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起源
( 白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70 | 2018年 | 70 | 2014年 | 69 |
2013年 | 75 | 2007年 | 68 | 2006年 | 79 |
1995年 | 81 | 1987年 | 73 | 1982年 | 70 |
明朝 | 92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267 |
白姓主要源自:嬴姓、羋姓。
出自嬴姓
據(jù)《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姓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陜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陜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為氏。
出自羋姓
漢族白姓出自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后,以封邑名為氏。據(jù)《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后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后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于公元前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nèi)應(yīng)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蓵x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fā)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并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后,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出自部落
據(jù)《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lǐng)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以地名為氏
據(jù)《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改姓或賜姓
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以及被他人賜姓:
①回族白姓:《續(xù)通志 · 氏族略》載:元代有西域巴喇哈紇城人察罕,當(dāng)?shù)厝朔Q白為察罕,因以名之。元仁宗賜姓白。比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元朝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 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对?·世族表》云:“伯篤那丁,居極紇城,亦回回族也,其子察汗,仁宗賜姓白氏?!?或稱廣西回 族白姓,為西亞人伯齡之后。明初,伯篤那丁之孫伯齡,至廣西,落戶桂林,遂改“伯”為“白”。據(jù)清顧嗣立編纂的有元一代詩歌總集《元詩選》記載,伯篤魯丁字至道,稱魯至道,西亞 答失蠻人,因“伯”與“白”諧對音,其后裔先取“伯”為姓,后改白姓?!睹餍⒆趯嶄洝?、《錦衣衛(wèi)選薄》:陜西丁也 是哈密回 回,初居甘州(今張掖),任指揮使,后遷居北京,其孫亦撒,為錦衣衛(wèi)百戶,嘉靖六年賜姓白名勇。明代,哈密回 回哈只阿力,英宗北狩有翊戴之功,天順英宗復(fù)辟,哈只阿力舉家內(nèi)附,任錦衣衛(wèi) 僉事。卒后,子阿討刺襲職,賜姓白名瑜。瑜子白鑌,鑌之子白瀾、白贏及五世白鏞、六世白廷圭、七世白三捷,均延用白姓并世襲錦衣衛(wèi) 僉事。部分由中亞、西亞的阿拉伯語音譯字 易卜拉欣改字而來,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每一個阿拉伯語音譯字 立姓而來。因阿拉伯語音譯字易卜拉欣,故后裔多以伊、白、拉冠姓。(
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②猶太族(藍帽回回):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后裔中有白姓。
