戈尚有不發(fā)兵剿??h內(nèi)有一種毒草能殺人,百姓常用它做壞事。戈尚有把這些犯罪的集合來,宣布“禁止用毒草。已經(jīng)犯罪的暫不處理,要你們每天拔毒草繳給衙門贖?!贝蠹也恢墒裁?,為了贖罪都踴躍去拔,很快把毒草拔光。戈尚有差人把毒草投到沿海各個井里,一村留一井不投,供民飲用。海盜突然登岸,在沿海井里提水解渴,所有海盜全都中毒而死。從此海盜平了,毒草也拔光了,奸民想利用毒草做壞事也沒法做到了?;实壑懒耍嵘晟杏袨樾滩恐魇?。
一、戈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分布較廣: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縣,山東之平度,內(nèi)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崇仁、金溪,廣西之灌陽,云南之隴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彝族、土家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姓譜》云:“禹之后,分封於戈,以國為姓?!贝水?dāng)系出姒姓。
2、鄭樵注云:“夏時諸侯,豷之國也。(按:《左傳》載:寒浞殺羿,因其室而生澆、豷。處澆于過,處豷于戈。)少康滅之,其地在宋、鄭之間,子孫以國為氏。”
戈姓古代名人
戈訕明朝,著名畫家,常熟人。
戈文清朝,著名畫家,蘇州人。
戈載清朝(1786-1856),字寶士,一字孟博,號順卿,又號弢翁,江蘇吳縣人。父戈宙襄號小蓮,著有《韻表互考》、《韻類表》、《字母互考》、《字母會韻紀要》等若干種。戈載世其家學(xué),尤潛心於宋人宮調(diào)聲律之學(xué)。嘉慶十二年(1807年)縣學(xué)生,選貢士,為大學(xué)典簿。“中歲后境日貧乏,始出為汗漫游,依人幕下,佐會計事”。晚乃歸里,以詞學(xué)講論終老。傳世著作有《詞林正韻》三卷,《宋七家詞選》,詞集《翠薇花館詞》多至三十九卷。(詞友吳嘉洤謂《翠薇花館詞》凡六十馀卷,見《儀宋堂文二集》卷七《亡友七人傳》。)詩集亦有二十卷。另有《詞律訂補》若干種不傳。
戈濤清朝(1717-1768),字芥舟,號蘧園,直隸獻縣人,詩人、文學(xué)家。乾隆十六年辛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改湖廣、山西、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終刑科給事中。著有《坳堂詩集》十卷、《坳堂文集》十卷,纂有《戈氏族譜》二卷、《獻縣志》二十卷,編次有《街道條例》。
戈源清朝,戈濤的弟弟,也在朝中做官。他很關(guān)心百姓,任官期間,為政寬厚,讓百姓受惠得益。而自己勤奮做事,親力親為,使許多事得到妥善的解決。
戈宙琦清朝,著名畫家,吳縣人。
戈裕良(1764-1830),字立山,為清代乾嘉年間名噪一時的園林藝術(shù)家,他本是畫家,后以造園為業(yè),他將繪畫藝術(shù)與園林建造結(jié)合起來,大江南北許多名園均出自其手。戈裕良祖居武進洛陽尚湖墩。出生于縣城東門季子廟后。祖輩皆務(wù)農(nóng)為業(yè),其父振英,生四子,裕良行三,因家境清貧,少時即隨父兄種樹累石。他23歲時父親亡故,為了糊口,他告別老母出外造園謀生。他筑的假山,別具風(fēng)格,能渾然一體,巧奪天工,不需借助于牽羅攀藤,掩飾點綴,而逼肖真山,因此人稱花園子。到清嘉慶初年時,他已名聲在外,乾隆時江南一些官僚豪門,紛紛置園疊山,裕良遂為各地所爭聘,得以大顯身手,留下許多傳世杰作。他的造園技藝堪稱神妙,古今名家倍加推崇,稱“蘇州園林為中國第一,戈裕良制作的園林又為蘇州第一。”
戈瑄明朝,字良玉,別號蓚溪,河間景州人(今河北景縣)。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進士及第,授河南嵩縣知縣。成化十七年(1481年),遷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督通州倉。成化十九年(1483年)父喪孝滿,再授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奉旨巡按南畿。弘治二年(1489年),奉旨查看南京文案。弘治六年(1493年)任推掌三司事。弘治七年(1494年)擢升四川按察司兵備副使。弘治十五年(1502年),授山東按察使。弘治十八年(1505年),升浙江右布政使。正德元年(1506年),轉(zhuǎn)江西左布政使。正德二年(1507年),授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德三年(1508年),改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德五年(1510年),授南京刑部右侍郎。正德六年(1511年),改刑部左侍郎。正德七年(1512年),授南京都御史掌院事。正德九年(1514年),授南京刑部尚書。正德十年(1515年),上書致仕未被批準。朝廷下詔賜予戈瑄祖父母、父母、夫人誥命榮身。正德十四年(1519年),再次上書申請致仕,獲準退休回家。并于當(dāng)年病逝。享年八十五歲。
戈彥宋朝,將領(lǐng)。
戈汕明朝,畫家、詩人。
