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滅 mǐn miè 【釋義】喪失;消滅:泯滅|良心未泯。 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于泯滅。――《三國志·鐘會傳》 淙淙 流水發(fā)出的輕柔的聲音。 無錫建置沿革:無錫始于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nóng)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兩縣仍合而為一,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16年(1927年),無錫縣直屬江蘇省。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后,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qū)。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江陰、無錫、宜興3縣。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后撤縣設市。2001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qū)、惠山區(q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弊鳛榛萆接嗝}的錫山,高僅海拔47.3米,周圍約1.5公里,卻似乎更富有神秘色彩。元朝王仁輔編纂的《無錫縣志》,是無錫迄今存世最早的一部地方史志,曾收入乾隆欽定的《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該縣志援引唐朝陸羽《惠山寺記》云:“惠山東峰,當周秦間大產(chǎn)鉛錫,所以謂之錫山。至漢興,錫方殫,后漢有樵客于山下得銘云: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有錫沴,天下弊;無錫義,天下濟?!痹谇匾郧?,錫青銅堪稱制造兵器的戰(zhàn)略物資,而錫則是冶煉該合金的重要原料。錫山有錫,各方紛爭;錫山無錫,安享太平。故無錫之義,包含著祈求和平的良好愿望。該縣志還載:“又按無錫諸山皆高,惟錫山獨低。地理家言:凡山高者多,則低者為主,故世以錫山為主山,惠山雖高不得并稱也。俗云:客山高,利客不利主,理或然耳。”以上這些記載,在說明錫山是無錫主山的同時,折射出無錫人祈求祥和溫潤及文化上兼容開放的民風特征。該縣志還記載了錫山的眾多古跡,如:“雖大旱,飲千人不竭”,“圓廓若盆”的泉眼“仙人洗面石”;山前的“月子蕩”;山下的“錫山澗”;“山之陰”的“清微”精舍;山根“宋盧至柔隱山中學道時所鑿”的“圣水井”;山側(cè)的“秦王塢”等,至今它們的遺址或地望仍依稀可以辨識。 坎坷 kǎnkē [rough]∶道路高低不平 [full of frustrations]∶事情不順利或不稱心,比喻不得志 半世坎坷 倔強 意思是性格剛強不屈,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為外力所改變。 跌宕 diē dànɡ 〈書〉①性格灑脫,不拘束;放蕩不羈。②音調(diào)抑揚頓挫或文章富于變化:樂曲起伏~ㄧ文筆~有致?!沧鞯?。
阮戀軒
2021-07-14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