③滿族和蒙古族等:瓜爾佳氏、納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蘇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魯氏、薩察氏、納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魯特氏、薩加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圖氏(蒙古族)、塔喇巴齊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溫克族)、白氏(漢族)。今蒙古族之白姓來源部分有二:或為察干氏所改,蒙語“察干”漢語意為“白”,取其漢意而以“白”為姓;或為伯顏氏所改,此則取其首音而諧“白”而為單姓。
④突厥族等:據(jù)《臺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固兀日氏,源出古老的蒙古乃蠻王之子屈出律的固勒札部,通古斯語拼音為“Kouldja”,后為“固勒札”,是新疆地區(qū)古老的伊犁河谷中部河流渡口卡倫(哨所)的名稱,位置在今新疆伊寧,后建有固勒札城(寧遠城,今新疆伊寧),以其城邑名稱為姓氏,稱固勒札氏。元末明初,該部為蒙古準(zhǔn)噶爾部所吞并,逐漸演化稱為蒙古固兀日氏。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字姓為白氏等。
出自氐族?!度龂尽?注》 轉(zhuǎn)引《魏略 ·西戎傳》曰:“氐人有王所從來久矣。自漢開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間,或在福祿,或在研、隴左右,其種非一。稱盤瓠之后,或號青氐,或號白氐....,處中國,即其服色而名之也。”白氐,當(dāng)即氐族之白姓。
為白亞氏所改。《古今中國姓氏大全》注“白亞”云:“歷史上罕見姓,《魏書 ·官氏志》記載,西河譏胡有白亞氏,后改姓白?!薄白I胡”,《姓氏考略》、《姓氏詞典》皆引作“饑胡”;“西河”,在今山西之汾陽。
據(jù)《五代史》載,吐谷渾亦有白姓。吐谷渾酋長有白承福,莊宗賜姓李;又陳永貴,胡人,本字姓白,為行軍總管;李可久,為吐谷渾寧、朔兩府留后,本姓白氏,賜姓李。
⑤其他民族: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臺 灣土著、佤、東鄉(xiāng)、苗等族均有白姓。下面摘自《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撒拉族之白姓,則由回民、漢民連同其姓氏一并融入。鄂倫春族有白依爾“哈拉”(氏族),或以為姓,后或取其首音諧“白”而為單姓?;Z族之白姓,則取自人名?;Z族生子女常請巫師起名,而巫師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若巫師名“白臘”,則男孩或名“白臘腰”,女孩則名為“白臘呂”(基諾族 讀法:腰,男性;呂,女性)。故基諾族多名“白臘義”者?;蛉∑涫滓糁C“白”而為姓。、哈尼族之白姓,居云南之綠春。相傳清初有車苗、車山、車者三兄弟,父母雙亡,流落他鄉(xiāng),老二車山到得元陽孟弄白土官家任要職,后遂以白為姓。錫伯族之白姓,則由巴雅喇、伯佳氏所改。土族之白姓,則由“巴顏—孔”所改。本民族名,意為富豪之家,或以之代姓,或取首音諧“白”以為姓。裕固族之白姓,則由巴依亞提氏所改。巴依亞提為戶族名,以之代姓。
部分延續(xù)至今
部分《白氏族譜》延續(xù)至今
白居易的后人從河南遷至山西,又從山西遷到河北南宮。這中間有無譜牒,筆者孤陋寡聞,未曾考稽,不敢妄言。若白氏同仁中有志于此者,使白居易至白圭之間的空檔得以銜接,則白氏后人定會不勝感激。
《白氏族譜》系指西華縣奉母鎮(zhèn)的白姓所修續(xù)的族譜。周口市白姓共26000多人,而西華縣只有5000多人,說明周口市還有20000多白姓人口,不知來自何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不會都與西華縣白姓同出一源。
奉母鎮(zhèn)白莊村的白姓來自河北省南宮縣。500多年前,明英宗正統(tǒng)七年,南宮縣有一個叫白圭的舉子考中了進士,朝廷讓他當(dāng)監(jiān)察御史。由于他政績卓著,又升為副都御史。他在抵御兀良哈和韃靼入侵的戰(zhàn)斗中屢戰(zhàn)屢勝,又升為兵部侍郎、工部尚書。明憲宗成化元年,西華人劉通率領(lǐng)饑寒交迫的流民在湖北、四川交界一帶造反,朝廷派白圭帶兵鎮(zhèn)壓。白圭很快就將農(nóng)民起義軍鎮(zhèn)壓下去。他得勝還朝后,朝廷又讓他改任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后又進太子太保兼大學(xué)士。朝廷害怕劉通的老家西華還會有人造反,為劉通報仇,于是任命白圭的三子白敬為河南留守使,專職鎮(zhèn)壓西華縣敢于造反的農(nóng)民。成化十一年,白敬在西華安了家,從此,西華縣有了個白莊村。當(dāng)時的白莊,就在今白寺小學(xué)的南邊,現(xiàn)名“前宅”。后來人口繁衍,一部分人西遷半里許,即今大白莊;后又東遷一里許,即今小白莊。小白莊比大白莊人口繁衍得快,到了清朝初年,有一支從小白莊遷往姚橋河南,成了姚橋河南白姓人家的老祖爺。這位老祖爺叫白生亮,字明遠,他及其六個兒子的墳?zāi)谷缃襁€完好地坐落在姚南行政村西南的“柏樹墳”內(nèi)。