戈允禮明朝,官員,曾任工部侍郎。
戈守智清朝,書法家。
戈姓近代名人
戈公振(1890--1935),新聞學(xué)家,名紹發(fā),江蘇東臺人。著有《中國報學(xué)史》等。
戈紹發(fā)(1890~1935),字公振;江蘇東臺人。著名現(xiàn)代新聞學(xué)家。戈紹發(fā)是中國三十年代著名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史研究的開拓者和中國早期的新聞教育家,名紹發(fā),字春霆,清光緒十六年生于東臺臺城一“世代書香”之家,幼年聰慧,好學(xué)上進,1912年在《東臺日報》擔(dān)任編輯工作,1913年冬,進入上海有正書局圖畫部當(dāng)學(xué)徒。第二年被調(diào)到《時報》編輯部工作,初任校對、助編,后升任編輯直至總編,在《時報》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創(chuàng)了《圖畫時報》,揭開中國畫報史上嶄新一頁。從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國民大學(xué)、南方大學(xué)、大夏大學(xué)、復(fù)旦大學(xué)的報學(xué)系或新聞學(xué)系,講授新聞學(xué)和中國報學(xué)史,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新聞人才。1930年,他創(chuàng)辦了《申報星期畫刊》,并擔(dān)任主編。,“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件”以后,國難日重,抗日救亡運動興起,當(dāng)時,鄒韜奮、杜重遠、李公樸、畢云程等人籌辦《生活日報》,約請他參加,后因國民黨百般阻撓,報紙終未辦成。從這時起,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國際聯(lián)盟派李頓調(diào)查團來中國東北和上海調(diào)查日本侵略中國真相,他以記者身份隨代表團去東北,冒死深入沈陽北大營,了解日軍侵華情況,向國內(nèi)報告,發(fā)回大量通訊和文章,深得國人好評。1933年他隨中國首任駐蘇大使顏惠慶去莫斯科訪問,后來他決定留在蘇聯(lián)。他勤奮閱讀馬列主義著作,研究蘇聯(lián)社會主義社會,并到蘇聯(lián)各地參觀考察,為國內(nèi)報刊寫了不少通訊,報道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shè)和人民的政治、經(jīng)濟生活,對國內(nèi)報刊起了一定的影響。1935年夏,接到鄒韜奮兩次電報,邀他回國重新籌辦《生活日報》,他即啟程回滬。不久因闌尾炎住院,不幸于10月22日病逝,終年四十五歲。戈紹發(fā)去世后,鄒韜奮為他寫了悼文。戈紹發(fā)是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臨終時曾對韜奮說:“在俄國有許多朋友勸我不要回來……國勢垂危至此,我是中國人,當(dāng)然要回來參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可惜,他壯志未酬就辭世。當(dāng)時,沈鈞儒寫了《讀韜奮悼戈公振先生文》四首五言詩,前兩首要我們學(xué)習(xí)勾踐,“臥薪嘗膽”,“雙睛炯炯,怒視敵人”,第三首詩云:“哀哉稻奮作,壯哉戈先生,死猶斷續(xù)說,我是中國人。”第四首先寫一句“我是中國人”,第二句竟不能續(xù),仍寫這五個字,再寫,還是這五個字,一連寫了四句“我是中國人”,當(dāng)時沈鈞儒直寫得“淚滴滿紙”,激動得情不自禁了。
戈路(1921~),湖北漢陽人。著名現(xiàn)代話劇編審。,民革成員,副編審。1939年畢業(yè)于原軍委會教導(dǎo)劇團。,1949~1950年在中原大學(xué)文藝學(xué)院戲劇系任教員。,1956年后,曾先后在《武漢戲劇》、《長江戲劇》任編輯。,1956年輔導(dǎo)并導(dǎo)演了《千個師傅一條心》獲得多項獎,1954年創(chuàng)作的《一只手表》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6年發(fā)表《寫總結(jié)》,1958年發(fā)表《鐵匠之家》。
中湘石壁戈氏三修族譜 (141頁)
中湘石壁戈氏三修族譜 (268頁)
戈氏族譜 [10卷] (2965頁)
戈氏宗譜 [16卷] (3026頁)
洛陽戈氏宗譜 (3128頁)
7.戈氏宗譜 [16卷] (1-2冊) (211頁)
14.戈氏宗譜 [16卷] (13-16冊) (396頁)
11.戈氏宗譜 [16卷] (10-16冊) (630頁)
10.戈氏宗譜 [16卷] (1-9冊) (952頁)
13.洛陽尚湖戈氏宗譜 [16卷] (1-12冊) (1193頁)
8.戈氏宗譜 [16卷] (2-16冊) (1447頁)
1.戈氏宗譜 [16卷] (1595頁)
戈氏宗譜 [16卷](別名:洛陽尚湖戈氏續(xù)修宗譜|洛陽戈氏宗譜|Ge Shi Zong Pu) (1595頁)
新野戈氏 (0頁)
戈氏族譜 (0頁)
戈氏族譜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