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民間素重婚姻嫁娶,視此為人之終身大事。舊時,合肥民間青年男女婚姻,受封建禮教束縛,多為父母包辦或左右。在聯(lián)姻前,必先經(jīng)媒人或曰“紅娘”從中介紹說合,講究明媒正娶。諺曰:“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闭f妥之后,即可約定婚期,通稱“訂婚”,俗稱“訂親”。具體做法是:由男家宴請媒人和女方家長,飲訂親酒,吃訂親飯,并通過媒人,將具體婚期及女方家庭所索的彩禮等事宜,與雙方談定,所謂“男計奩資,女索財禮”。一切定當(dāng)后,由男家將婚期寫成正式期帖,連同彩禮,一并通過媒人傳送女方家庭,曰“下期單”,又叫“下日子”、“起紅”、“對月禮”等,以便讓女方家庭如期備辦好嫁妝,適時嫁女。
結(jié)婚之日為男女人生大喜之日,其婚禮既熱鬧又隆重,有許多俗尚。舊時,合肥民間常在是日晨,由男家早早請來媒人,帶著彩禮(多為四副挑子,禮品有禽、魚、肉、煙、酒等)、花轎、吹鼓手和迎陪新娘子的童男童女等,一路吹打,熱熱鬧鬧往女家迎親。新娘在出嫁日,則沐浴、梳妝、戴花、更新艷之衣。由福壽齊全的年老長親為其詠誦,每做一事,即有一番祝福。當(dāng)女家聞迎親人馬來到,即刻點放爆竹,表示歡迎,然新娘子的房門卻緊閉不開。這時,男家人或媒人要從門縫向內(nèi)遞開門錢,俗稱“門縫錢”。門縫錢又有“梳頭錢”、“爆竹錢”、“開面錢”等很多名堂,故往往不向門縫內(nèi)遞三次五次錢,新娘的房門是不會打開的。此做法既是女家向男家伸手索錢的最后一次機會,也表示新娘子是有身價的,不是男家輕易就能相娶的普通女子。
一俟新娘房門開啟,新娘則由其一兄弟背出家門上轎,俗謂此是為免讓新娘腳沾娘家泥土,帶走娘家財氣。待起轎時,新娘要在轎內(nèi)泣哭有聲,表示對父母情深;其母亦哭泣相送,表示對女兒難舍,謂之“哭嫁”?;ㄞI起程后,女家習(xí)俗是向門外潑一盆水,叫做“嫁出去的丫頭,潑出去的水”,祝愿女兒永遠如一汪清水,純清如洗。女家的陪嫁品則隨花轎之后,新娘的兄長送花轎上路,一般送至村口路頭即返回。
迎取新娘的花轎,經(jīng)一路吹打,將至男家時,男家迎候之人遠遠即放鞭炮迎接?;ㄞI于男家門前落地后,常由一高壽老太和一年輕貌美婦女上前揭開轎簾,攙扶新娘下轎,引新娘步于男家鋪就的墊物(米袋)上,入室進堂。米袋席地遞傳,名曰“傳代”。至堂前先拜天地祖宗、高堂,次交拜,然后由一執(zhí)燭者導(dǎo)引新郎新娘入洞房,飲交杯酒。
當(dāng)天婚宴之后,尚要于洞房進行“鬧房”活動。鬧房時,不分男女老少,不論年幼輩長,競相嬉戲逗樂逗趣,新郎新娘即便遇有難從之為,也不許生氣。其間繁規(guī)陋俗及封建迷信色彩較濃的做法、說法等名堂,既多且雜,不勝繁錄。但鬧房的主旨,是促使新郎新娘融合情感,因舊時男女婚姻多為包辦。
新婚之日,贈客禮常為花生喜果之類,寓意是祝新娘早生貴子、子孫興旺。新婚翌日,新娘于晨起拜見親友郎舅。第三日下廚,做肴饌獻翁姑,行盥饋禮。
在男女新婚后,俗尚“看三”,即新婚夫婦在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看望父母,新郎則要同行看望岳父岳母。女家謂此為“接姑娘回門”、“接生親”。是日,女家要備辦宴席款待新姑爺(新女婿),并要邀請至親長輩相陪。席間,有戲耍新姑爺?shù)囊恍┧咨?。其做法是:作陪人乘新姑爺不注意時,向其碗內(nèi)加飯加菜,有意識將辣味濃、咸味濃的菜夾于新姑爺碗內(nèi),飯菜一旦放到新姑爺碗內(nèi),新姑爺必須吃掉,不能剩下,否則就是對作陪人不恭。若新姑爺實在難從,客人就要按“吃不了兜著走”的說法,將飯菜強倒于新姑爺衣袋。這類做法,目的都是為了看新姑爺失態(tài)的樣子,以此逗樂。另外,還有將胭脂、口紅等,強抹于新姑爺臉上,而且不讓其洗掉。此種戲鬧,俗尚不分男女長幼,雖有過火,新姑爺也得高興領(lǐng)受,唯求一樂。
合肥民俗文化
民俗傳統(tǒng)
回答
關(guān)注問題
2021-07-15
1
1140
請問合肥具體有什么民間文化和習(xí)俗啊!希望以衣食住行為線索解答,謝謝好的,加分
提交答案
1個回答