由于人多地少,從明朝末年就有白氏支脈遷往外地,縣內(nèi)有遷逍遙白灣的,有遷艾崗白橋的,還有遷往西夏的;縣外有遷往漯河市郾城縣、漯河市臨潁縣、駐馬店市西平縣、周口市商水縣、周口市淮陽縣、駐馬店市正陽縣、信陽等地的。他們都是河北省南宮縣白圭三子白敬的后代。而白圭則是唐朝大詩人、刑部尚書白居易的“衍派”。
白氏定居西華以后,傳至7世白丹忠。白丹忠字報國,家住小白莊。崇禎年間考進了縣學(xué),成為庠生(庠音祥,xiáng周朝時稱學(xué)校為庠,后世沿用。庠生即生員,俗稱秀才)。他開始修族譜。白圭是進士出身,后又進大學(xué)士,白圭次子白鉞,也是進士出身,還進了內(nèi)閣;三子白敬難道是個“白丁”?怎么從白敬下傳七世,即從成化十一年定居白莊起,到白丹忠修譜時的崇禎十一年,長達164年,才培養(yǎng)出一個生員?是因為家貧,讀不起書呢?還是書雖讀了,卻屢試不第呢?這頗值得推究、思索。
白丹忠把手抄的族譜置于樓上書篋中。經(jīng)過210年,到了清道光十一年,其后人才見到這本手寫的族譜,得以續(xù)修。續(xù)修譜者叫白春生,功名為“歲進士”。歲進士又叫歲貢,是經(jīng)過考試從廩生中選拔出來,送到國子監(jiān)深造的生員中的佼佼者。白春生見到此譜,如獲至寶,于是聚集族人商議續(xù)譜。但原譜年深日久,致遭蛀蟲蠹蝕,有些字已不能辨認(rèn),再修族譜時不敢擅自揣測,只得在人名被蛀處寫上“失名”二字。后來又經(jīng)三修、四修、五修,時序進入了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后,四海升平,國泰民安。
1989年,白金學(xué)、白耀堂、白國華等人決心六修族譜。此次續(xù)譜,困難殊多。因為幾十年來的“以階級斗爭為綱”,使人們心有余悸。續(xù)家譜就是不抓階級斗爭,就要受批判。況且破“四舊”時,家譜作為舊文化,是被破除、被焚燒的對象。舊家譜誰還敢保存?找不到舊家譜,所謂“續(xù)”就無從談起?!傲蕖币话嗳舜_實有股子奉獻精神。他們東奔西走,跋山涉水,只盡義務(wù),不索分文,多次造訪西華、臨潁、郾城、商水、禹州等地的白姓家族。歷時二年。蒼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郾城縣露白村白國炎家尋得一本完整的《白氏族譜》。他們高興得眉開眼笑,手舞足蹈。在“六修”過程中,他們與居住在臺灣的白正炎、白鶴亭頻頻聯(lián)系,激發(fā)了臺灣同胞的思鄉(xiāng)之情。他們?yōu)樵鰪娭腥A民族的凝聚力,粉碎陳水扁的“臺獨”陰謀,做了有益的工作。
2013年清明節(jié),白氏族譜第七次印刷修整。
當(dāng)代白姓的人口已達280萬,為全國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陜西、山西四省,大約占白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四川、黑龍江、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云南,這六省區(qū)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河南居住了白姓總?cè)丝诘?6%,為白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豫冀、秦晉兩大塊白姓的聚集區(qū)。白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陜甘寧大部、河南東西部(如睢縣)、河北大部、京津、內(nèi)蒙古中部、黑吉蒙交界地段、湖北西北、四川北段、云南南部,白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到1.6%以上,上述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白20.4%,居住了大約43%的白姓人群。在四川部、河南東部、安徽西北、山東西部、河北東北、西北,白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4%-0.6%之間。上述地區(qū)覆蓋面積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6.2%,居住了大約25%的白姓人群。
白宇
白敬亭
白鹿
白雪
白冰
白巖松
白冰冰
白舉綱
白安
白歆惠
白慶琳
白志迪
白卉子
白凱南
白凡
白威
白雨
白燕升
白彪
白恩
白珊
白欽惠
白梓軒
太原郡:戰(zhàn)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秦時相當(dāng)于今山西五臺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區(qū)。
南陽郡:戰(zhàn)國秦昭王35年始置郡。漢時相當(dāng)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nèi)鄉(xiāng)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yīng)山、隕縣間地。
