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網(wǎng)
登錄/注冊
置頂
對“姓路的祖先是誰”的回答
關(guān)注問題
麥黃陽
2021-07-14
源流一源于姬姓(高辛氏),出自遠古帝嚳之孫玄元的封地路中,屬于以封邑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玄元為黃帝的后裔。黃帝生子玄器,玄器生子帝嚳,為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為部落首領(lǐng)時,玄元因功封為路中侯,建路國,歷經(jīng)虞舜時期和夏王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源流二源于姜姓,出自為炎帝的后代支子的封地潞地,屬于以封邑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元和氏纂》記載:黃帝為首領(lǐng)時,封炎帝支子于潞地(今山西長治潞城),隗姓,子爵,建潞國。西周至春秋時期,潞國被稱為赤狄潞氏。到了春秋時期,有潞國君主潞子嬰兒。周定王姬瑜十三年(晉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晉景公發(fā)大軍北上。晉軍到潞國之后,在曲梁(今潞城北部)與豐舒控制的潞國軍隊激戰(zhàn)一場,徹底擊敗潞軍,殺了豐舒。然后,晉景公順手牽羊滅了潞國,把潞子嬰兒帶回晉國。從此,潞國被劃入晉國版圖,成為強晉的一部分。潞國被滅后,潞子嬰兒的后代子孫合其他赤狄潞氏族人以原封地名稱為姓氏,稱潞氏,后去掉“氵”偏旁簡筆為路氏,世代相傳至今。源流三源于妘姓,出自黃帝的后裔陸終的后裔的封地路,屬于以封邑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困學(xué)紀聞》記載:黃帝之子昌意生顓頊,顓頊之子老童生吳回,吳回之子即陸終。陸終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鄶子),受封于路邑(今北京通州),后裔子孫后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路氏,世代相傳至今。源流四源于地名,出自漢朝時期路縣,屬于以封邑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姓氏急就篇》記載:路,原為水名,作潞。漢朝初期置路縣(今北京通州),東漢朝時期改為潞縣,該縣有許多人以潞命氏,稱潞姓,后為路氏,世代相傳至今。后來的西漢朝時期的著名臨淮太守路溫舒,上奏了聞名天下的《尚德緩刑書》,他就是該支路氏族人。源流五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黃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時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帶),國人稱潞氏,后滅于晉,子孫以國為氏(疑與姜姓同源)。潞又寫作路,也稱路氏。源流六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沒潞真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代北鮮卑族拓拔部有沒路真氏、亦稱沒潞真氏、沒鹿真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遷都洛陽后,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改漢字單姓為路氏、鹿氏。源流七出自南宋皇室。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圍汴京,高宗趙構(gòu)逃亡在外遇金兵,問其姓氏,高宗裝啞指路為姓,后裔便分趙、路兩姓。源流八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路正、巾車,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路正,亦稱合路、合方,主管天下交通之事,包括筑路、維護、設(shè)置驛站、路理(道路哨卡)等,隸屬于夏官府司管轄,相當(dāng)于今天的交通部部長。據(jù)典籍《周禮·夏官·合方氏》中記載:“路正,掌達天下之道路?!苯碥?,官職類同于路正,不過,只負責(zé)掌管君王所行的道路,即王路,“殊異乎公路”。王路有五:玉路、門路、寢路、車路、鼓路。在路正、合路、合方、巾車等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路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玄元。黃帝子名玄囂,玄囂生子帝嚳,即高辛氏。帝嚳有子摯,摯生子玄元,在唐堯時為部落首領(lǐng),后玄元因功被封為路中侯,歷經(jīng)虞舜時期和夏朝,一直為侯爵,其子孫以國為氏,稱路姓。并尊玄元為路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路希升:元明之際人,世居山西安邑圣惠鎮(zhèn)之北路屯。是為河?xùn)|路氏始祖。路純禮:南宋孝朝以功封東安候,因自魯就封湖廣東安州。子居正,避兵自東安徙武進尚宜鄉(xiāng),并名其地日小東安,示不忘所自出。是為江蘇武進路氏始祖。路灜州:先世自明洪武初自江南宜興遷山東歷城,再遷貴州畢節(jié)縣西里撒喇溪街,清初再自撒喇溪野馬山遷德滿王家寨,生三子,長元升。是為貴州路氏始祖。路 通: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遷居,再遷山東臨淄時右高趙莊,后改名路家莊。是為山東淄博路氏始祖
0條評論
取 消 確 定
相關(guān)問題互動
微信
QQ空間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