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函
2021-07-14
族譜,又稱家乘、宗譜、公譜、祖譜、譜書、家牒、族牒。它是記錄家族組織活動的檔案材料。福建的族譜興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譜的動機是“溯淵源,分疏戚,序尊卑?!保ò蚕吨x氏總譜》卷首《聯(lián)譜序》)族譜的形式有裝訂成冊的(古為線裝,今與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圖表式的。許多家族把編纂族譜作為后代子孫的一項義務(wù)寫進族規(guī),重修族譜年限不等。閩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規(guī)定族譜30年一修。房氏則規(guī)定“宗譜有賢子孫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則存沒葬地,時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譜為不孝,宜知之?!保ㄇ濉す饩w《閩浦房氏族譜》)類似的族規(guī),使修譜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譜所載內(nèi)容詳略不一,通常除記載全族的戶口、婚配和血緣關(guān)系外,還有全族的墳?zāi)?、族田族產(chǎn)、祠廟等的方位、數(shù)量及管理使用辦法、家族的規(guī)約訓(xùn)誡、修譜凡例義則、各類合同契約文書等。一些較詳?shù)淖遄V,還記載有家族歷代的重大事件、與外界的糾紛、可嘉獎的人物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