治生堂:源自戰(zhàn)國時白圭樂觀時變。他曾經(jīng)說:“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猶伊、呂之治國,孫吳之用兵?!彼刑煜抡撝紊?,推白圭做祖師。
香山堂:出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
此外,白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南陽堂”等。
一、白
現(xiàn)行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淄博,新疆之烏魯木齊,湖北之監(jiān)利,廣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瀘水、河口、馬關(guān)等地均有分布。漢、滿、蒙、回、白、鮮、彝、壯、土、哈尼、傣、土家、苗、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拉祜、基諾、錫伯、東鄉(xiāng)、撒拉、裕固、布依、水、納西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多嵧ㄖ尽?、《續(xù)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一并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為神農(nóng)通水脈’,當(dāng)為白姓之始?!?/p>
2、《唐書·宰相世系表》云:“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于虞,為晉所滅。虞公族有井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號百里奚。奚生視,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稱孟明視。孟明視生二子:一曰西乞術(shù);二曰白乙丙,其后以為氏?!?/p>
3、或系出羋姓?!缎帐显~典》據(jù)白居易自序《家狀》注云:“以祖輩名號為姓氏。源于羋姓,出于楚太子建(平王之子)之子白勝公?!?/p>
4、或出自氐族?!度龂尽ぷⅰ忿D(zhuǎn)引《魏略·西戎傳》曰:“氐人有王所從來久矣。自漢開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間,或在福祿,或在汧、隴左右,其種非一。稱槃瓠之后,或號青氐,或號白氐……,處中國,即其服色而名之也?!卑棕担?dāng)即氐族之白姓。
5、或為白亞氏所改?!吨袊帐洗笕纷ⅰ鞍讈啞痹疲骸皻v史上的罕見姓,《魏書·官氏志》記載,西河譏胡有白亞氏,后改姓白?!薄白I胡”,《姓氏考略》、《姓氏詞典》皆引作“饑胡”;“西河”,在今山西之汾陽。
6、或以地為氏?!缎帐峡悸浴吩疲骸坝?,或以地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書》中云‘白民之國’?!卑字?,在今廣西之博白,此當(dāng)出自“南夷”。
7、據(jù)《五代史》載,吐谷渾亦有白姓。吐谷渾酋長有白承福,莊宗賜姓李;又,陳永貴,胡人,本姓白,為行軍總管;李可久,為吐谷渾寧、朔兩府留后,本姓白氏,賜姓李。
8、又,為賜姓。《續(xù)通志·氏族略》載:元代有西域巴喇哈紇城人察罕,出生時月白如晝,當(dāng)?shù)厝朔Q白為察罕,因以名之。仁宗賜姓白。
9、或為清代滿族姓氏所改?!稘M州姓氏錄》載:滿族之瓜爾佳氏、納喇氏、巴雅拉氏、拜佳氏、伯蔡特氏等姓,皆有改從單字姓“白”者。
10、今蒙古族之白姓來源有二:或為察干氏所改,蒙語“察干”漢語意為“白”,或取其漢意而以“白”為姓;或為伯顏氏所改,此則取其首音而諧“白”而為單姓。
11、鄂倫春族有白依爾“哈拉”(氏族),或以為姓,后或取其首音諧“白”而為單姓。
12、基諾族之白姓,則取自人名?;Z族生子(女)常請巫師起名,而巫師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若巫師名“白臘”,則男孩或名“白臘腰”;女孩則名“白臘呂”(腰,男性;呂,女性),故基諾族多名“白臘義”者?;蛉∑涫滓糁C“白”而為姓。
13、哈尼族之白姓,居云南之綠春。相傳清初有車苗、車山、車者三兄弟,父母雙亡,流落他鄉(xiāng),老二車山到得元陽孟弄白土官家任要職,后遂以白為姓。
14、錫伯族之白姓,則由巴雅喇氏、伯佳氏所改,皆取其首音諧“白”而為姓。
15、土族之白姓,則由“巴顏-孔”所改。本民族名,意為富豪之家,或以之代姓?;蛉 鞍皖?孔”之首音諧“白”以為單姓。
16、裕固族之白姓,則由巴依亞提氏所改。巴依亞提為戶族名,以之代姓。后或取其一、二音節(jié)促讀諧“白”字而為姓。
17、回族白姓為大族。其源不一:或為名字所改,回回從阿拉伯習(xí)俗多以“以卜拉欣”為名者,其后或取其中之“卜”音,諧其音近之漢字“白”而為姓?!对贰な雷灞怼吩疲骸安V那丁(按:那,或作‘魯’),居極紇城,亦回回族也,其子察汗,仁宗賜姓白氏?!?按:此說與(8)《續(xù)通志·氏族略》所載略同,惟解說不同。姑兼收。)或稱:廣西回族白姓,為伯齡之后。明初,伯篤魯丁(按:魯,或作“那”)之孫伯齡,游至廣西,落戶桂林,遂改“伯”為“白”,繁衍生息,漸成廣西一大姓。
