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朝的《史籀篇》,秦代的《倉頡篇》、《爰歷篇》、《凡將篇》,西漢的《急就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學》,宋代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明代的《龍文鞭影》,清代的《小學韻語》等,中國的識字教材有十幾種,上下約2600年的歷史,都是遵循了以下幾個規(guī)律:
1、音韻定位:
以上教材全部都是韻語成文。古人早就認識到漢字在聲音方面的特點就是一字一音,每個音都有一個韻。正因為漢字有韻,決定了漢字能夠排列整齊,平仄押韻。從兩千多年前的詩經(jīng)開始,再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中國語言文字達到了最高的藝術境界,這里面漢字的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沒有韻幾乎無法開啟中國古文化教育的大門。所以從小培養(yǎng)兒童對韻的語感,是學習漢字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也是古代童蒙教材幾乎都是韻語的原因。
古人用韻還有第二個原因,用現(xiàn)代心理學的說法,韻語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種記憶方法,世界上許多民族的歷史就是靠詩歌這種韻語的形式流傳下來的。
2、四字一句:
識字教材一般都是四字,個別也有三字,上面提到的10種權威的識字教材,有9種都是四字一句,只有《三字經(jīng)》是三字一句。為什么用四字一句,這是很有講究的。
兒童學語的過程是個訓練發(fā)聲的過程,因其控制聲音的肌肉不發(fā)達,所以一次讀的音節(jié)一般不超過四個。實驗證明六七歲兒童讀五個以上的音節(jié)和讀四個以下的音節(jié),其語句的完整性大不一樣,古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四字一句符合漢字組詞的習慣。受平仄押韻的影響,漢字組詞大多按幾何級數(shù)增長。早期漢字一字一詞,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兩字一詞的復合詞越來越多,如上下、左右、黑白、前進、后退、道理、光明,再發(fā)展下去則是以四字一詞的復合詞為多?!吨袊烧Z大詞典》收錄的都是這一類的詞,這也是中國語言的精華。
3、文涵百科:
翻開古代的識字教材,都是按兒童應當掌握的知識來編寫的,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主要是天文、地理、人倫、道德、歷史、農(nóng)耕、祭祀、教育等,讓兒童在學字的過程中就能學到終生受益的知識。學字有三個境界,其一是就字學字,這就好比用字典學字;其二是既學字又學句,這就好比用文章學字;其三是學字、學句又學知,這是古人學字的最高境界。
從形式上可以看出古人識字也是隨課文識字,但是古人的隨文識字和我們今天的隨文分散識字截然不同,這就是古代識字教材的第四個規(guī)律,也是我們最難做到的一個規(guī)律。
4、集中識字、字不重復:
現(xiàn)代語言教材無效重復占90%以上,古人恰恰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獨辟蹊徑。前面提到的“三百千”,其中《三字經(jīng)》共1616字,《百家姓》共576個字,《千字文》共1000個字,“三百千”合起來共有漢字3192個,但不重復使用的字約2200個,生字占全部字數(shù)的70%,這么大密度的生字量,現(xiàn)代語言教材是望塵莫及的。
當我們用現(xiàn)代生理學、心理學、語言文字學、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去研究以上的古代識字教材和古人的識字教學方法時,會發(fā)現(xiàn)它們是非常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
首先是教材。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漢字像一盤散亂的珍珠,一個字一個詞學習是非常笨拙的,必須用義理這根線將散亂的珍珠穿成串才好學。在形式上必須做到八字成韻,四字組詞,兩字分節(jié),單字定聲。這樣每個漢字就會在特有的音流、形流和義流中固定下來。心理學證明,當無意義的識記材料按音節(jié)韻律排列后,記憶效率至少能提高10倍以上,如果再加上義理,記憶效率就更高。這就是古代識字教材的訣竅。
再看教法。兒童識記的特點是先整體輸入,后逐步細化。古人很早就悟出了這一點,他們先利用兒童形象記憶強的特點,把幾千字的課文背得滾瓜爛熟,這時兒童對字形的感知已有了六七成,稍加訓讀,即可分句組詞,單個指認。這種文—句—詞—字的順序顯然是從整體走向分散,符合兒童形象思維的特點?,F(xiàn)代識字教學中的字—詞—句—文的順序則是從分散走向整體,符合成人抽象思維的特點。
實踐證明,古人的識字方法有獨到之處,相當高明,也非常合理,兒童學起來輕松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必須要認識一定數(shù)量的字才能開始讀和寫。所以歷代識字教學大多主張先集中識字,然后再讀書。
編寫識字課本《文字蒙求》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說:“蒙養(yǎng)之時,識字為先,不必遽讀書。能識二千字,可讀書。”崔學古在《幼訓》里也說:“凡訓蒙勿輕易教書。識字至千字外,方用后法教書?!?/p>
當代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在《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中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集中識字教學經(jīng)驗進行了總結:“前人在識字教學中第一步是用較短的時間教兒童集中地認識兩千來字,然后才漸漸教他們讀書。在這個集中識字的階段,以教會兒童認字為主,至于每個字怎樣講,要求很低,怎樣用,可以說完全不要求。這期間也開始教兒童寫字,但是寫字的進度跟認字的進度不一致,就是說,并不要求認什么字就寫什么字。這是傳統(tǒng)的集中識字教學的基本方法?!?/p>
林成滔先生在《字里乾坤》中也說:“漢語的主要特點是實行以單音詞為基礎的二次構詞法為主,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識字教育沒必要像拼音文字那樣,分散開來用較長的時間去進行,而最好在短期內(nèi)集中突擊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