18、撒拉族之白姓,則由回民、漢民連同其姓氏一并融入。
二、白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湖北之武昌有分布?!缎帐显~典》據(jù)《康熙字典》亦載。
白姓古代名人
白起戰(zhàn)國(?—公元前257),眉縣人,秦國時大戰(zhàn)將,善用兵,一生南征北戰(zhàn),百戰(zhàn)百勝,為秦統(tǒng)一中國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世稱“常勝將軍”,又稱“戰(zhàn)神”。
白建北朝,北朝時北齊人,歷官進侍中、中書令等,并賜田韓城。
白瑜娑隋末,寧夏靈武人,隋末農(nóng)奴起義首領(lǐng)。其出身奴隸,一呼四方皆應(yīng),聚眾數(shù)萬人,給隋政權(quán)以沉重打擊。
白锽唐朝(706—773),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學(xué),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詩,有集十卷,十七歲明經(jīng)及第,官至河南鞏縣令。
白季庚唐朝(729—794),唐朝詩人白居易父。
白居易唐朝,唐代杰出的詩人,貞元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在文學(xué)上他積極倡導(dǎo)現(xiàn)實主義和樸素文風(fēng)。
白行簡唐朝,白居易弟,當(dāng)時有名文學(xué)家。他長于辭賦,但未有流傳下來,現(xiàn)存?zhèn)髌嫘≌f《李娃傳》是他的代表作?!度龎粲洝方陔s錄。
白敏中唐朝,下邽人,白居易從弟,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仕武宗,懿宗二朝,兩度為相,政績卓著。
白玉蟾宋朝,閩清人,宋代名士,詔封紫清真人。博覽群書,善書,工畫,著有《海瓊集》等。
白樸元朝,元代著名的戲曲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xiàn)存《墻頭馬上》、《梧桐雨》、《東墻記》3種,都是描寫愛情的作品,其中前2種最有名。
白景亮元朝,元朝南陽人,知明法律,善于書算,官至衢州路總管。
白英明朝,明代杰出的水利專家,曾為當(dāng)時禮部尚書疏通河道出謀獻策,特別為大運河暢通做出了貢獻。
白圭明朝,明代萬歷年間兵部尚書.其族人后代現(xiàn)居河北省南宮市西白塔村,約1500人,村中約九成的人為世襲白姓。
白云上清朝,清代書法家。
白朗清朝,河南省寶豐人,清代寶豐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反清反袁,打擊殘害中國人民的傳教士。后在虎狼爬嶺戰(zhàn)斗中受傷犧牲。
白乙丙戰(zhàn)國秦國名將。,
白仁甫元朝,元曲作家
白姓近代名人
白毓昆江蘇省通州人,早年創(chuàng)刊《地學(xué)雜志》。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宣傳革命,策動灤州新軍起義,參與組織“北方革命協(xié)會”。后任北方革命軍政府參謀長,因兵敗被捕犧牲。
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回,族,皖南事變主要者之一,國民黨桂系首腦,中華民國一級上將。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均擔(dān)任國民黨軍隊重要職務(wù),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長江,白崇禧所統(tǒng)率的軍隊主力在鄂、湘、桂地區(qū)被殲滅。同年底,從南寧被蔣介石騙去臺,灣,后任蔣介石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逝于臺北。
白方禮(1913-2005),生于1913年5月,故于2005年9月,享年93歲。白方禮同志祖籍河北滄縣,1944年逃難到天津,解放后靠蹬三輪車成了人民服務(wù)的勞動模范,也靠兩條腿扯大了自己的4個孩子,其中3個上了大學(xué)。1982年,滿頭白發(fā)的白方禮開始從事個體三輪客運。1987年,已經(jīng)74歲的他決定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xiàn)上學(xué)的夢想??蛇@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將近90歲。白芳禮同志蹬車56年,支教18年,將掙來的錢都用來資助貧困學(xué)生和公益事業(yè),共計金額達35萬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學(xué)生的學(xué)費和生活費。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收5角錢計算,老人奉獻的是相當(dāng)于繞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勞累。
白玉生(1922-),1922年8月生,陜西寶雞市人。曾用名白占財。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6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32軍282團戰(zhàn)士。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qū)第4軍分區(qū)司令部排長、政治指導(dǎo)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黑龍江軍區(qū)政治部組織科長、團政治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后勤第3分部汽車9團副政治委員,吉林公安總隊第2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吉林軍分區(qū)副政治委員、顧問。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1955年榮獲八一獎?wù)?、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白俊卿(1923-1991),河北高陽人。1938年2月參加革命,194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文書、干事、參謀、政治指導(dǎo)員、作戰(zhàn)科長。南京軍事學(xué)院第一期基本系畢業(yè),后任南京軍事學(xué)院裝甲兵教授會教員、陸軍合同教授會副主任、海軍學(xué)院訓(xùn)練部合同戰(zhàn)術(shù)教研室副主任、海軍學(xué)院訓(xùn)練部工程保障教研室主任、第二海軍軍校副校長兼訓(xùn)練部部長、海軍工程學(xué)院副院長兼訓(xùn)練部部長、國務(wù)院交通部水運局局長。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1955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
白樺劇作家、詩人。原名陳佑華,河南信陽平橋中山鋪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61年調(diào)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任編輯、編劇,1964年調(diào)武漢軍區(qū)話劇團任編劇。1979年平反,恢復(fù)黨籍,在武漢軍區(qū)文化部工作。1985年轉(zhuǎn)業(yè)到上海作家協(xié)會,任副主席。1946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白姓渡名嘉家家譜 雍姓山城家家譜, 天慶 8 - 明治 27 [ 945 - 1894 ] (41頁)
白村白氏家譜 (105頁)
白 (0頁)
白 (0頁)
白氏祖譜 (7頁)
水原白氏大同譜 (467頁)
水原白氏大同譜:文敬公派 (743頁)
水原白氏世譜 (822頁)
水原白氏大同譜文敬公派 (849頁)
水原白氏龍川鴨江派世譜 (1188頁)
白氏先山圖 (1217頁)
白氏大同譜 : 佐郞公派外 (557頁)
水原白氏族譜 (656頁)
水原白氏族譜, 9, 780-1919 (788頁)
水原白氏大同譜: 文敬公派 (845頁)
白氏大同譜 (1170頁)
白氏大同譜 (1181頁)
白氏大同譜 (1182頁)
白氏大同譜 (1437頁)
白氏大同譜 (1446頁)
吉林土話―白山特色方言詞語(三)
2017-06-07
吉林土話―白山特色方言詞語(三),(《竇迎春》,載《遼寧文藝》1975年第5期)[不顯山不露水兒]bùxi
二十四節(jié)氣之白露
2024-09-06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遙遠的詩經(jīng)里,就寫下了白露這個詞匯。白露是入秋以來,排行第三的節(jié)氣,代表著仲秋的到來。1、時間與由來時間:2024年的白露節(jié)氣是在公歷9月7日23時32分。由來:白露之名,來自暑氣消散,夜晚天空中水汽遇冷凝結(jié)水滴,依附在花草樹木上,看上去是白色的,所以叫“白露”。2、氣候特點晝夜溫差大:立秋,處暑這2個節(jié)氣還很熱,然而到了白露,就變成白天熱,晚上開始冷了。天氣轉(zhuǎn)涼:白露以后就不會非常熱了,天氣漸漸轉(zhuǎn)涼,寒生露凝,是每年由熱轉(zhuǎn)涼的轉(zhuǎn)折點。3、物候現(xiàn)象大雁:大雁南飛,開始遷徙到南方。群鳥養(yǎng)饈:各種鳥類開始忙碌起來,準(zhǔn)備貯存過冬的食物。4、農(nóng)事活動作物管理:準(zhǔn)備采摘成熟果蔬,預(yù)備秋收。果樹管理:葡萄、獼猴桃等水果進入采收期。播種與規(guī)劃:小麥開始播種,農(nóng)民伯伯需要提前預(yù)備好種子及其他農(nóng)用物資。5、傳統(tǒng)習(xí)俗收清露:一些地方的人認(rèn)為白露節(jié)氣的露水有治病養(yǎng)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